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
新课导入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歌曲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了解西游记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了解西游记
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徒步去天竺(今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出敦煌,再经今新疆和中亚等地,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天竺。他在那里学习数年,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广泛赞誉。贞观十九
了解西游记
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玄奘在路上所见各国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及地理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至他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
了解西游记
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一共100回。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介绍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了解西游记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了解西游记
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了解西游记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讲述了已被压在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后,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了解西游记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前去西天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要杀唐僧被观音菩萨惩罚转世为至尊宝,而后遇见白骨精、蜘蛛精的传奇故事。
了解西游记
备选情节: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 车迟国斗法
女儿国遇难 真假美猴王
三调芭蕉扇
讲述格式:____________这一精彩情节,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的经过。
活动二:《西游记》精彩情节“一句话”故事会。
全书结构分析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学艺,以及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交代了取经的缘由(如来说法,唐三藏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观音点化),同时记述了四名成员的出身经历。是两个主要部分的衔接和过渡。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和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师徒四人皆成正果。其中“八十一难”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
成书过程
故事起源和《西游记》成书演变过程:
故事起源:玄奘西天取经是在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回到长安的时间是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
成书演变过程:
年代 书名 作者 成书阶段
唐代 《大唐西域记》 玄奘口述 辩机辑录 概述取经真实故事
唐代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原本 彦悰笺 插入相关神话故事
宋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作者不详 相关神话成分进一步增加
元代 《唐三藏西天取经》 吴昌龄 本书内容大体定型
明代 《西游记》 吴承恩 本书定型
取经往返路线图
取经简易路线图
途径国家简介
唐僧取经经过9国3郡州府。即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这九个国家。外加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三个地方,即“九国三地”,最终到达目的地天竺国。
1.宝象国:查看《大唐西域记》,宝象国是书中的屈支,屈支又作龟兹、鸠兹。相当于今新疆库车县周近地区。
2.乌鸡国:乌鸡国是史料记载的焉耆国,现今的新疆天山南路东北部之喀喇沙尔。西汉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属西汉西域都护府。东汉初年,附莎车国。东汉永平十八年,附匈奴。东汉永元六年,班超击破,又附汉。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焉耆被北魏打败,北魏在此设镇管辖。不久,焉耆先后被柔然、高车控制,又被厌哒破灭。后来,焉耆龙姓王族重新执政,焉耆国重新振兴。大周武后长寿元年,武则天把焉耆确立为安西都护府下面的四镇之一。安史之乱后,吐蕃攻占焉耆。不久,焉耆又归属漠北回鹘汗国。元朝之前或之后,统治焉耆的畏兀儿王国灭亡,焉耆不再以国家的形式存在。
途径国家简介
3.车迟国:其大概的位置在我国新疆境内。《大唐西域记》里称“车师”,是古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国都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东南通往敦煌,向南通往楼兰、鄯善,向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乌孙,东北通往匈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站。
4.西梁女国:中国历史上有西凉女国,西凉十六国之一。李暠(汉)所建。西凉女国盛时在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历三主,共二十二年。西凉女国与《西游记》里的女儿国不相符。东女国是公元六、七世纪出现的部落群体及地方政权,川西及整个藏族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国。主要活动范围在四川阿坝州、甘孜州丹巴县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等地区。东女国王城遗址位于今阿坝州金川县。《西游记》里的女儿国的原型是东女国。
5.祭赛国:史上并无这个国家,作者艺术创作的产物。
6.朱紫国:这个国家,史上也没有记载,很难确定是否存在。根据书中的描述,大概位置在现在塔吉克斯坦境内,是作者艺术创作的产物。
