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1 13: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一单元
第 22 课 寓言四则
你以前一定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哪些特别有趣,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讲给同学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新课导入
如《滥竽充数》主要写了齐宣王让三百人合奏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后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又如《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能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了解寓言及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关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了解这四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初步把握其寓意。(重点)
多角度理解这四则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难点)
学习目标
·建议识记字词补充归纳·
雕像 庇护( ) 爱慕 虚荣

读读写写
tiān tou
字词清单
赫拉( ) 添头( )

赫( )赫拉
赦( )赦免
郝( )姓郝
形近字

shè
hǎo
慕( )爱慕
募( )募捐
暮( )日暮



庇护
爱慕
虚荣
袒护,保护。
表面上的光彩。
因喜爱而向往。
连一连。
词语集注
情节梳理
赫耳墨斯
尊重
添头
赫耳墨斯到人间问自己受到多大尊重,最后发现自己一文不值。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梳理
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问题探究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试简要分析《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中的“三问”。
第一问:赫耳墨斯的第一次“问”颇费心机,并且是有备而来。他化作凡人,而不是直接进店询问;并且先问众神之王宙斯的雕像的价格,而不是先问一个普通的神的雕像的价格,更不是直接间自己的雕像的价格。这种曲折的“问”恰恰摹写出赫耳墨斯的虚荣、自负。化作凡人避免了直接问价不合己意被人认出的尴尬,先问众神之王的雕像的价格更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
问题探究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第二问:“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这个“笑”表现了赫耳墨斯的轻慢窃喜之情:宙斯雕像的价格不过尔尔,自己的雕像的价格肯定能超过他。接下来问赫拉的雕像的价格更是颇具野心:众神之王的雕像的价格不过一个银元,那么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应该也不会高。一个“笑”字将赫耳墨斯的虚荣自负之心暴露无遗。
第三问:与前两问相比,“这个值多少钱?”增加了“这个”两字,郑重之意味全出。前面的两问是这一问的铺垫,因此,这一问不仅增加了“这个”,还在“问”之前增加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想”的内容。这种郑重中蕴含着赫耳墨斯呼之欲出的自我期许:我的雕像的价格肯定比宙斯他们的雕像的价格高得多!
问题探究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文章语言生动简洁,以叙述为主,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间的三问三答表现了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性格。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3.《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达到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赫耳墨斯认为自己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身价一定会比别的神高,不料其雕像却被雕像者当作“添头”白送。雕像者的回答,点明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赫耳墨斯在他人眼里只是个一文不值的“添头”,这种讽刺可谓绝妙至极。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问题探究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4、思考.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讽刺意味极浓,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结果得到了与自己希望相反甚至使他极为难堪的回答。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文章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小结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本文通过记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较量 凯歌
字音识记
多音字
( )强大
( )强迫
( )倔强
qiánɡ
jiànɡ
( )爪子
( )爪牙
zhuǎ
zhǎo


qiǎnɡ
差强人意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字词清单
( )较量
( )测量
liànɡ
liánɡ

凯歌
较量
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连一连。
词语集注
情节梳理
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情节一:蚊子战胜了狮子及其原因。
情节二:蚊子被蜘蛛网粘住及其原因。
蚊子和狮子
情节梳理
蚊子:冲、咬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蜘蛛:粘
蚊子和狮子
问题探究
1、《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蚊子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这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2、《蚊子和狮子》一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生动形象。如文中将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蚊子在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
蚊子和狮子
问题探究
3、《蚊子和狮子》一文蕴含了什么深刻道理?
文章所描写的蚊子与狮子的“战斗”过程和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境,合情合理,符合自然界的规律,以此来讽喻社会现象,毫无牵强之感。蚊子战胜了狮子,得胜后忘乎所以,最终被蜘蛛消灭,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蚊子和狮子
问题探究
1、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2、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4、勇者胜,骄者败。······
蚊子给你的启示
蚊子和狮子
问题探究
语言:"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 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读出充满自信、毫不畏惧的语气)
描写蚊子的语言、动作的句子:
动作: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扬长避短)
语言:蚊子 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沮丧、懊悔的语气)
动作:蚊子战胜狮子,
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骄傲自满)
蚊子和狮子
小结
《蚊子和狮子》:本文通过叙述蚊子战胜了狮子,最终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寓言的特点。同时要牢记蚊子的教训,
做事要不骄不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个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人。
蚊子和狮子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
作品简介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ɡài jí
整体感知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译 文
挖掘,开凿。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应答,回答。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译 文
及其家穿井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字词清单
◆一词多义

宋之丁氏
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动词,知道、听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名词,消息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于我如浮云
介词,在
介词,向
◆一词多义
介词,对、对于

