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分层作业
一、【夯基达标】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即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无产阶级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2022·河南·虞城县春来初级中学模拟预测)20世纪二十年代初苏俄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二十年代初苏俄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等,排除A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1·湖南·新宁县第一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苏联成立 ②十月革命爆发 ③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④列宁逝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之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②①④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2022·陕西·无模拟预测)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注:1卢布=100戈比)
产品 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 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 10卢布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 9-14戈比 1-1.5卢比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B.集体农庄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提高
C.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有了重要来源 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答案】C
【详解】从题干表中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的收购价格较低,零售给居民的价格的却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政府这样做主要是为工业建设筹集资金,C项正确;苏联政府的这种做法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不利于集体农庄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提高,也制约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AB项;题干强调苏联政府通过收售农副产品筹集资金,与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河北·新乐市实验学校模拟预测)普京在评论的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强烈批评
【答案】C
【详解】题干中“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表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反映了改体制成为苏联经济崩溃﹑解体的根源,C项正确;ABD三项不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2021·辽宁沈阳·一模)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这就标志着苏联
A.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形成了苏联模式 C.倡导“政治多元化” D.引发东欧剧变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B符合题意;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戈尔巴乔夫倡导“政治多元化”,排除C;东欧剧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故选B。
7.(2022·江苏盐城·九年级期末)《大国嵋起》解说词中讲道:“国家计划力争精确,比如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应该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威仍是1卢布……”材料表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导致生活物资的短缺
C.有利于价格稳定 D.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国家计划力争精确,比如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应该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威仍是1卢布……”可得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D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导致生活物资的短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有利于价格稳定,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0·河南许昌·一模)下图漫画《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主要说明了
A.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严重 B.东欧所有国家都照搬苏联模式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故据题干图片“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及所学知识可知,漫画说明了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二、【培优促能】
1.(2022·广东·模拟预测)1918年1~5月苏俄粮食采购情况,根据如表反映的问题,苏俄实施了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粮食实际采购量/粮食计划采购量 21.8% 36.5% 14.1% 14.1% 12.2%
A.土地改革 B.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联的粮食实际采购量与粮食计划采购量的比值不断下降,说明苏俄赖食采购情况不佳,而此时苏俄正处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时期,为了获取足够的粮食支援前线,苏俄实施了余粮收集制,B项正确;1917年,苏维埃政府颁有《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开始实施于192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山东潍坊·九年级期末)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1921-1925年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粮食产量迅速增长,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基本停止,排除A项;C项是在50年代,D项是在80年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3.(2019·山东·中考真题)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缔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歌词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可知,表明是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可知,反映的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可知,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歌曲中无法得到体现,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能从歌词中得到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2022·河北·新乐市实验学校模拟预测)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专设了外国咨询中央局。它专门负责领导外国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利用。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苏联不但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先进的生产能力,而且还掌握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在“一五计划”期间,西方各国共累计向苏联贷款了17亿美元,为苏联实现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现象出现说明( )
A.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
C.苏联善于利用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
D.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它专门负责领导外国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利用……苏联不但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先进的生产能力,而且还掌握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方各国共累计向苏联贷款了17亿美元,为苏联实现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看出,1929年苏联引进和利用外国技术,一五计划期间,西方各国项苏联贷款17亿美元,这都说明了苏联善于利用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C项正确;这段时间,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鼓励封锁呢,不会支持苏联,排除A项;1931年新经济政策早已结束,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苏联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这场运动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
C.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D.阻碍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结果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C项正确,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但是不能说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虽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却为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资金等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
A.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
C.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 D.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故D正确;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都不符合史实,故ABC错误。
7.(2022·广东·九年级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该说法认为苏联农业的困难源于( )
A.任其自由发展 B.实行指令性的计划
C.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D.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答案】B
【详解】根据“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可知该说法认为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统制过死过严,即实行指令性的计划,导致农业发展遭遇困难,B项正确;该说法认为苏联农业发展的困难源于实行指令性计划,ACD项与这一说法不符,排除。故选B项。
