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遥远的地平线。
【教材解析】
《遥远的地平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节课。
【设计理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透视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对学生进行了美得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了什么是透视效果。学生动手画一画透视效果图,真正了解空间感,使学生感知同一件事物,由于人不同的视觉,产生了不同的透视效果。欣赏不同画法的透视效果画作,进而进行透视现象画作的创作。
【亮点特色】:
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基本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
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景物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了解什么是地平线
2.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
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说一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
发生了这种变化?看着图说一说消失点、地平线、变线分别在哪。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欣赏透视效果的画作,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2.总结透视现象的几种特点。
3.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
4.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5.学生尝试练习。
(1)请生上来画
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2)作业讲评。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欣赏摄影作品
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境?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
(1)教师示范:
师: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一些。
(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
趣的画面吗?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
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1)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2.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