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于是他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被派为连州刺史6年。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到夔州、和州,总共过了十二年,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长安。回长安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在诗中刘禹锡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一些大臣认为他又在发牢骚,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苏州当刺史去了。
“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这句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政治上主张革新。被称为“诗豪”,其诗清新通俗,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善用比兴。《竹枝词》《杨柳枝词》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品有《西塞山怀古》、《陋室铭》等。创作背景 公元827年(唐敬宗宝历三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解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答,酬谢。 乐天:白居易。
初逢: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见赠:送给(我的诗歌)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官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
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1.首联交代了什么?
2.“凄凉地”、“弃置身”几个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长期谪居的寂寞、痛苦,抑制已久的愤懑心情和无限的辛酸。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颔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想象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回到京城反倒成了那个烂掉斧柄的人。1.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2.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颔联写回乡所见。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层含义)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
却是万木争春。
1.颈联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后用来说明新陈代谢、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抒发身世之感;
“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显出慷慨激昂的气概。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暂凭:暂且凭借。
长:振作。尾联: 尾联回应题目,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文意初探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回到京城反倒成了那个烂掉斧柄的人。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辛酸、愤懑怀恋、怅惘豁达、进取积极、昂扬用典比喻富有哲理积极进取
乐观豁达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