途径国家简介
7.狮驼国:根据书中的描述,大概的位置可能在现在的阿富汗境内,或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是一个妖精把持的国家,是作者艺术创作的产物。
8.比丘国:又叫泥婆罗,即现在的尼泊尔。尼泊尔是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佛教的发源地。
9.灭法国:这个国家也是作者艺术创作的产物。按照《西游记》的描述,唐僧师徒在灭法国之后到了天竺国的凤仙郡。这样来看的话,灭法国在天竺国外,在尼泊尔与印度之间,很可能是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处的一个地方。
10.天竺国:我国对古代印度的称谓。汉朝的时候称为身毒,也称云摩伽佗或云婆罗门。天竺国的具体位置在葱岭之南,距离月氐东南数千里远。
凤仙郡:天竺国外围的郡,作者艺术创作的产物。
玉华州、金平府:天竺国境内,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境内的两个地方,具体位置应该在印度比哈尔邦。
精彩章节赏析
精彩章节赏析
精彩章节赏析析
精彩章节赏析
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
(1)人物综述:唐僧公元600年出生。其前世为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后,俗姓陈,因父母双亡,被长安金山寺的长老法明和尚所养,并取名江流儿。13岁时剃度出家,18岁时皈依佛门。因贯通《经藏》、《律藏》和《论藏》,赐法名“三藏”。西行取经时,唐太宗李世民封其“唐”姓,称“唐三藏”。因获誉“唐朝第一高僧”的美称,被民间俗称“唐僧”。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之人,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657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取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
(2)性格综述
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并非圣僧,而是一个带着“缺点”的常人。他胆小懦弱,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一遇妖魔鬼怪,他更连叫饶命。他甚至有些不明事理,爱听馋言;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尽管唐僧有时令人厌烦,但他坚定执着的取经信念,且不羡慕富贵荣华和贪恋美色的个性让人钦佩。
(3)性格概括:
优点:性情和善、笃信佛法、严守戒律、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缺点:胆小怯懦、优柔寡断、面慈心软、是非不分、忠奸不辨、愚贤固执
(4)精彩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真假唐僧、女儿国遇难
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
(1)人物综述:孙悟空,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一块仙石孕育而生。他占花果山为王,有“美猴王”的美称。后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被再次召回天庭,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阴差阳错地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就火眼金睛,金刚不坏之身。之后大闹天宫,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 (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成为唐僧的大徒弟,法号行者。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
(2)性格综述:
①孙悟空是一个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人物形象。天上的皇权统治是人间封建统治的投影。天上的最高领导是玉皇大帝,可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本没把玉帝放在眼中。天宫中星象群神的等级森严,但他一概都不承认,而且不论高低,俱以兄弟相待,俱是朋友,把天宫中的尊卑秩序给搅得一塌糊涂。在当时玉皇大帝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是天意所定,不可违背,而悟空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中,表现了他极强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否定等级观念,要求打破固有的尊卑之分,蔑视天命和皇权的。
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
(2)性格综述:
②孙悟空是一个善恶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方面,孙悟空又和唐僧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唐僧虽然是取经队伍中的精神领袖,却常常是一个人妖不分、善恶不明的糊涂虫,而孙悟空不仅有火眼金睛,能辨别真假,认识妖魔,更为重要的是,他敌我观念十分明确,爱憎感情十分鲜明,对残害人民的妖怪,他毫不手软,除恶务尽。而对被残害的人民扶危济困,救人救彻。悟空一路上消灭的妖魔,大多是既危害唐僧又危害人民的妖怪。孙悟空同他们斗争,就带有一种为民除害的性质。这也是博得广大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几百年来孙悟空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可爱的神话英雄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
(2)性格综述:
③孙悟空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形象。他从师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之数。后来又在东海龙宫获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他不理睬天宫神圣不可侵犯的说教,抡起金箍棒打上凌霄宝殿,把天宫闹得不亦乐乎。他不管生死定数“六道轮回”的说教,打入冥司,强行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也不理“天子独尊,下不犯上”的教义,全不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放在眼中,就连玉皇大帝面前也自称“老孙”。孙悟空不仅敢打敢骂,而且在斗争中毫无恐惧之感退缩之态。被天兵重重包围中他从容对阵,斗智斗勇,坚持到底。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在整个天宫中东打西打无一神可挡。
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
