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0 17:3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1.“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张学良将军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儿子,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主要是因为他( )
A.归属南京国民政府 B. 参加北伐战争
C.发动西安事变 D.参加重庆谈判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4.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南昌起义
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D.遵义会议
5.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 )
A.湘江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歌颂祖国 B.抗日救亡 C.追求理想 D.抨击时弊
7.1945年,被日本统治长达50年之久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
A.辽东半岛 B.台湾 C.海南岛 D.东北三省
8.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 )
A.新三民主义 B.马列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9.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
A.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B.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国民党军队 D.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七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6分)
(1)日本在长春扶持建立的政权——
(2)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共产党人——
(3)最先掀起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城市——
(4)一·二八事变率上海守军奋力抵抗的是——
(5)改编后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6)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是——
12.根据下对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7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
(2)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6)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7)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
13.列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2 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该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材料二: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大批关东军入关,威迫平津,严重影响到四大家族的利益,虽与日本达成“何梅协定”,但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198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1936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经中共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抗日。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共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回答华北事变对中国有何影响?“一二·九”运动有何影响 (2分)
(3)民族危亡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制约两党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答出一点即可)(1分)
(5)今天的海峡两岸时局变化,你认为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三次合作吗 (1分)
15.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 说明统治者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分)
(2)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 (2 分)
(3)“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14年的努力。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2 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14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材料二:温家宝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日本发动了长约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势力一再美化、歪曲、否认侵华战争,隐瞒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发表错误言论等。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1)写出14年抗战的起止时间。(2分)
(2)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制造的侵华事变的名称各一个。(2 分)
(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哪一地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分)
(4)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而向未来”。(1 分)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7.歌曲的创作常常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除军阀一一《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1)歌曲中决定“除军阀”的是哪一政府 (1 分)
(2)被除的军阀主要指谁 “除军阀”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5分)
材料二: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3)歌曲《松花江上》中“脱离了我的家乡”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该事件有何影响 (2 分)
材料三:长征精神代代传《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歌曲中的“远征”最先从哪里开始 “远征”途中发生的哪一事件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远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 分)
材料四:歌声响彻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5)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哪一历史时期 分别列举国共两党“血肉筑长城”的军事表现。(3分)
(6)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些革命歌曲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1分)
参考答案
B 2.C 3.D 4.C 5.B 6.B 7.B 8.C 9.D 10.C
(1)伪满洲国 (2)杨靖宇 (3)北平 (4)蔡廷锴 蒋光鼐 (5)朱德 (6)李宗仁
(1)中共一大的召开 (2)长征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五四运动 (5)南昌起义 (6)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7)雅片战争
13.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答案不唯一)
14.(1)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到“逼蒋抗日"。
(2)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社会主要矛盾;政党的阶级属性;国际势力的态度;等等。
(5)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能实现,海峡两岸一定会统一。
15.(1)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统治。
(2)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6.(1)1931-1945年。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3)台湾。
(4)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7.(1)广州国民政府。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
(3)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4)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遵义会议;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5)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艰苦奋斗的品质;紧扣时代的主旋律;提升了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