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2020·云南河口·期末)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 )
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
2.(2020·甘肃麦积·零模)下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
A.①山的南侧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牦牛在觅食 B.②山的南侧千里戈壁,沙漠广布
C.③山的北侧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D.④山的东侧水田连片,秋季稻谷飘香
(2020·湖南新化·初二期末) 读“108°E 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云贵高原 B.②为渭河谷地 C.③为四川盆地 D.④为汉江谷地
4.符合⑤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B.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C.海拔较高,地势坦荡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020·四川井研·初二其他)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兰渝铁路连接的两大地形区分别是( )
A.高原和盆地 B.平原和高原 C.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D.盆地和高原
6.兰渝铁路的走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7.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季风 D.气候
8.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
A.邻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树
(2020·青海西宁·初二二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反映的地势变化符合哪个国家的地势特点( )
A.印度 B.美国 C.澳大利亚 D.中国
10.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进入该国陆地上空的湿润气流来自大西洋
B.地势高低差异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使大江大河滚滚东流,便于该国内地与沿海联系
D.海洋上的湿润气流给该国东部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
(2020·西城·北京师大附中期中)下左图为我国农业分布图、右图为宁夏民居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祁连山脉描述正确的是( )
A.呈东北-西南走向 B.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是青海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分界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经过
12.关于农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B.小麦产区比水稻产区降水量多
C.水稻只分布在年降水量800mm以上的地区
D.种植小麦的地区一定不能种植水稻
13.图中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对应的是
A.院落规模大——人均土地资源不足 B.北墙比房屋主体高——防风沙
C.主屋门窗向南开——全年高温 D.屋顶为平顶——降水多
14.(2020·四川邛崃·初二期末)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季风影响 C.地形因素 D.纬度位置
(2020·北京延庆·初一期末) 下图为“我国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①~④四地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夏季高温多雨 B.②地夏季高温少雨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 D.④地夏季高温多雨
16.①地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020·河北望都·初二期末)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以下四地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
A.a地 B.b地 C.d地 D.e地
18.分析比较b、c两地的温度和降水量图,b地降水多、冬季温差小,c地降水少、冬季温差大,影响两地降水和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势因素 D.纬度位置
19.c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和耕地类型分别是( )
A.水稻和水田 B.水稻和旱地 C.小麦和水田 D.小麦和旱地
(2020·北京昌平·初三二模)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长江( )
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南麓,注入黄海,为外流河
B.流经多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
C.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流域主要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上、中、下游分界处分别是宜昌、湖口
21.河段特征可能与诗句描述景观对应的是( )
A.①一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B.②一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③一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④一一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22.沿岸多河港,被称为“黄金水道”,体现了长江( )
A.航运价值高 B.水能资源丰富 C.渔业资源丰富 D.灌溉水源丰富
(2020·吉林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师大附中初二期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图左图示意黄河流域,右图示意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河段中,含沙量增幅最大的是 ( )
A.兰州以上河段 B.兰州—河口 C.河口—峡县 D.峡县—桃花峪
24.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25.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下列各组措施中,能有效治沙的是 ( )
①开垦陡坡 ②减少放牧 ③建坝拦沙 ④退耕还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每空2分,共50分)
26.(2019·湖南雨花·初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9月底,北联“一带”南接“一路”的铁路线正式开通运营,构建起一条以重庆为基点,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铁路交通线。运行在这条交通线上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通过阿拉山口到达欧洲,其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3,运输费用是空运的1/5。图中甲、乙代表地形区,丙、丁代表山脉。
(1)该铁路线路从重庆向西北方向经河西走廊、甲______盆地;从重庆向南经过乙高原,乙地形区的特点是_____(选择填空)。
A.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B.雪峰连绵,冰川分布广
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2)该铁路线路穿越了我国的重要山脉丙_____山脉。
(3)图中丁山脉北侧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河西走廊”。请从地形的角度说出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 。
27.(2020·北京延庆·初一期中)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我国“北京、上海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月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___月,上海月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___月。
(2)北京冬季气温特点是_______,此时,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 (寒潮/台风/暴雨)。
(3)北京的气候类型为 ,上海的气候类型为 。两种气候类型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岭 —_______河一线。
(4)我国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5)有关我国气候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叙述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双项选择)。
