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1 09: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别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而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同时也符合《课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通过对课内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虽然高考的素材来自课外,但高考试题的设计上多与课内结合,来考察学生鉴赏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课内的经验快速的进入做题。根据备考经验,古诗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因此特以送别诗为例设计这节复习专题课。
【学习目标】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四层”即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即考查要求符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据此,设计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了解送别诗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考什么)
2、体会送别诗的意象和感情,掌握送别诗的情感表现方法(怎么考)。
3、提高考场做题能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何考)
【学习重难点】
现在高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古诗文鉴赏知识积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学情,以及高考中的题型设置和学生常犯错误而设计以下重难点:
重点:体会送别诗的意象和感情。
难点:掌握送别诗的情感抒发的方法,提高考场做题能力。
【学习时数】1学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代别离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究其原因,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友人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二、合作交流
利用课内经典的诗词做范例,重在引导学生在范文中发现规律,学会归纳知识,达到了解送别诗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高考中考什么的问题。
典例1: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典例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典例3: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典例4: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送别诗的共性:
1、题目中都有“送”“赠”“别”。
2、上半部分多写景(多用意象,烘托氛围),下半部分多抒情。具体到每首诗歌的手法各有不同
3、多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劝勉、担忧等。
三、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对两首课外诗的探究,进行逆向思维,解决送别诗在高考中命题中怎么考的问题,另外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模式和规范做题,设计学生给出解题思路其实就是解决了考场上怎么做对题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经验积累(古诗鉴赏和高考模拟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深入探究的的良好习惯。采取学生自学,静心思考,教师据学生不同问题答疑解惑,适时引导,启迪思维。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预设:两首诗歌的情感?
司空曙 《峡口送友人》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营造了悲凉消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悲戚伤感的心情,为下文抒情蓄势。《峡口送友人》客中送客,自难为情,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惆怅心情。以哀景写哀情,正面烘托,用伤春之景来烘托离别之情。
雍陶《送蜀客》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对于友人的不舍,对于故土的思念。
四、拓展训练
高考的题型千变万化,学生面对高考试题,要能迅速辨认出考什么,怎么考,还要把题做对,这是能力的提升,这一学习环节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检测,也是学习能力的拓展提升。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明确: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排遣离愁。诗人与友人有着相同的境遇,前两联点出离别之意,后两联直接抒发了自己面对离别场景的豪迈激昂,旷达乐观的心态。
②《白下驿饯唐少府》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排遣离愁。通过描写暮色夕阳之景和隐约迷蒙的远阔之景,点出诗人离别后的迷惘和困惑之情。
③《白下驿饯唐少府》运用借典抒情的方式排遣离愁。诗人在离别伤感的同时,运用《世说新语·夙惠》中的晋元帝询问明帝长安与日孰远的典故,以设问的方式,反用典故的意思,诗人认为,朋友很快就会到长安城——就在日头旁边,劝慰友人的心,从而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豪迈昂扬的气概。
【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送别诗,由浅入深,既明白了高考考察的主要内容,又体会到简短的送别诗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一束柳,一杯酒,一寒雨,一风烟,古往今来,在千百离别诗中,伤感之外,有激励,有劝勉,有抒怀。正所谓“别虽一绪 情有万族”。
五、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既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所以作业设计是基于材料的问题设计,学生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以苏轼《送子由使契丹》为材料设计问题,并给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
送别诗
意象 手法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