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0 19:1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在直尺上方,且底边与直尺互相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像与物的大小   。这时,若把蜡烛B换成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最好选用   (选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支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1)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接收到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1甲所示。
(1)进行实验,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1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量出每条光线与   的夹角,记录并分析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2)接着他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   ;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③如图2乙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若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2丙所示的位置时,则硬币成像在   。
A.a处 B.b处 C.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5.如图甲所示,爱米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实验中,爱米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    时,才找到像的位置;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乙中AB的像。
6.小慧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用刻度尺和笔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半透明玻璃板垂直于白纸且使其与直线重合放置;
②在半透明玻璃板正前方放置蜡烛模型A,把蜡烛模型B(与A完全相同)放到半透明玻璃板后方;
③移动蜡烛模型B,使它与蜡烛模型A的像重合;
④记录蜡烛模型A、B的位置分别为M、N;
⑤用刻度尺测出M、N点到直线的距离s1、s2;
⑥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步骤③、④、⑤;
请根据图中信息和上述具体操作,完成以下内容:
(1)在图乙中画出蜡烛模型A在位置M时成的像的位置N点;
(2)步骤   的现象可以证明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选填对应的序号);
(3)步骤⑤中测得距离s1、s2,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选填对应的字母);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关系
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C.像和物体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4)步骤⑥中,蜡烛A分别在图乙的R、Q、S三个位置时,可以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有   (选填位置对应的字母)。
7.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6个,3个为红色,3个为绿色.小明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1)为了减小玻璃板前后表面两次反射成像带来的影响,小明在实验中应该选择较   (选填“薄”或“厚”)的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进行实验;
(2)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将他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玻璃板前的白纸上,在玻璃板后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玻璃板前的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两个红棋子的像,   ,用刻度尺测量出红色棋子边缘到玻璃板的最短距离L1和绿色棋子边缘到玻璃板的最短距离L2,记录实验数据;
②   ,重复步骤①的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8.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采用较薄的透明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目的是   ;
(2)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等大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请帮小李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9.小红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    。
10.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作为平面镜,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这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A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A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设计如下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cm P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请回答:
(1)在上述实验步骤②中,可以观察比较蜡烛A和它所成的像的   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   ;
(2)在上述实验步骤④中,请在表格中P的位置填上适当的内容   ;
(3)分析④中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小莉同学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那么小莉同学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11.在探究光学规律时,做了以下实验。
(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如图所示,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晓雯将玻璃板移动,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1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则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
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所选器材有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不用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透明,便于    ;
(2)将白纸平铺在实验台面上,然后将玻璃板立放在白纸上,并使玻璃板与实验台面    ;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蜡烛A大小    ,记录此时蜡烛A、B的位置;
(4)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3位置时的像在    点;蜡烛A由1位置移到2位置,像的大小    ;
(5)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请在图中画出AB在镜中成的像A'B'   。
1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   ;
(2)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1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采用   (选填“平面镜”、“薄玻璃板”、“厚玻璃板”);
(2)选取两段等大蜡烛A和B,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使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蜡烛B替代的是   (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看到A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为了探究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把光屏放在蜡烛B位置,应在____(填下列选项“A”或“B”);
A.直接观察光屏 B.通过玻璃板观察光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题图中做出物体MN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17.如图是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小明最好选用    (填“平面镜”、“薄透明玻璃板”或“厚透明玻璃板”)来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小明在实验中,发现看不清棋子的像,这时,可以用手电筒照亮    (填“A一侧”或“B一侧”)。
(4)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棋子A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呈现出像。
(5)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翻转过程中,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答案
1.(1)较暗 (2)相同(相等);不能;虚
2.(1)茶色 (2)像与物大小关系;等效替代法 (3)不能;虚 (4)5;不变
3.(1)① (2)重合;A (3)不能;虚
4(1)法线 (2)确定像的位置;不点燃;相等;A
5.(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完全重合
(3)
6.(1)
(2)③ (3)B (4)R Q S
7.(1)薄
(2)使绿棋子与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改变红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
8.(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A (3)不变
(4)
9.(1)确定像的位置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0.(1)大小;位置 (2)蜡烛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3)由表中数据可知,蜡烛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能
11.(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 (2)玻璃较厚,两个反射面上两次反射成像 (3)不变
12.(1)位置 (2)虚 (3)10
13.(1)大小 (2)A (3)C
14.(1)确定像的位置 (2)垂直 (3)相等 (4)b;不变
(5)
15.(1)竖直;完全重合 (2)不变 (3)不能
16.(1)薄玻璃板 (2)大小相同;蜡烛A;反射 (3)A
(4)
17.(1)薄透明玻璃板 (2)大小 (3)A一侧 (4)不变;不能 (5)先变大后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