A.我国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B.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D.我国所有河流均适合航运
(6)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燥,降水量小,主要受_______的影响;青藏地区为_______气候,是受_______因素的影响。
28.(2020·福建中考真题)图甲示意我国黄河水系及部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图乙示意黄河部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及2018年含沙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区为黄河发源地,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
(2)黄河流经乙区后水量大增,从水系状况看,其原因是_____。
(3)丙区位于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多年来,丙区实施_____等生物措施,并通过修建_____,实现了治沙与防洪并举。
(4)黄河2018年含沙量与多年平均含沙量相比,含沙量减少最明显的水文站是_____,从上、中、下游河段看,该水文站位于_____河段。
第3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2020·云南河口·期末)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 )
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沟壑把人与人之间隔的较远,难以见到人,故选C。
2.(2020·甘肃麦积·零模)下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
A.①山的南侧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牦牛在觅食 B.②山的南侧千里戈壁,沙漠广布
C.③山的北侧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D.④山的东侧水田连片,秋季稻谷飘香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④山脉是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耕地类型是旱地,粮食作物是小麦,故D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故选:D。
(2020·湖南新化·初二期末) 读“108°E 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云贵高原 B.②为渭河谷地 C.③为四川盆地 D.④为汉江谷地
4.符合⑤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B.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C.海拔较高,地势坦荡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答案】3.A 4.D
【解析】3.根据我国的地形区名称可知,108°E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地形区分别是①是云贵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汉水谷地,④是渭河平原,⑤是黄土高原,A正确。故选A。
4.读图分析可知,⑤为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D正确。故选D。
(2020·四川井研·初二其他)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兰渝铁路连接的两大地形区分别是( )
A.高原和盆地 B.平原和高原 C.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D.盆地和高原
6.兰渝铁路的走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7.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季风 D.气候
8.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
A.邻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树
【答案】5.C 6.D 7.D 8.C
【解析】5.读图,兰渝铁路北面连接黄土高原,南面连接四川盆地,故C符合题意。故选C。
6.根据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可以看出兰渝铁路的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故D符合题意。故选D。
7.从兰州到重庆,自然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造成这种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可以减少对城镇的噪声污染,与保护生态无关,故A错误。在铁路沿线应该设立生物通道,便于动物穿越,故B错误。采用桥梁或隧道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故C正确。铁路北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D错误。故选C。
(2020·青海西宁·初二二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反映的地势变化符合哪个国家的地势特点( )
A.印度 B.美国 C.澳大利亚 D.中国
10.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进入该国陆地上空的湿润气流来自大西洋
B.地势高低差异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使大江大河滚滚东流,便于该国内地与沿海联系
D.海洋上的湿润气流给该国东部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
【答案】9.D 10.A
【解析】9.印度的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是东西高,中间低,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分布,读图可知:图中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故该图反映的地势变化和我国的地势特点相符,故选D。
10.由第一小题可知:该国为中国,进入中国陆地上空的湿润气流来自太平洋,故A描述错误,符合题意。地势高低差异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在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故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我国大江大河滚滚东流,便于该国内地与沿海联系,故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海洋上的湿润气流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故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0·西城·北京师大附中期中)下左图为我国农业分布图、右图为宁夏民居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祁连山脉描述正确的是( )
A.呈东北-西南走向 B.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是青海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分界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经过
12.关于农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B.小麦产区比水稻产区降水量多
C.水稻只分布在年降水量800mm以上的地区
D.种植小麦的地区一定不能种植水稻
13.图中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对应的是
A.院落规模大——人均土地资源不足 B.北墙比房屋主体高——防风沙
C.主屋门窗向南开——全年高温 D.屋顶为平顶——降水多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读图可知,祁连山脉是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分界线,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经过,所以正确的是D。
12.根据我国农业区和农作物的分布可知,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水稻产区比小麦产区降水多,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东北地区也有分布,种植小麦的地区不一定不能种植水稻。所以正确的是A。
13.宁夏地区为半干旱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西北地区靠近沙漠,风沙大,所以该地区多为平顶房,北墙比房屋主体高是为了防风沙的侵袭。故根据题意选B。
14.(2020·四川邛崃·初二期末)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季风影响 C.地形因素 D.纬度位置
【答案】D
【解析】我国冬季时,由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离冬季风更近,所以北方寒冷,而南方太阳高度角大,离冬季风更远,受影响较小,所以气温更高,造成南北温差大,这主要是因为南北的纬度不同,导致气温不一样,故选D.
