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盘古开天辟地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的怪心慌。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来了。
后羿射日
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来,把草木都晒到焦了,尧命令羿去把十个太阳射下来,(羿)射中了九个太阳,九个太阳中的九个金乌都死了,羽毛和翅膀掉了下来,就留下了一个太阳。
嫦娥奔月
夸父逐日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
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她的灵魂于是化成一只作精卫鸟,经常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她就这样一直飞来飞去,但最终也没有将东海填平。
女娲造人
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
袁 珂
学习目标
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积累“蓬勃、澄澈”等重点词语。
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体会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难点)
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工作,在古代神话资料的搜集、考证、注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背景链接
神 话
文体知识
概念 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人类奥秘的愿望。
分类 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以创世神话尤为重要。创世神话是人类用幻想的形式对开天辟地、人类和万物起源所做的幼稚解释和描述,反映了先民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特点 ①大多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②这种想象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的;③人物形象也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读读写写
揉 荒凉 寂寞
莽莽( ) 蓬勃( ) 澄澈( ) 掺和( ) 非凡 气概( )
灵敏 泥潭 绵延
神通广大 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mǎnɡ
pénɡ
ɡài
chénɡchè
chānhuo
注意中间是“犬”。
字词清单
用手来回搓:揉眼睛
使东西弯曲:矫揉造作
泥坑,也用于比喻不能自拔的困难境地。
读读写写
字词清单
·建议识记字词补充归纳·
女娲( ) 榛榛( )
幽光( ) 崛起( )
兴高采烈( )
wā
zhēn
yōu
jué
xìnɡ
以义辨形
采:精神,神色。
彩:颜色,表示赞赏的欢呼声等。
( )开辟
( )复辟
辟
pì
bì
( )省事
( )省悟
省
shěnɡ
xǐnɡ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 )创造
( )创伤
创
chuànɡ
chuānɡ
字词清单
多音字
字音巧记
意为“开始、初次”读chuànɡ。
意为“伤”读chuānɡ。
字词清单
掺( )
渗( )
掺和
渗透
chān
shèn
揉( )
糅( )
蹂( )
揉面杂糅
蹂躏
róu
róu
róu
【口诀记忆法】草木青翠,长势蓬(pénɡ)勃。竹苇搭篷(pénɡ),注意防火。
延( )
廷( )
绵延宫廷
yán
tínɡ
形近字
蓬( )
篷( )
蓬勃
篷车
pénɡ
pénɡ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注意把握复述时的语调、语态。
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
画重点,准备复述课文。
复述导航:
怎么让和他们生存下去呢?
1
2
3
4
5
6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上帝造人说
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小组讨论:有人说她是神,有人说她是人,你认为她的形象如何?
从课文 看出她是一个 的神,
从课文 看出她是一个 的人。
提示:
1.可结合文中的词语、句子。
2.可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想象
大胆奇特
想象
真实合理
我们的探讨
女娲
神性
人性
神通广大
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探讨
女娲的形象
【争论题】
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违背了科学性,今天学习这个故事是否有意义?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国的古代神话,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如从夸父逐日(坚持不懈精神、奋力拼搏的勇气)、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以弱小的生命,微博的力量、抗争精神)、鲧禹治水(反映出先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等所述的事迹来看,我们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说,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
女娲造人
造人原因——荒凉寂寞,增添生气
造人过程、方法
绵延方法——男女配合,创造后代
揉泥成团
挥藤洒泥
勤劳、智慧、
伟大
结构梳理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过程,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和智慧,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精神。
主旨归纳
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
1.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楚辞·天问》
【译文】女娲有着特殊形体,是谁将她造成这样的?
2.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
【译文】女娲,古代主宰天地的女神,(她)长着人的脸孔,有蛇一样的身体,一日之内,形态变化万端。
3.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译文】于是女娲炼就五色神石来补救苍天,砍断乌龟的四只脚用来做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积累芦苇的灰烬来抵御洪水。
拓展延伸
4.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 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译文】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的)工作很繁忙,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所以(后来人们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捏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洒落在地上的泥点变成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中国航天与古代神话
神话人物/航天名词 指代内容 象征意义
羲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 我国首颗太阳 探测卫星 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嫦娥:中国神话中奔月的仙女 我国探月工程 表达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祝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火神 我国首辆火星 探测车 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
神舟:神奇的天河之舟 我国自主研制 的系列航天飞 船 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承载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
神话人物/航天名词 指代内容 象征意义
天宫: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 我国空间实验 室 寄寓着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探索精神
天问:屈原在《天问》 中问到神话传说 我国行星探测 任务 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