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识记重点字词;
2、把握课文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重点)
3、感受邱少云烈士的高尚品质。(难点)
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故事发生在朝鲜战场上。作者是李元兴同志,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他曾和邱少云一起参加“391”高地的战斗,亲眼看到邱少云英勇牺牲的全部情况,本文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回忆。
写作背景
蜷 山坳 隐蔽 潜伏 干涸
设置 伪装 警戒 模糊 轻微
勇猛 冲锋 激动人心
ào
hé
quán
wěi
预习检测
mó
hu
预习检测
蜷:弯曲。
山坳:山间的平地。
伪装:假装。
干涸:干枯,没有水。
毕毕剥剥(bō):形容敲击、爆裂等声音。
纹丝不动:一点也不动。
天亮以前
约莫11点钟的时候
黄昏时
1952年10月12日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结合关键语句,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山沟潜伏
壮烈牺牲
冲锋报仇
难忘的一天
第一部分(1-6)
第二部分(7-13)
第三部分(14-15)
第四部分(16)
请同学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天亮以前,战士们在391高地的一条山沟潜伏。第二天中午11点钟时,一发烟雾弹烧着了草丛,火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任凭烈火烧身,也纹丝不动,最终壮烈牺牲。黄昏时,战士们向敌人发起冲锋,为邱少云报仇,那一天是1952年10月12日。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战士们在这次战斗中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1
2
旁批注释
作者为什么如此详细地介绍山沟的情况?
②环境描写不仅说明了邱少云作出如此壮举的原因,也衬托出邱少云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①环境描写是为下文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抉择做了铺垫。
看到山顶上敌人被我军炮火轰击的情景,我只盼望快点儿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看看太阳,却老是停在原来的地方,就像钉住了似的。
这时候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可见战士们求战心切,急切地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我的内心既心系战友,又顾全全局,矛盾而煎熬,文中哪些字词或句子能够表现出来呢 请用红笔圈画出来。
心紧缩着、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
②“我”与邱少云是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怎么能忍心眼看着邱少云被烧死。又“忍不住不看”,是说战友面临危险,“我”焦灼万分,关心战友之情促使“我”忍不住不看。
①写出了“我”的复杂心情。烘托了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危险处境和痛苦情况。
体会到作者的痛苦与绝望。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去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你从“刀绞”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作者内心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再深入地想一想,像刀一样绞着“我”的心的时候,是否只有痛苦、担心、无奈和绝望呢 还有什么
邱少云那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这种感动使“我”的心像刀绞一般。
同时还有敬佩。邱少云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无限敬佩!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 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这是何等的钢铁意志!这是何等的献身精神!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不怕烈火焚烧,不会挪动一寸地方,不会发出一声呻吟。其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令人动容。
比喻句,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
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
“我”与邱少云是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怎么能忍心眼看着邱少云被烧死。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 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又“忍不住不看”,是说战友面临危险,“我”焦灼万分,关心战友之情促使“我”忍不住不看。
同学们还记得下面这两位英雄人物吗?你可以讲一讲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吗?
我们知道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董存瑞舍身炸掉了阻挡我军前进的暗堡,正是这些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时候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可见战士们求战心切,急切地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
当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他是怎么做的 读一读第13自然段。
作者是李元兴同志,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
体会到作者的痛苦与绝望。
作者是李元兴同志,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
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3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有什么任务?战士们为什么必须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呢
邱少云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那他为什么要强忍火烧的剧痛,像“千斤巨石”般“纹丝不动”呢?换句话说,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仍“纹丝不动”,所以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军,把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四川省铜梁县(今划归重庆市)人。
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
邱少云当时会想些什么
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虽然邱少云同志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在烈火中永生的精神却没有离我们远去。英雄远去,精神永存。
“我”仅仅是忘不了那一天吗
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也就是永远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光辉形象,永远忘不了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
以时间结尾,别具一格,并能强化读者对邱少云烈士牺牲日期的记忆。
思考:三篇课文的写作方式各具特色,有何异同?
①相同点:三篇课文的主人公都是为理想信念而牺牲,都是舍弃小我、成全大局的牺牲。
②不同点:(写作方式)
《狼牙山五壮士》
《灯光》
《我的战友邱少云》
个体与群像相结合。动作、语言、神态
结构精巧,以灯光为线索连接回忆与现实,具有象征意义
视角独特,语言朴实无华
课堂小结
1、环境描写
2、心理描写
3、事件发展线索:时间
4、……
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额,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2、读读写写3+1,课下注释(38页①②不写)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3、完成《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