(2)性格综述:
④孙悟空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形象。在取经的路上,千难万险,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从不畏惧退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这在和唐僧、八戒的比较中显得更加突出。有好几次唐僧、八戒、沙僧都被活捉,但他坚持战斗,怀着必胜的信念,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最终反败为胜。
(3)性格概括:
优点:桀骜不驯、忠心耿耿、敢作敢当、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
缺点:性情急躁、好勇斗胜,、喜欢搞点恶作剧。
(4)精彩情节有:大闹天宫(最能体现他的反抗精神)、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
人物形象分析
猪八戒
(1)人物综述:原来是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错投猪胎。他会变三十六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曾占云栈洞为妖,自称“猪刚鬣”。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降服。因受菩萨戒行,唐僧称其“八戒”。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的喜剧人物。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人物形象分析
猪八戒
(2)性格综述: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但在取经中,他对师父忠心耿耿,对师兄言听计从,为西天取经立下功劳。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其实,八戒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这种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心理,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人物形象分析
猪八戒
(3)性格概括:
优点:心地善良、不忘大义、淳朴憨厚、能知错改错、敢说真话、战斗勇猛、勤芳肯干、勇敢执着、幽默乐观
缺点:好吃懒做、贪图安逸、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好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
(4)精彩情节: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
人物形象分析
沙僧
(1)人物综述:
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使用的武器是降妖宝仗,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
人物形象分析
沙僧
(2)性格综述:
沙僧外貌看上去凶神恶煞,但是他还是比较憨厚和忠心耿耿的。他在受点化后就一心跟着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直扮演任劳任怨的角色。沙僧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如“登山牵马”之类,这些琐碎平凡之事,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马匹,但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从不象八戒那样临阵脱逃。沙僧虽然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是个真正的老实人,但是绝对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他在取经的队伍中是一个和事佬,他调和着孙悟空和猪八戒,还有孙悟空和唐僧师徒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沙僧的调和,西行的路途并不会如此的顺利。
人物形象分析
沙僧
(3)性格概括:
优点:武艺高强、不畏强敌、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小心谨慎、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秉性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义骨侠肠、世故但不圆滑
缺点:有时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4)精彩情节:大战流沙河
人物形象分析
感悟人生
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所领悟的道理!
唐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取经团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人物形象分析
其他人物
如来佛祖:
性格概括:法力无边 权力无限
精彩情节:收服孙悟空、辨识六耳猕猴、收服大鹏雕、惩罚乌鸡国
观音菩萨:
性格概括:心存仁爱 大慈大悲 普救众生 手段高强
精彩情节:鹰愁涧收服小白龙、收服熊罢怪、流沙河点化沙和尚、五庄观医活人参果、火云洞智取红孩儿、捉拿灵感大王、麒麟山招回赛太岁
太上老君:
性格概括:道行深厚 与世无争 胆小怕事 吝啬小气
精彩情节:金刚琢打孙悟空、三昧真火炼悟空、收服小童、收服青牛
二郎真君:
性格概括:武艺超群 法力深厚 讲义气 重情义
精彩情节:大战孙悟空 助悟空打败九头怪
写作手法赏析
1.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1)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透露出生活气息。例如:富丽堂皇、高无上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寓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2)奇幻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既能丰富小说的内容,又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小说中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使人感受到孙悟空也有战胜不了对手的时候,增添了故事情趣和吸引力。
写作手法赏析
2.《西游记》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形象。
《西游记》 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如孙悟空,长得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等习性。他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的个性。当然又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如信奉”一旧为师,终身为父”, 遵守”男不与女斗”的规则等等,都深深地打上了现实社会的烙印。
