24《司马光》课文备课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课文备课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0 20: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司马光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写作特色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课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3.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4.习题运用
在教学课后习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时,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学生能跟着教师读出正确的词句间的停顿即可。教师范读时,要处理好停顿层次。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一些。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一些,便于学生跟读,学生熟练后,教师可以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范读,让学生也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跟读。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读准字音:一是读准三类字(包括会写字、会认字和随文注音字)的读音;二是根据语境读准“没”这个多音字的读音。
掌握字形:要注意“登”字上部右边的笔顺为“撇、撇、捺”;“庭”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撇、横、竖、横、横折折撇、捺”;“众”字的三个“人”字,其最后一笔形态不同,写时要注意字的整体和谐之美。
2.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较少,又是第一篇文言文,应以多读多诵为主。古文的朗读,不能仅仅满足于读准字音,还应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句中进行正确的逻辑停顿。教师可范读、带读,让学生跟读、自由读、展示读,逐步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节奏感、意蕴感。而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逻辑停顿参考: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掌握默读的基本要领,本课可让学生在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边默读边思考古文每句话所讲的意思;然后再次默读,想一想这篇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学生边默读边展开想象,说说想到的画面,再通过课本剧表演,把自己的想象与理解融入表演中,并感受人物的品格与心理。
3.阅读理解
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结合课后第三题,在课文诵读中、词义理解中、文白对照中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4.积累运用
(1)拓展阅读。积累司马光的历史故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2)演、讲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练习讲故事。
(3)总结学习方法。
结合本课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①跟着教师朗读,读好停顿。②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词语。③通过组词,换成现代文中的常用词理解词语。
备教学资源
人物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践行儒学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神宗时,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就离开了朝廷,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