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1 20: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本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后,英、美、法、德等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法、英等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不仅为 工业生产力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
2、了解工业化、城市化的含义,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深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3、通过对工业化国家的学习,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利与弊的认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教学难点】
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表现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人们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饱尝了很多新的痛苦。
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初步感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展示2022版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工业化?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设计意图)名词释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目标导学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教材,说出人口增长的原因与表现。
PPT出示:
材料1:
材料2: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地增长,特别像英国、法国、美国等。……欧洲人口1750年时有1.4 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世界史近代史编》
学生1:背景(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学生2:表现----人口迅速增长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PPT出示:
材料1: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威廉姆斯用“人口增长”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癌变,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材料2: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
学生: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
【知识拓展】PPT展示:人物扫描
马尔萨斯(1766—1834)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增长的人口进行了研究。马尔萨斯提出两个级数的理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教师讲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劳动群众的失业和贫困,都归咎于人口增长得过多,则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认识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长的原因。
2、劳动力结构变化
PPT出示 材料1:
材料:2: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长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3: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衣、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15%左右。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教师提问:上述图表揭示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在哪一方面?
学生: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农业人口流向工业商业)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认识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原因。
妇女地位提高:
PPT展示
材料1:妇女在工业生产中
材料2:1870-1930年,英格兰从农村经济转为城镇化经济,机械化农业出现,大曼彻斯特运河投入建设,妇女们涌入工厂,有的成为服装厂纺织女工
材料3:电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给人类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诸如此类的技术革新,在给所有家庭成员带来舒适和闲暇的同时,解放了妇女,改变了妇女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及在家庭中的地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教师:图文透露哪些信息?
学生: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PPT展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
——恩格斯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认识工业革命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4、大众化教育:
PPT出示
概念:1973年,美国教育学和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时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时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合作探究】以下材料反映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1:“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且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为此,只有给工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以满足大机器生产的需要。
材料2: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学生:推行大众教育
教师提问:为什么欧美各国推行大众教育?
学生:为工业化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工业化的需要。
教师提问:教育普及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教育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PPT出示
【课堂升华】欧美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注重教育发展,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努力学习西方教育,“文明开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后小结-----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会促进生产力的飞速的发展;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认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同时注重中外联系。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城市化:
PPT出示材料,提问:这两幅图表又反映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在何处?
学生:城市化。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PPT展示: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思考:下列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为什么英国城市人口比重最大?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相关史事】:
19世纪的伦敦 19世纪的巴黎
1800年,英国伦敦有近100万人,是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的人口达到了236万。180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经超过44万,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
资料: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只是个小镇,工业革命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除了有很多纺织厂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逐渐成长为大型城市。
教师提问:城市化动力是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
PPT展示:
材料1: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材:2: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得益于运河和蒸汽机驱动的棉纺厂……,到1830年达到99家,……除了很多纺织厂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工厂,大批农民来到这里寻找机会……,后来曼彻斯特逐渐成长为大型的工业城市,成为了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推动英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运输和工厂的发展、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就业岗位的增加……
【课堂延伸】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教师讲述: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关系
【合作探究】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教师: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提示: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加快。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认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渡】
PPT出示材料
教师:说一说沃尔特和查尔斯分别是怎么样看待城市化的?
学生:沃尔特的诗作表达了对曼哈顿城市化的赞美,沃尔特的诗作表达了对曼彻斯特城市化的不满。
相关史事: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 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 ”美国大域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増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救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
材料:鼓励各城镇在当地建立健康委员会以改善贫窟、下水道、屠宰场和供水系统的状况。——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案》
强制规定每座新房子必须有自来水和排水设备。
——1875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案》
1890年英国通过《住房与城市规划法》责成地方政府关闭潮湿的地下室 ,拆毁不透气的房屋… …在伦敦有10万个租户住在由国家建造的清洁卫生的住室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相关史事: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卫生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讲述: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通过图文资料,加强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
材料:附近的酿酒作坊、硝皮作坊、洗染作坊和其他工厂污染了河水,使空气中浓烈的人畜便溺气味之外又增加了污染的气味。市区烟囱林立,吐出带硫磺味的农浊黑烟。人们疾病丛生。
——(美)克莱顿·罗伯茨 《英国史》
提示: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教师: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环境问题,西方国家做了什么尝试?
PPT出示材料
教师:以上图片透露出什么信息?
学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注意保护环境。
教师: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PT出示材料: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教师: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华北地区雾霾严重。对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我国治理雾霾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生:措施-----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2、贫富分化
材料1:19世纪30年代,吃肉是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生活,工人只有在星期天才可能吃到一点肉。用来做衣服的料子都是不合适的……男人们大都穿着粗布及其他粗棉制品做的裤子和同样的料子做的上衣或夹克。
材料2: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1867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
——郭家宏《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及其化解策略》
提示: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3、社会矛盾激化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材料:工人的劳动条件相当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其他漂移物使人窒息,安全设备很少或者或几乎没有。工人每天劳动的时间很长,多达18小时。七八岁甚至五六岁的儿童就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12小时。法国的成年男性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不够买一身衣服。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教师:小组合作讨论,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学生:有益的变化----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幅度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学生:有害的变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严重。
PPT出示材料: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教师: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并对照现实生活的感受,辨析人们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评价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人们追求的文明生活应是物质生活丰富,生活环境优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这应该是我们的理想社会的样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梳理,分类和总结,夯实了基础,培养史实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拓展延伸】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我国今天的发展有何启示?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②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③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设计意图)立足家国情怀,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争做环保小能手:登录中国环境保护网,阅读环保知识,收集身边环保故事,制作一幅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单元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家国情怀】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迅速增长,大众教育逐步推广。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以史为鉴,学习完本课,给了我们新的思考,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我们, 该何去何从,是尽情享受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进步,先发展,出现问题,再来治理,还是停止发展,重回工业革命前农耕时文明的田园生活呢?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在大力发展科技、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