8.(2022·北京大兴·九年级期中)下表是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
时间 1918年 1921年 1926年 1930年 1936年
探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 形成苏联模式
A.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 B.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都以指令性计划来管理经济 D.都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30年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形成苏联模式,这些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故宫了苏俄(联)政权,A项正确;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30年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是以指令性计划来管理经济,排除C项;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没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重庆璧山·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做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1978年7月,广东清远氮肥厂试行改革:设立综合奖并和产量挂钩,按照多劳多得分配给工人。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产能大幅提升。“清远经验”震动全国,次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指导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初步改变企业只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情况,使企业有部分的自主计划权,增强了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
——摘编自《改革开放简史》
材料三 《苏俄/苏联工农业产值变化情况》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绘制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绘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列宁“让步”的具体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做法体现的是哪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企业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并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
(3)根据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评述苏俄的经济政策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4)综上所述,两国的改革实践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具体做法:允许农民自由出售农产品;允许私人经营;政策:新经济政策。
(2)按劳分配;增强企业自主权;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尝试到全国推广。
(3)1925年苏联的工农业产值比1920年有所增长,基本回到1913年的水平,表明苏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而1978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可见,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富有成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4)经济政策要立足于国情,要符合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助推经济建设。
【解析】(1)具体做法:根据“1921年……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可归纳出允许农民自由出售农产品;允许私人经营;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21年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2)进行:根据“设立综合奖并和产量挂钩,按照多劳多得分配给工人”可归纳出按劳分配;根据“次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指导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初步改变企业只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情况,使企业有部分的自主计划权,增强了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可归纳出增强企业自主权。特点:根据“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做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可归纳出从农村到城市;根据“‘清远经验’震动全国,次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指导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可归纳出从局部尝试到全国推广。
(3)根据材料三“苏俄/苏联工农业生产值变化情况”可知,1925年苏联的工农业产值比1920年有所增长,基本回到1913年的水平,表明苏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可知,1978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可见,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富有成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政策要立足于国情,要符合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助推经济建设。
三、【核心素养】
1.【历史解释】(2022·河南濮阳·八年级期中)1921年4月,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先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苏俄工农联盟专政出现危机 B.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
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D.苏俄正准备进行现代化建设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1921年4月”、“列宁”、“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因此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即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C项正确;苏俄工农联盟专政出现危机、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与题干“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不符,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内容,排除AB项;苏俄现代化建设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史料实证】(2022·安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表所示内容为苏俄(联)列宁、斯大林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
年份 探索
1918年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 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30年 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
1936年 “苏联模式”形成
A.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都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 D.都与苏俄(联)的国情相适应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内战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5- 1936年, 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苏联模式,促使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积极性,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有利于调动人力物力战胜敌人,但是在战争结束后不符合国情,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在前期基本适应国情,但是后来其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史料实证】(2022·江苏苏州·九年级期中)下图是第聂伯河水电站的照片,这座历经近百年历史沧桑的老电站在苏联和乌克兰的历史上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象征,被称为承载荣辱的民族图腾。作为最初的荣耀象征,它可以佐证( )
A.苏联工业化成就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成就 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在1918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唯物史观】(2021·河北·承德市双桥区教育和体育局九年级阶段练习)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程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材料的大致意思是苏联制度是把苏联送上工业化道路,虽有缺陷,但是达到了目标。由此可知该学者是对苏联制度的肯定,强调它的积极作用。C项正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标是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彼得一世改革发生于17世纪,是强化农奴制改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时空观念】(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1922年12月30日,下图所示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此时其处于( )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冷战对峙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B项正确;十月革命时期是1917年到1920年,冷战对峙时期是1947年到1991年,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是1953年到1964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四、【挑战真题】
