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燃烧和灭火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0 17: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7.1燃烧和灭火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木炭燃烧
铁丝燃烧
硫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下面的燃烧都有什么特点呢?
燃烧的概念
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热水,然后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或放在金属盖中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过纸吸去表而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燃烧的条件
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40℃
红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240℃
红磷和白磷都具有可燃性,燃烧都产生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Ⅰ
实验操作Ⅱ
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该温度又叫做可燃物的着火点)。
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或空气)。
与氧气接触
不与氧气接触
热水的作用:隔绝空气和提供热量
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片上白磷燃烧
红磷没有燃烧
温度未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在水中燃烧
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虽达到着火点但无氧气
达到着火点,又有氧气,可燃物燃烧
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
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能升降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纯酒精 360~370
无烟煤 700~750
思考:烧烤时,为什么要先用木柴、木屑引火?
火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
发生火灾时如何灭火?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灭火的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灭火的原理: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要达到着火点
·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隔绝空气或氧气
三者缺一不可
破坏其一即可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煤气罐着火,湿棉被盖灭
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隔绝空气或氧气
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森林灭火,形成隔离带
釜底抽薪
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住宅或衣物着火,用水喷灭
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火柴头斜向下更容易燃烧,垂直向上容易熄灭,这是为什么?
燃烧产生热量向上流动,火焰上方火柴容易被加热达到着火点,火焰下方的火柴不易达到着火点。
炉火越扇越旺,蜡烛一吹就灭,什么原因?
炉火产生热量多,扇风增加了氧气的浓度,所以越扇越旺;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少,吹气带走了热量,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所以一吹就灭。
灭火的原理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
分析
蜡烛熄灭
蜡烛继续燃烧
蜡烛熄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没有改变
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或空气)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Ⅲ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
Na2CO3+2HCl=2NaCl+CO2↑+H2O
注意:
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下列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样吗?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引起的失火
用来扑灭油、气体引起的失火
用来扑灭图书、精密仪器失火
遇到火灾该怎么办?
不要慌张,沉着应对;
火势不大,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并选择必要的自救措施。
1.做实验时情况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燃烧起来;
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
4.炒菜时油锅着火;
5.图书馆室内着火。
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
发生下列情况,应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先关闭电源,再用水浇灭
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CO2灭火器灭火(隔绝空气)
燃烧不止可能引起火灾,有些可燃物的急剧燃烧会引起爆炸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煤气等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H2、CO等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
可燃气体能发生爆炸,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金属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面粉发生爆炸,发出“砰”的响声,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原因分析:
干燥的面粉与空气混合后,被燃烧的蜡烛点燃,在一密闭的有限空间的容器内急剧燃烧,所以发生爆炸 。
实验结论:
面粉等粉尘在与氧气接触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条件:
(1)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
(2)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
(3)遇到明火或火花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是两个化学反应吗?
燃烧和爆炸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
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爆炸,如煤气罐爆炸、炸弹爆炸等。
在煤矿、加油站、面粉车间应该张贴一些明显的标志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禁止打手机
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禁止酒后入井
禁止敲打铁器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禁止放易燃物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从该事实中得到的信息:
1.燃烧不一定要有______参加。
2.在一定条件下,______也能支持燃烧。
3.金属镁着火______(能/不能)用CO2灭火器。
氧气
CO2
不能
CO2
镁条在CO2中燃烧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C
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C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后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
(3)点燃酒精灯前先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
P2O5 温度达到着火点 去除装置内原有空气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大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
B.东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热量,使木船燃烧得更旺
C.自救时应该顺风跑离着火区
D.起火后曹军砍断铁链隔绝了氧气,部分船才免于着火
A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法国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塔楼遭遇火灾,现场火光冲天.屋顶烧毁,塔尖烧塌,建筑受损严重!此次大火燃烧近4小时才被扑灭,巴黎圣母院的木质结构是本次事故的“帮凶”。
(1)消防队员发现,在燃烧时架空的木质结构比压实的木材火势更大,请你分析原因_____。
(2)如果珍贵文物面临被焚毁的厄运,为了不会对上述物品产生非燃烧性损坏,最适宜选用的扑火器材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 高压水枪 B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泡沫灭火器
(3)如果你在火灾现场,除拨打火警电话外,正确的自救方法是_____。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B 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