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 卡通故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 卡通故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21 09: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美术第二课《卡通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依据课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基本理念,选择学生喜爱、熟悉的卡通艺术展开教学。现代生活中,卡通以其鲜明的主题,典型的形象,幽默风趣的造型,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本课主要学习用卡通艺术形式来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具有通过用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情感观念的作用。本课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的特点、表现手法和特殊语言。并通过卡通形象的创作,编绘小故事的尝试练习,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课时安排 约2课时
学习活动一:“卡通形象造型特点”和“卡通人像的绘制方法” 1课时
学习活动二:编绘卡通小故事 1课时
课题:学习活动一:“卡通形象造型特点”和“卡通人像的绘制方法”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造型特点,通过人体五官的不同画法的相互组合,体会卡通造型的内在特征作用。通过对卡通人体动态造型表现的学习,了解基本要领,体会其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欣赏与创作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情趣与智慧,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和“卡通人像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卡通人像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导语:在童年的成长岁月里,我们看到了多少可爱的卡通形象啊!机灵勇敢的孙悟空,单纯可爱的米菲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正是卡通,为我们开启了想象之门,使我们的童年多了很多快乐。
课件展示:学生欣赏动画形象,说说是出自于哪个动画片的。
2、想一想,说一说:回忆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卡通作品,说说你最喜爱的卡通形象,讲出它最突出的造型特征或最好玩的情节。
3、引导欣赏:教材p8的不同卡通形象,并解释“卡通”的含义。
二、展示交流
1、自主学习:教材p9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2、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有哪些表现手法?
3、归纳:在原型上简化、夸张、拟人
(1)简化的表现手法(2)夸张的表现手法(3)拟人的表现手法
三、智慧引领
1、同一原型,通过造型,可以呈现不同的卡通形象,观察图中的兔子与山羊的各种造型。
2、教师介绍“卡通人像” 的绘制方法:
(1)五官的不同画法(示范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表情特征,注意五官的组合。
(2)卡通头像的绘制步骤:教材p10
(3)简单绘制一幅卡通头像,小组自评,全班评比。
(4)卡通人体动态绘制步骤:对人体作几何特征卡通造型,有利于绘制。特别注意:身体中轴线——脊柱动态的变化。
四、训练拓展
1、拓展提高:增加服饰充实形象。
2、作业:以手绘方式,创作一个有趣的、个性化的卡通形象。
(1、形象生动(点、线、面)
(2、大胆,创新(色彩亮丽)
五、教学反思
《卡通故事》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类型。《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需求,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美术课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卡通画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兴趣较为浓烈。课堂导入通过对一些不同动画形象的观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忆,搜寻。多媒体展示的卡通图片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你们小时侯最爱看的动画片是什么?它最突出的造型特征或最好玩的情节是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并能说出喜爱的原因。本节课的教案按照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在自主学习环节中,能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让学生学会欣赏卡通形象,培养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感受、体验到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卡通形象带来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发现。
在创作卡通形象中,老师作了范画的演示,但不足的是没有和学生互动,学生只是通过眼睛看了一遍,却没有亲身感受。作业反馈效果很好的,有画瓜果卡通形象的、有画蔬菜卡通形象的,还有画铅笔卡通形象的………在练习作画中还反映了一个问题:学生的绘画工具有限,直接影响了画面效果。学生在自评互评的环节中,比较拘谨。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注重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的形成。同时对作业评价不能是一味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仅发动学生发表意见而往往不能切中要害。有的评价只是一味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归纳总结或进行提升,不敢大胆地对学生作业予以鉴别区分和明辨差异而一味肯定、鼓励和表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