1.(2022·江西·中考真题)下图是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C.经济大危机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斯大林时期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农业实行集体化,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列宁时期开始推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苏联影响是有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一书中提到:“与其说是一种退却的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的政策,即回归到正常的经济秩序中来的政策,回归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的政策。如果从更深层面来讲,可以说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C.推行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回归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的政策。如果从更深层面来讲,可以说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政策”可知,这一政策承认市场的作用,利用市场来发展经济,与新经济政策相符合,A项正确;农业走集体化道路,推行工业化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C两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1921年3月27日,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关于在地方范围内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商品交换条例》,规定在地方范围内,农民完成农业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在公民之间自由交换。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进行工业化建设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中“1921年3月27日,……农民完成农业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在公民之间自由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物资实行分配制度,排除A项;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C项;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领导人说:“事情似乎很奇怪,社会主义共和国怎么能依靠资本主义来改善自己的状况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论述意在
A.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B.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C.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 D.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来推行新经济政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实行相结合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建设而不是武装斗争,材料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用消灭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攀升到1937年的13.7%,数据说明了(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苏联工业总量超过美国 D.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攀升到1937年的13.7%”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的工业无关,排除A项;苏联工业总量超过美国,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表为苏联航空工业拨款统计(万卢布):
年代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飞机制造 989.8 1805.8 4892.4 5881.9
发动机制造 531.8 1464 3669 3861.5
科技研发 0 28.1 1634.8 986.5
人员培训 0 0 558.8 604.1
其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促进 B.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推行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侵略战争阴云的迫近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2年苏联航空工业包括飞机制造、发动机制造、科技研发和人员培训拨款数额剧增,得益于斯大林时期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列宁时期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1936年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侵略战争阴云的迫近,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增长了、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增长。由此可知苏联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工业发展了,经济取得显著成就。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无法反映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排除B项;列宁建设苏联(苏俄)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从1921—192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农业方面的措施,材料体现的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
A.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答案】D
【详解】据“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可知,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排除A项;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答案】C
【详解】根据“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主要措施是通过实行五年计划,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是在斯大林时期之前,排除AB项;成立“华约”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苏联的这些成就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这些成就,故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故A错误;1954-1961年,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故B错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故C错误。综上故选D。
11.(2020·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如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A.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C.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苏联工业发展缓慢
【答案】B
【详解】依据漫画信息“《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军事工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苏联经济发展失衡。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并逐步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促进苏联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弊端,如片面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导致农业发展长期滞后,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因此苏联经济发展失衡,B项符合题意;A项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苏联农业发展缓慢,排除。故选B。
12.(2017·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文汇历史
材料二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周年:100;: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采意给分,任2点2分)
(2)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上升。
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
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17-1917=100周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依据材料的图2内容可以概括出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是: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上升。1921年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依据材料的“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可以看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是:从怀疑到赞赏。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分层作业
一、【夯基达标】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
2.(2022·河南·虞城县春来初级中学模拟预测)20世纪二十年代初苏俄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3.(2021·湖南·新宁县第一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苏联成立 ②十月革命爆发 ③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④列宁逝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4.(2022·陕西·无模拟预测)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注:1卢布=100戈比)
产品 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 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 10卢布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 9-14戈比 1-1.5卢比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B.集体农庄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提高
C.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有了重要来源 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5.(2022·河北·新乐市实验学校模拟预测)普京在评论的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强烈批评
6.(2021·辽宁沈阳·一模)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这就标志着苏联
A.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形成了苏联模式 C.倡导“政治多元化” D.引发东欧剧变
7.(2022·江苏盐城·九年级期末)《大国嵋起》解说词中讲道:“国家计划力争精确,比如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应该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威仍是1卢布……”材料表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导致生活物资的短缺
C.有利于价格稳定 D.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8.(2020·河南许昌·一模)下图漫画《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主要说明了
A.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严重 B.东欧所有国家都照搬苏联模式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二、【培优促能】
1.(2022·广东·模拟预测)1918年1~5月苏俄粮食采购情况,根据如表反映的问题,苏俄实施了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粮食实际采购量/粮食计划采购量 21.8% 36.5% 14.1% 14.1% 12.2%
