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前提: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主要内容;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和结果等基本历史史实。
2.结合《北伐胜利进军形势图》简述北伐的过程,提升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初步掌握史料分析法。
3.通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
军阀混战时期百姓流离失所
1925年曝尸街头
材料二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 《全球通史》
材料一
导入
谁来推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
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国民革命的定义
国民革命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
1、时间:
2、内容:
1923年6月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孙中山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2、主持者:
3、参会共产党员:
4、内容:
5、意义:
1924年1月,广州
孙中山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
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整个中国的解放,而国内各民族应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凡革命的个人和团体,都享有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除了“平均地权”以外,又增加了“节制资本”。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创办黄埔军校
1、时间:
2、地点:
3、全称:
4、内容:
5、意义: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
2、北伐对象:
3、总司令: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吴佩孚
(直系军阀)
孙传芳
(直系军阀)
张作霖
(奉系军阀)
蒋介石
二、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
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
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
家孰与存。
二、北伐胜利进军
4、主要战场:
5、经过:
湖南、湖北
直隶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湖北
广东
广西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北伐军攻下长沙,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叶挺像(1896~1946年)
主要战绩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农民武装队伍
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根本原因)
(2)作战目的明确、方针正确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以及苏联的援助等,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5)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人才
(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各自为战
国民革命:
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国民大革命”。
国民革命高潮:
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1927.4.12 上海)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政府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全城欢庆北伐军占领北京
北伐军占领天津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三省“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北洋政府旗
南京政府旗
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主观原因: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国民大革命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建立党自己领导的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革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教训:
国民大革命失败标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分共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大革命的意义
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扩大的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的基础。
国共两党
合则两利
斗则俱伤
民族团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共两党同心同德才能推动民族振兴
2.促使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主要动因是( )
A.马林的建议 B.为了国共合作
C.中共的要求 D.总结历次革命的教训
D
1.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
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
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
随堂练习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该政权的性质是 ( )
A.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
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D.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
C
4.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A
7、“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 齐欢唱。 ” 在20世纪20年代, 这首歌曲风靡大江南北。根据歌词来判断, 此歌曲的名称是( )
A.《国民革命军歌》 B.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C.《义勇军进行曲》D.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5.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二大D.国民党二大
B
A
6、“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校歌所传颂的军校创建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B
1.192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 )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
C.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A
二次达标
2.1924年1月,孙中山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进行国内战争
C
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指出,在中华民族发展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为了民族大义几度合作,为民族和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B
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
①平均地权 ②扶助农工 ③联共 ④联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5.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创办于( )
A.中华民国十一年 B.中华民国十二年
C.中华民国十三年 D.中华民国十四年
C
6.“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唯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C
7.《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B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课堂小结
1923
中共
三大
1926
1928
1927
1924
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一大
北伐
开始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1924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工农革命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思维导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军事:
准备
失败
中共三大
政治: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目的:
工农革命运动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国共合作
高潮
(1926)
对象:
英雄战队:
主要战场/战役: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