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1《椭圆第1,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1《椭圆第1,2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20 16: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椭圆第1,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章引言、椭圆的概念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平面截圆锥认识到:当平面与圆锥的轴所成的角不同时,可以分别得到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能通过实例知道圆锥曲线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能通过章引言初步认识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价值.
2.能通过实际绘制椭圆的过程认识椭圆的几何特征,给出椭圆的定义,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3.能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根据椭圆上的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椭圆上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化简所列出的方程,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从中体会建立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发展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椭圆的几何特征,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
1.立足全章,建构“先行组织者”
引导语:前面我们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圆及它们的位置关系.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非常有用、有趣、我们还不大熟悉的曲线需要研究.
问题1:如图1,用一个垂直于圆锥的轴的平面截圆锥,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一个圆.如果改变截面与圆锥的轴所成的角,会得到怎样的截口曲线呢?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截面与圆锥的轴所成的角不同时得到的不同的截口曲线,并指出它们分别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图).教师可以介绍圆锥曲线的研究历史,指出圆锥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指出圆锥曲线有如此广泛的应用与它们的几何特征和几何性质有关,而这些几何特征和几何性质都是本章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问题1重在引发学生思考,并不要求学生解决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明确本章内容的意义与价值,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问题2:历史上,古希腊人曾用纯几何的方法研究圆锥曲线图117世纪后,人们开始用坐标法研究圆锥曲线,你能猜测这些变化的大致原因吗?如果本章我们用坐标法来研究圆锥曲线,大家能在回顾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圆的基础上,猜想研究的大致思路与构架吗?
师生活动:在学生回顾、讨论的基础上,明确采用坐标法研究圆锥曲线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程序化地、精确地计算.本章研究的基本思路:现实背景—曲线的概念—曲线的方程—曲线的性质——实际应用.其中,现实背景揭示了研究的必要性,曲线的概念是建立曲线的方程的依据,曲线的方程是研究曲线的性质的工具,曲线的概念、曲线的方程、曲线的性质共同为曲线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章的学习内容与基本框架,为后续学习提供先行组织者同时深化学生对坐标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的理解.
2.归纳抽象,建构椭圆的概念
问题3:(1)生活中,大家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椭圆?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图),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师生活动:在学生讲述生活中遇到过的椭圆的基础上,同桌同学合作画椭圆.如图,取一根定长的细绳,固定其两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图;变化定长与定点,发现所画的曲线具有共同的特点,然后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些曲线上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设计意图:由实际操作,强化学生对椭圆的几何特征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由此抽象出椭圆的定义.
问题4:你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刻画椭圆吗?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给出椭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关注学生对定义中相关用语及符号表示:“平面内”“定点”“距离之和”“常数”“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点的轨迹”的使用是否准确.如果学生忽略了“这个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这一条件过追问,启发、帮助学生完善.同时,让学生搞清楚:当常数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是线段;当常数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点的轨迹不存在.在给出椭圆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焦点、焦距、半焦距等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强化椭圆概念的抽象与建立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焦点、焦距等概念.
3.建系推导,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5:遵循解析几何研究几何图形的内在逻辑,了解椭圆的概念后,应建立椭圆的方程你能猜想建立椭圆方程的大致步骤吗?请尝试建立椭圆的方程.
师生活动:(1)通过生生、师生讨论,明确建立椭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根据椭圆的几何特征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明确椭圆上的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将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表示列出方程——化简方程—检验方程.同时教师简要地说明缘由: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数对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用坐标法研究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分析点在曲线上的条件(记为),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是建立曲线的方程的依据;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这是建立曲线的方程的关键;化方程为最简形式,这既符合数学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为后面用方程研究曲线做好铺垫;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反之也对,这是保证方程与曲线等价性的需要.由于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前完整地得出这五个步骤难度太高,因而有些步骤可以在推导方程后以师生讨论的方式给出.
(2)讨论、明确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观察椭圆发现:它具有对称性,并且过两个焦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受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最简单启发,以经过椭圆两焦点的直线为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3)化简方程时,先预测不同化简方案对后继推导的影响,在得到方程后,从简化、美化、寻找的几何意义人手,继续优化方程.
(4)讨论以上方程的变形是不是同解变形,明确方程与所给椭圆是等价的,是椭圆的方程,并且称为椭圆的标准方程.
(5)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要用而不是表示椭圆的定长与焦距.
(6)感悟方程所蕴含的简洁美、对称性、和谐美,感悟“数”与“形”内在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1)明确求曲线的方程的大致步骤,避免推导过程中思维的盲目性;(2)明确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学会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3)以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推导圆锥曲线方程的一般思路与方法;(4)以椭圆标准方程的概念为载体,深化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问题6:如果椭圆的焦点在轴上,且的坐标分别为,的意义同上,那么椭圆的方程又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先猜想,并讨论猜想成立的依据,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形成和完善椭圆标准方程的概念.
4.及时 固,熟练运用
例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师生活动:用两种方法求解.方法1:根据椭圆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直接求.方法2:利用满足方程求解.
设计意图:巩固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概念.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09页练习第1,2题.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教师动学生错误情况进行点评、校正.
例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 为什么
师生活动:(1)明确求轨迹方程即是求轨迹上任意的点的坐标所满足的条件,因此必须先搞清楚点所满足的条件.
(2)掌握求一类轨迹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即通过建立点与已知曲线上点的联系.利用已知曲线的方程求解(3)变式训练:求时点M的轨迹方程,并进一步思考椭圆与圆的关系.(4)明确圆与椭圆的联系,椭圆可看作是把圆“压扁”或“拉长”后,圆心一分为二所成的曲线.
设计意图:提高思维的探究性与挑战性,理解椭圆与圆的关系.
例3如图.设点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的轨迹方程.
师生活动:(1)在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思路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视情况讲解、点评;(3)注意检验方程与曲线之间是否等价.
设计意图:深化学生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椭圆的几何特征的认识.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09页练习第3,4题.
师生活动:学生运用 圆的概念与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第题,运用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解决第4题.教师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后点评、校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椭圆的概念与椭圆的标准方程.
5.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问题7:(1)椭圆的概念中的要点与需要注意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2)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依据是什么?
(3)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就一般情况而言,求曲线的方程有哪些步骤?为什么是这些步骤?
师生活动:学生从椭圆的概念、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常用思路与方法、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与方法、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四方面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反思设计意图:及时梳理、提炼与升华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3.1第1,2,5,6,9,10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已知的周长为14,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理解水平以及思维的严谨性.
2.求符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
(2),一个焦点是.
3.已知点是圆(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求轨迹方程的掌握情况.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