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0 22: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
2.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
A.u>2f B.f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则(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4.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B.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
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
5.2021 年 12 月 9 日,“太空教师”王亚平为我们展示了神奇的水球光学实验,她在水球里注入一个气泡,产生了双重成像,我们能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和一个倒立的像,如图所示。其中水球的外圈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水球外部成所的倒立的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B.如果向水球继续注水,外部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长
C.当王亚平向靠近“水球”,“倒影”会变小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7.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f=5cm h=10cm B.f=10cm h=12cm
C.f=5cm h=12cm D.f=10cm h=6cm
8.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 正立的实像
B.在校园监控摄像头中成缩小 正立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成放大 正立的实像
D.在投影仪中成放大 倒立的实像
9.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1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11.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12.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
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
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
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二、填空题
13.人的眼球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 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类似,其中 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14.如图所示,甲成像情况是______的工作原理图(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乙成的像______在光屏上显示(选填“能”或“不能”)。
15.某汽车司机下车时,随手将一瓶矿泉水放在仪表台上,如图所示。不料因阳光照射、水瓶聚光,车内物品被点燃引发火灾。太阳光经过矿泉水瓶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矿泉水瓶相当于___________。因此,提醒大家在车内不要放置有聚光效果的物品。
16.在较暗的室内,手持一个凸透镜,在白墙和点燃的蜡烛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烛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17.如图所示,电子蜡烛的“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___________立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18.小明在科技书上利用凸透镜制作一个照相机,他找到了一个凸透镜和一些器材,首先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部分操作如下:
(1)实验前先调节烛焰、___________、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当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20cm时,能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
(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制成照相机的镜头,能在底片上呈现清晰的近处景物的像,而远处景物的像却相当模糊,小明找来了家中废弃的眼镜镜片放在自制照相机镜头前,发现远处景物的像也变得清晰了,则该镜片属于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取走镜片,他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也能使远处景物的像变得清晰。
四、计算题
19.一面镜子挂在墙上,镜前的水平地面上站着一个1.80m的人,他的眼睛与头顶的高度差为10cm.此人通过镜子的下端恰能看到自己脚,求该镜子的下边缘离地面的高度.(画图说明)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求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21.小荣同学进行了系列光学实验:
(1)她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发现在白纸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光斑(如图甲),则该透镜为_______透镜。她上下移动透镜,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此时,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可粗略记为该透镜的________;
(2)图乙为小荣同学组装的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刚好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但像并不完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正确调整器材后,若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将透镜适当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即可再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22.如图甲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求透镜的焦距f。
参考答案
1.A2.A3.C4.C5.D6.B7.D8.D9.D10.A11.C12.B
13. 凸 视网膜
14. 照相机 不能
15. 折射 凸透镜
16. 倒立 照相机
17. 倒 照相机 不变
18. 凸透镜 10 实 近视 减小
19.设AB表示人高,C为人眼位置.要求B发出的光线经镜下端N反射后达到C,如下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镜子的下边缘离地面的高度为:
h=BD=EN====0.85m
20.解:由图可知,物距
u=50cm-20cm=30cm
像距
v=70cm-50cm=20cm
当u>v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
u=30cm>2f,f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10cm答: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21. (1)[1][2]她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发现在白纸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光斑,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最小、最亮的光斑即是光线会聚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2)[3]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刚好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但像并不完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或实验前未将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或蜡烛太高等。
[4]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是10cm,像距为15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正确调整器材后,相当于像变大。因此,若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将透镜适当向右移动,增加像距,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22.解:(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化简得
由此证得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由题意可知,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像距v=14.0cm,此时物距
因为,则
解得
试卷第6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