(2020·北京延庆·初一期末) 下图为“我国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①~④四地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夏季高温多雨 B.②地夏季高温少雨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 D.④地夏季高温多雨
16.①地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15.A 16.C
【解析】15.由图可知,①地和②都是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③地是夏季温凉多雨的高原山地气候,④地是终年少雨、冬冷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A。
16.由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纬度的东岸,故选C。
(2020·河北望都·初二期末)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以下四地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
A.a地 B.b地 C.d地 D.e地
18.分析比较b、c两地的温度和降水量图,b地降水多、冬季温差小,c地降水少、冬季温差大,影响两地降水和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势因素 D.纬度位置
19.c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和耕地类型分别是( )
A.水稻和水田 B.水稻和旱地 C.小麦和水田 D.小麦和旱地
【答案】17.C 18.D 19.D
【解析】17.根据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a是热带季风气候,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温带大陆性气候。e是高原山地气候。根据题意选C。
18.读图可知,b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降水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所以降水少,年较差大。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D。
19.读图可知,c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所以选D。
(2020·北京昌平·初三二模)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长江( )
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南麓,注入黄海,为外流河
B.流经多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
C.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流域主要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上、中、下游分界处分别是宜昌、湖口
21.河段特征可能与诗句描述景观对应的是( )
A.①一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B.②一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③一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④一一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22.沿岸多河港,被称为“黄金水道”,体现了长江( )
A.航运价值高 B.水能资源丰富 C.渔业资源丰富 D.灌溉水源丰富
【答案】20.D 21.C 22.A
【解析】2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南麓,注入东海,为外流河,故A错误。流经多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重庆、上海两个直辖市,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故B错误。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流域主要跨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没有跨北方地区,故C错误。上、中、下游分界处分别是宜昌、湖口,故D正确。故选D。
21.由图可知,①处位于长江源头,有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的景观,故A错误。②位于二、三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景观,故B错误。③位于长江中游,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景观,故C正确。④处是长江下游,有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C。
22.长江干支流河段水量丰富,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水位稳定,宜宾以下终年不结冰,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称号,故选A。
(2020·吉林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师大附中初二期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图左图示意黄河流域,右图示意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河段中,含沙量增幅最大的是 ( )
A.兰州以上河段 B.兰州—河口 C.河口—峡县 D.峡县—桃花峪
24.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25.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下列各组措施中,能有效治沙的是 ( )
①开垦陡坡 ②减少放牧 ③建坝拦沙 ④退耕还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3.C 24.C 25.D
【解析】23.黄河的各河段中,在中游河段,也就是图中河口到峡县河段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增幅最大。故选C。
24.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使该河流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故选C。
2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建设措施是: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开垦陡坡会造成水土流失,不能有效治沙,故选D。
二、解答题(每空2分,共50分)
26.(2019·湖南雨花·初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9月底,北联“一带”南接“一路”的铁路线正式开通运营,构建起一条以重庆为基点,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铁路交通线。运行在这条交通线上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通过阿拉山口到达欧洲,其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3,运输费用是空运的1/5。图中甲、乙代表地形区,丙、丁代表山脉。
(1)该铁路线路从重庆向西北方向经河西走廊、甲______盆地;从重庆向南经过乙高原,乙地形区的特点是_____(选择填空)。
A.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B.雪峰连绵,冰川分布广
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2)该铁路线路穿越了我国的重要山脉丙_____山脉。
(3)图中丁山脉北侧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河西走廊”。请从地形的角度说出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 。
【答案】准噶尔 D 秦岭 地形平坦
【解析】
(1)“中欧班列”从重庆向西北方向主要经过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祁连山脉的北侧,经甲准噶尔盆地从阿拉山口出境;从重庆向南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乙表示的云贵高原。
(2)该交通动脉,穿越了我国的重要山脉丙是秦岭,秦岭南侧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3)图中丁为祁连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该山脉北侧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河西走廊”,从地形看,河西走廊南、北均为山地,河西走廊经过处地形较为平坦。
27.(2020·北京延庆·初一期中)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我国“北京、上海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月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___月,上海月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___月。
(2)北京冬季气温特点是_______,此时,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 (寒潮/台风/暴雨)。
(3)北京的气候类型为 ,上海的气候类型为 。两种气候类型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岭 —_______河一线。
(4)我国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5)有关我国气候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叙述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双项选择)。
A.我国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B.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D.我国所有河流均适合航运
(6)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燥,降水量小,主要受_______的影响;青藏地区为_______气候,是受_______因素的影响。
【答案】8 6 寒冷干燥 寒潮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 淮河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AB 海陆因素 高原山地气候 地形
【解析】
(1)由图可知,北京月降水最多出现在8月,上海月降水最多出现在6月。
(2)北京冬季气温特点是寒冷干燥,此时,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在夏季北京有可能受到台风或者暴雨影响。
(3)由图可知,北京的气候类型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上海的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上海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北京、上海两地两种气候类型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
(5)我国气候特征所带来的影响有复杂多样的气候使得我国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是我国地势的影响,我国不是所有河流均适合航运,故选AB。
(6)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燥,降水量小,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不明显);青藏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
28.(2020·福建中考真题)图甲示意我国黄河水系及部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图乙示意黄河部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及2018年含沙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区为黄河发源地,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
(2)黄河流经乙区后水量大增,从水系状况看,其原因是_____。
(3)丙区位于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多年来,丙区实施_____等生物措施,并通过修建_____,实现了治沙与防洪并举。
(4)黄河2018年含沙量与多年平均含沙量相比,含沙量减少最明显的水文站是_____,从上、中、下游河段看,该水文站位于_____河段。
【答案】青藏高原 高寒 支流较多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 水利工程 潼关 中游
【解析】
(1)甲是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该地区由于海拔高,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2)黄河流经乙区域后,水量大增,主要是由于该区域支流较多。
(3)丙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多年来黄土高原采取植树种草、并修建水利工程,实现防沙与治沙相结合的举措。
(4)黄河含沙量明显减少的水文站是潼关,该水文站从河段来看是位于中游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