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四年级上册4.17 水蒸气凝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四年级上册4.17 水蒸气凝结(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1 08: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蒸气凝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在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认识凝结现象基础之上,了解生 活中的凝结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意识到科学知识
具有相对性、暂时性特点。
2.科学思维
基于验证过程与推理思考,运用分析与比较、对凝结现象进行了 解和概括;培养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提出新颖可
操作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3.探究实践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形式,学会制订实验计划并搜集证据,准确分
析现象并得出结论。
4.态度责任
对科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培养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 质疑,追求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合作,乐于分享。形成
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凝结现象。
教学难点:
学会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合理质疑。
教学准备: 课件、火柴,酒精灯,广口瓶,玻璃片,试管夹、热
水、保温箱、无线抢答系统。
教学过程:
一、教师质疑导入,引出主题
列举教师个人质疑的一些现象,说明质疑的意义,引导学生带着
质疑态度学习。
1.质疑太阳燃烧
2.质疑俗语: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
3.质疑俗语:蚂蚁一搬家,大雨哗哗霞。
二、 设计任务驱动,步步为营
(一)布置任务,产生凝结现象。
1. 复习水蒸气特点。
2. 讨论如何捉住水蒸气。
3 .根据讨论的方法捕捉水蒸气(引出凝结现象)
(二)设置障碍,引发验证需求。
1 .提前选定X组的玻璃片暗中加热
2 .X组提出质疑,未能捕捉水蒸气(未发生凝结)
3 .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可能的原因。
4 .产生验证需求,出示温馨提示。
三、 亲自验证猜想,概括定义
1.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3. 师生概括凝结现象。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1. 研究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有哪些,学生举例说明。(预设:秋天
早晨草叶上的露珠,蒸包子、烧水形成的白气,车的挡风玻璃上的雾
气,大白防护镜)
2. 教师补充学生未想到的实例,解决实际问题(挡风玻璃,打
败防护镜)
(交互式课件,有效补充学生漏下的典型实例)
五、 设计质疑环节,培养质疑意识
1.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质疑。(预设:玻璃片为什
么均匀加热、广口瓶大小不一)(提前为某组提供大小不一的广口瓶)
2. 解释质疑(播放自录玻璃片不均匀加热视频)
六、 教师质疑结论,形成质疑习惯
1. 质疑结论中的“冷”字。
(1)出示自拍家中煮汤锅的图片,引发质疑:水蒸气遇到热的
锅盖为什么也产生了凝结现象。
(2)学生思考回答(预设:锅盖刚开始是冷的;锅盖相对于水
蒸气来说是冷的)
(3)教师补充(“冷”与“热”是相对来说的)
(4)引导学生完善结论(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可以变成
液态的水,是一种凝结现象。)
2. 质疑结论中的“水”字
(1)出示边防战士冰冷环境下值班满脸冰霜的图片,引发质疑:
形成的不是水,而是固体的小冰晶。
(2)引导学生补充结论,使其更为完整。
七、结合历史事实,增强质疑深度
1. 哥白尼质疑托勒密“地心说”, 勒维特质疑哥白尼“日心说”
2. 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降速度越快”的理论。
3. 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
八、特色当堂检测,增强评价实效
利用无线抢答器进行当堂检测,教师补充评价。
九、 课外拓展延伸,拓宽质疑范围。
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使用的玻璃片(一面光滑, 一面粗糙)对对
比试验的结果是否有影响,将质疑拓展到课外,拓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