写作手法赏析
3.语言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既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有时又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府州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凡拿得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 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此语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控诉,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
4.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如“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等情节,做到了波澜迭起,扣人心弦。
阅读方法指导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阅读方法指导
精 读
1.精读角度的选择:
角度一:赏析人物的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角度二:品味名著精妙的语言。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作家的叙述语言,指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议论、抒拨感情时使用的语言。一般指全文的语言特色,包括修辞、句式、地方色彩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还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
角度三:体会名著带给我们的启示或体验。可以从社会、人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谈启示。
阅读方法指导
2.以《三调芭蕉扇》为例,简析精读的主要方法。
精读理由: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作者用三个篇幅讲述这个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西游记》诸多故事中具有代表性。
精读方法一:精读就是细读。仔细阅读感兴趣的章节,需要我们仔细捕捉字句中提供的隐含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能够前后勾连,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境,理解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和意图;或者能结合本章节或前后章节的内容产生联想,使故事内容建立有机的统一体,便于整体把握全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例如,在阅读《三调芭蕉扇》时,我们要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作者的回叙,就无法理解“借扇”的艰难。
阅读方法指导
精读方法二:精读就是精思。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思考。应在充分阅读基础上,从内容角度认真思考,解决阅读产生的疑问。例如,在阅读《三调芭蕉扇》时,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可以这样概括: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阅读方法指导
精读方法三:精读就是鉴赏。精读就是品味、鉴赏。细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主题,把握人物性格。我们还要通过品味、鉴赏领略作品的艺术手法,品鉴作品的语言、构思等,把握作品的精妙之处。以《三调芭蕉扇》为例,孙悟空、铁扇公主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孙悟空的话是不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是不是泼辣犀利?作者对二人的形态、动作的描写,是不是都非常真切传神 作者用“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来形容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是不是那些都形象逼真
阅读方法指导
3.精读的技巧:
(1)可以按照每一个人物的“居住地、使用兵器、来历、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出现意图、结局、出现的章回”等内容做成做“人物身份证”,这样把生动的文字描述变化成直观可感的图表,增添了阅读的乐趣,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研究研究人物关系。小说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如果不理清楚人物关系,阅读时难免会造成混乱;或者由于理解表面化,而导致对人物的片面认知甚至曲解。因此,可以利用编制人物关系图,有利于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作批注。写出对书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或故事情节的阅读感受、观点。
4.书中适合精读的章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故事。
阅读方法指导
跳 读
1.跳读的方法
(1)章回题目推断法。可以借助章回题目推想故事的主要经过,然后再读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就能对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一清二楚了。章回体小说的题目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主谓方式概括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二是在人物和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指明地点。
(2)特定内容跳读法。与阅读内容无关、难以理解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后面章回中出现与此相似的内容选择跳读。如书中一些描写环境气氛的诗词,描写人物装束、打斗场面、环境气氛的诗词等,可以略而不读。
(3)雷同内容跳读法。例如“借芭蕉扇”,在三个不同回目中分别有一调、二调、三调芭蕉扇,读的时候完全可以跳过每回前半部分内容。另外,一些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的,也可以跳过。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