A.土地改革 B.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2.(2021·山东潍坊·九年级期末)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2019·山东·中考真题)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缔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歌词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4.(2022·河北·新乐市实验学校模拟预测)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专设了外国咨询中央局。它专门负责领导外国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利用。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苏联不但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先进的生产能力,而且还掌握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在“一五计划”期间,西方各国共累计向苏联贷款了17亿美元,为苏联实现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现象出现说明( )
A.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
C.苏联善于利用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
D.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5.(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苏联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这场运动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
C.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D.阻碍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6.(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
A.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
C.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 D.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7.(2022·广东·九年级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该说法认为苏联农业的困难源于( )
A.任其自由发展 B.实行指令性的计划
C.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D.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8.(2022·北京大兴·九年级期中)下表是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
时间 1918年 1921年 1926年 1930年 1936年
探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 形成苏联模式
A.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 B.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都以指令性计划来管理经济 D.都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9.(2022·重庆璧山·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做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1978年7月,广东清远氮肥厂试行改革:设立综合奖并和产量挂钩,按照多劳多得分配给工人。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产能大幅提升。“清远经验”震动全国,次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指导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初步改变企业只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情况,使企业有部分的自主计划权,增强了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
——摘编自《改革开放简史》
材料三 《苏俄/苏联工农业产值变化情况》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绘制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绘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列宁“让步”的具体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做法体现的是哪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企业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并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
(3)根据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评述苏俄的经济政策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4)综上所述,两国的改革实践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三、【核心素养】
1.【历史解释】(2022·河南濮阳·八年级期中)1921年4月,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先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苏俄工农联盟专政出现危机 B.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
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D.苏俄正准备进行现代化建设
2.【史料实证】(2022·安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表所示内容为苏俄(联)列宁、斯大林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
年份 探索
1918年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 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30年 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
1936年 “苏联模式”形成
A.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都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 D.都与苏俄(联)的国情相适应
3.【史料实证】(2022·江苏苏州·九年级期中)下图是第聂伯河水电站的照片,这座历经近百年历史沧桑的老电站在苏联和乌克兰的历史上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象征,被称为承载荣辱的民族图腾。作为最初的荣耀象征,它可以佐证( )
A.苏联工业化成就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成就 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唯物史观】(2021·河北·承德市双桥区教育和体育局九年级阶段练习)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
5.【时空观念】(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1922年12月30日,下图所示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此时其处于( )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冷战对峙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四、【挑战真题】
1.(2022·江西·中考真题)下图是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C.经济大危机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一书中提到:“与其说是一种退却的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的政策,即回归到正常的经济秩序中来的政策,回归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的政策。如果从更深层面来讲,可以说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C.推行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1921年3月27日,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关于在地方范围内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商品交换条例》,规定在地方范围内,农民完成农业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在公民之间自由交换。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进行工业化建设
4.(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领导人说:“事情似乎很奇怪,社会主义共和国怎么能依靠资本主义来改善自己的状况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论述意在
A.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B.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C.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 D.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
5.(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攀升到1937年的13.7%,数据说明了(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苏联工业总量超过美国 D.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6.(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表为苏联航空工业拨款统计(万卢布):
年代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飞机制造 989.8 1805.8 4892.4 5881.9
发动机制造 531.8 1464 3669 3861.5
科技研发 0 28.1 1634.8 986.5
人员培训 0 0 558.8 604.1
其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促进 B.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推行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侵略战争阴云的迫近
7.(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8.(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
A.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9.(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10.(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11.(2020·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如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A.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C.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苏联工业发展缓慢
12.(2017·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文汇历史
材料二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