及其家穿井
将复何及
动词,赶得上
介词,待、等到
《诫子书》
《〈论语〉十二章》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状语后置,即“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状语后置,即“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研读赏析
学 习 任 务 单
开端
发展
结局
丁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力,告人“①_________________”
国人传播,变为“丁家挖井挖出个人”。
②_____调查,弄清真相。
故事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国丁家打井,如同得到一个劳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人
④______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叙事
(吾穿井)得一人
国君
议论
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丁氏:说话表达应该清晰准确;
传之者及国人:对待传闻,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未经证实就轻易传播;
宋君: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并从源头求证,才是正确的态度。
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本文中的讹传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现实意义?
原因:①丁氏表述不明,容易让人产生误会;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就将消息散播出去;③国人似乎乐于谈论这样离奇的传闻,就将传言四处传播。
现实意义: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谣言也是这样产生的,因此面对铺天盖地的消息,我们一定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凡事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
深入探究
字词学习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 躇步跐蹈
日月星宿
中伤   充塞

chú

dǎo
xiù
xiùsù
(一宿 宿营)
zhòng
zhōng
( 中 国)

sāi sài
(堵塞 边塞)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字词梳理
杞人忧天
【原文】杞①国有人忧②天地崩坠③,身亡④所寄⑤,废⑥寝食者⑦。
【注释】 ①杞: ②忧:
③崩坠: ④亡:
⑤寄: ⑥废:
⑦者: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周朝诸侯国
担忧、担心
崩塌陷落
通“无”,wú.没有
依托、依靠、依附
耽误
┄┄的人
字词梳理
杞人忧天
【原文】又有忧彼①之所忧者,因②往③晓之④,曰:“天,积气耳⑤,亡处亡气。若⑥屈伸⑦呼吸,终日⑧在天中行止⑨,奈何⑩忧崩坠乎?”
【注释】 ①彼: ②因: ③往:
④晓: ;之:
⑤耳: ⑥若: ⑦屈伸:
⑧终日: ⑨行止:
⑩奈何:

于是

告知、开导
代词“他”,指“忧天者”
罢了

(四肢)弯曲伸展
终天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积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字词梳理
杞人忧天
【原文】其①人曰:“天果②积气,日月星宿③,不当④坠耶?”
【注释】 ①其: ②果:
③星宿: ④当:

果真
星辰,天上的星星
可能
【译文】那人说:“天既然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字词梳理
杞人忧天
【原文】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①耳,充塞②四虚 ③,亡处亡块。若④躇步⑤跐蹈⑥,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⑦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释】①积块: ②充塞:
③四虚: ④若: ⑤躇步: ⑥跐蹈:
⑦舍然: 舍,
然,
聚集的土块
塞满、填满
四方

步行。
践踏。
释然,抛弃一切忧虑。
通“释”,解除、消除。
……的样子。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跳跃舞蹈,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问题探究
杞人忧天
 
“忧”:
“忧”的程度:
情绪变化:
他情绪的变化与 “——”有关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晓之者
废寝食。
舍然、大喜。
1.杞人“忧” 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问题探究
杞人忧天
2.“晓之者 ”是怎样解“忧” 的?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③“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积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日月星宿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体团,即使坠毁也不会击中和砸伤人。”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跳跃舞蹈,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六、问题探究
杞人忧天
3、《杞人忧天》中杞人为何会有“忧天地崩坠”的可笑想法?
杞人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主要是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他把天看作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它会碎裂崩塌;他又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忧心。既无常识又忽略生活经验,杞人便因担忧“天地崩坠”而“废寝食”了。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位好心人的解释?
文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日、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与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六、问题探究
杞人忧天
5.作者借“杞人忧天” 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寓意:
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
成语意思:
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提考点,学中考答题
考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考点解读
寓言往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有着深刻的寓意。它往往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人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晓善恶、认识美丑。如课文《蚊子和狮子》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最终被蜘蛛吃掉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身短处的人。“理解寓言的寓意”是中考的常见考点之一。
常见的考查形式:(1)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或讽刺/揭示了什么)?(2)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题技法
看寓言的标题。寓言的标题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弄清标题的意思,明确寓意。
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有暗示(明示)寓意的语句。
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寓言中的某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分析人物形象。一则寓言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人物,从不同的人物入手进行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寓意。
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故事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可以洞悉寓意。
联系实际。这是弄懂寓意的关键。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寓言的寓意。
返回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寓言故事 寓言启示
杯弓蛇影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多做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真相。
拔苗助长
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拓展延伸
智子疑邻
以亲疏为是非标准,不顾客观事实,就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续表
叶公好龙
一些人自称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只是用以装饰门面,图个虚名。
庖丁解牛
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只要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能得心应手。
望洋兴叹
只有在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
邯郸学步
盲目地去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丢失自己原有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