1.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的提纲。
2.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全班共同阅读《西游记》,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设置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
【探究示例】 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只留得两个童子看家。临行前镇元大仙嘱咐童子摘下两个人参果款待唐僧。
因那人参果状如婴儿,唐僧不肯食用,两个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个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事情败露,童子责问唐僧,唐僧向徒弟询问事情经过。悟空在师父的劝导下承认了偷果之事。结果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惹怒了悟空,悟空就到后园推倒了果树,并连夜带师父、师弟逃跑。
镇元大仙回到观内,唤醒被催眠的童子,问明原委,就驾云将唐僧师徒抓回观内。镇元大仙两次欲鞭打唐僧,都被孙悟空拦下代为受刑。此时天色将晚,镇元大仙决定第二天再拷问。这天夜里,师徒四人再次逃离五庄观。后又被镇元大仙抓回。经过几番斗法,镇元大仙见难以制服悟空,就向悟空许诺说,若悟空能把树医活,就与他八拜为交,结为兄弟。悟空满口应承。唐僧与孙悟空约定三日期限,去寻医树的方法。福禄寿三星、东华大帝君、瀛洲九老都无妙方,悟空遂往落伽山向观音求救。
观音菩萨来到观内,医好果树,果实复旧,镇元大仙十分高兴,设下“人参果会”款待众人,并履行承诺,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唐僧师徒这才继续向西出发。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要求:
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
2.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探究示例】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
孙悟空乃仙石孕育而生,在须菩提祖师处学得本领,会七十二般变化,学成后曾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他那爱憎分明、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性格是我最钦佩的。他不管生死定数、“六道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地府,强行勾掉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偷吃蟠桃、偷喝仙酒、扰乱蟠桃宴;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甚至在被推入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后,仍旧抡起金箍棒,大闹天宫去了。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困,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投入战斗,决不退缩。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从小说中找几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精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解决等。然后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要求:
1.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特征。
2.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具体的细节。
【探究示例】
唐僧师徒有手机之后
师徒四人走在取经路上,天长日久,不免有些无聊。有一天来到一个驿站,看到挂着“XX手机真智能,取经路上好帮手”的条幅,禁不住诱惑,就把紫金钵盂卖了,一人买了一部手机。
这下可好,猪八戒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给高老庄的娘子。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离得太远,还没有设立基站,所以他跟花果山的猴子猴孙联系不上,很生气。唐僧平时除了观音没什么人要联系,因此不断地在手机上用账本记账:馒头三个、咸菜两根……沙僧比较细心,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机拍风景,然后在网络上发表游记,同时赚取稿费,取经路还没走到一半,他已经是知名游记作家了……
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妖怪的地盘,妖怪出来劫道,要吃唐僧肉。孙悟空不慌不忙,连金箍棒都懒得提,直接拨打了110,警察叔叔就把妖怪抓走了……狮驼岭的三个妖精刚露面,孙悟空就拨通了各路神仙的电话:“你们家的大鸟、狮子、大象都跑出来了,赶紧把它们领回去,不然我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告你们虐待动物!”唐僧每天都给观音打电话,报告路上的艰难,喋喋不休。观音不胜其烦,告诉仙童:“赶紧通知各路神仙把妖精收了,让唐僧快点儿走,不然每天抱怨一回,能把我烦死。”
就这样,一路上妖怪看见他们就躲,他们的取经之路顺畅无比,很快就到了西天。他们见到如来后倒身下拜,祈赐真经。如来却说:“原本取经路上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取得真经。如今你们一路畅通无阻,未经磨难。此次取经宣告无效!请原路返回!”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诗人,被称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在小说创作方面,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前夜》《父与子》等。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自主阅读推荐
《猎人笔记》由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以屠格涅夫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刻画了农民、小地主、磨坊主、县城医生、学生、工人、破落贵族等众多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描述了在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所发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的农奴制度无情的控诉和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同时,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内容概览
猎人笔记
猎人行猎漫游的见闻
以抒情的笔触展现俄国农民的才华、精神品质和民族特征,如《歌手》《霍尔和卡里内奇》。
描写农奴制下农民贫困无权、备受侮辱和压榨的境况,如《办事处》《莓泉》。
揭露地主的假仁慈和凶残本性,如《两地主》《总管》。
表现农奴制下普通小市民、破落贵族、小地主等的生活和经历,如《县城的医生》《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我”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霍尔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全书
“我”是全书的线索人物,是一个文化高、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平易近人,性情温和,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可以很快跟农民交上朋友,彻夜谈天。
善良、平易近人、富有同情心。
《霍尔和卡里内奇》
一个与众不同的农民形象。是一个体态结实的老头儿,秃头、矮身材,相貌“很像 苏格拉底”。他不但关心周围的事情,还关心政治和世界;他虽是一个农奴,但表现出惊人的独立性,能驾驭自己的全部生活。
精明、勤劳、自信、大方,有进取心,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不识字、不讲卫生、看不起妇女等。
人物介绍
卡里内奇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卡西扬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霍尔和卡里内奇》
属于理想家、浪漫主义者、热心肠而富于幻想之类的人物。他拥有多方面的才能,唱歌、弹琴、会读会写、会治病,精通一般人很难学会的养蜂。他虽是一个农奴,但在主人面前毫无奴颜婢膝之态。
他有理想而又浪漫,热情而又富于幻想。爱好广泛,热爱大自然,但他不富裕,且惧怕老婆。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一个物质贫困、精神富有的农民形象。一出场便是一副席地而卧、邋遢不堪的样子;憧憬光明、追求平等;他得知“我”从事打猎,称之为罪过;他与“我”同行,见“我”射杀秧鸡,再次悲叹罪过;“我”留给卡西扬一些钱,他在半推半就中接受。
不爱动,内心却不安分;有知识、头脑聪明;因生活穷困只得向现实低头。
1.景物描写饱含情感。《猎人笔记》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俄罗斯的乡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俄罗斯乡间美景图,色彩浓郁,韵味隽永。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既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作者对俄罗斯民族与自然的热爱。
2.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如宾诺奇金去他的田庄什比洛夫村,全村的庄稼人马上便惶惶不安,连孩子都吓得往屋里跑,母鸡也吓得往大门底下钻。这些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出这位地主在庄稼人心目中可怕的形象。
艺术特色
3.明确反对农奴制度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以满怀同情的笔触描写农民的悲惨生活,表现出明确反对农奴制度的思想倾向;作品中的猎人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农民,善于发现农民的美好品质,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
李汝珍(约1763—约1830),字松石,号北平子,大兴(今北京)人,清代小说家。他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现存作品《镜花缘》等。
作者简介
李汝珍《镜花缘》
《镜花缘》是一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借写海外奇风异俗,寄托社会理想,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同时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妇女的可贵思想。
内容概览
镜花缘
第一至五十回
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
百花仙子被贬人间,托生为唐小山
唐敖仕途不顺,到海外经商游历
唐小山寻父
第五十一至一百回
写众女子参加考试得中以及众才女的才华
众才女应考,各显才华
唐小山二次寻父
徐敬业、骆宾王等人之子起兵讨武
唐傲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林之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多九公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唐小山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善良正直。
游玩之暇教侄女林婉如念诗赋;游玩途中搭救了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在元股国救了两条被渔民网住的人鱼;为救林之洋冒险揭下女儿国修治河道的皇榜;入小蓬莱山成仙不返。
慷慨大方,心地善良;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率真直爽,滑稽幽默。
陪唐敖出海游玩,全力支持唐敖搭救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帮助歧舌国枝兰音远走外乡治病;被女儿国国王扣留做“妃子”;不忘唐敖的恩情,救出被后母陷害的若花姑娘;两次陪唐小山去海外寻父。
忠厚朴实、善良大度、知识渊博。
在歧舌国治好王子、王妃的病,但他不贪钱财,一再推辞国王送来的谢赏银子;在黑齿国以貌取人,瞧不起黑女红红、亭亭,结果被羞辱;不计前嫌,当才女们进京赶考时悉心照料红红和亭亭;在唐敖的劝说下把家传糊口用的药方刊刻出来,以解人病痛。
孝顺、胆识过人、重情重义。
两次出海寻父;改名“闺臣”赴才女考试。
1.漫画手法。《镜花缘》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根据所要表达的寓意,运用漫画的手法对人情物态进行了细致勾勒。作者将白描的手法略做夸张、变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让人在感到滑稽可笑的同时悟出此中真意。
2.巧用修辞。作者以他的生花之笔,巧妙地将讽刺内容与多种修辞格融为一体,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1)对比。如人物自身特性的对比,两面国人正面那张和颜悦色、谦恭有加的脸与背面那张鼠眼鹰鼻、横肉血口的脸形成了巨大反差,蕴含着对虚伪狡诈人性的讽刺。(2)夸张。如为了揭露小人国人诡诈异常、防人心重的不良品性,强调其“小人”的特点,作者特意缩小了他们的身材:成人身高不满一尺,儿童身高仅四寸。
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