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期末专题复习十一:常见的有机物【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期末专题复习十一:常见的有机物【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1 16: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
考点2 辨认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和有机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称为有机物。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了绝大多数。
考点3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糖类是人体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考点4 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在生活中的意义、使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天然气:俗称沼气、瓦斯气,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
2.石油: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C、H两种元素。
3.煤:古代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
例1、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冬奥会的纪念品正陆续面世,以下各项所用材料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明信片的塑料封套 B.纪念章的铁质内芯
C.文化衫的纤维布料 D.纪念围巾的羊毛(含蛋白质)面料
例2、如图是一种照明用的台灯。
(1)图中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3)灯座材料是聚苯乙烯,化学式:,这一类含碳化合物属于______化合物。
例3、某有机物样品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如图是用燃烧法来确定其组成的实验装置:在电炉加热时用纯净氧气氧化管内样品,并用氧化铜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最后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2)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若去掉装置,对______元素的测量结果无影响;
(4)准确称取样品,经充分燃烧后,装置增重,装置增重,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______。
1.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官网近日消息,科学家使用技术制造了一种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铜/碳纳米管材料,本研究中科学家在铜基板上沉积并排列碳纳米管,并在碳纳米管顶部镀了一层铜薄膜,该材料能够增加铜线电流容量,是用于超高效,高功率密度马达的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是化学变化
B.碳纳米管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纳米是长度单位,碳纳米管中碳颗粒直径1nm 100nm
D.铜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2.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玻璃钢不属于金属材料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
3.α一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α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α-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α-丙氨酸由四种原子构成
B.α-丙氨酸属于无机物
C.α-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
D.α-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日常生活中纯金属使用比合金更广泛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涤纶、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5.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1)垃圾分类回收是我县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如图所示是街道垃圾桶。
①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②某品牌饮料的空易拉罐应收入_______(选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2)在农村,人们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池中发酵可获得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
①甲烷(CH4)属于_______(选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②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若小明家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沼气,需要进行灶具的调整。改为沼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_______(选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③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为了安全,在小明家厨房安装沼气泄漏报警器。根据甲烷的性质可知,图中_______(选填“a”或“b”)位置的安装是正确的。
(3)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成,能缓解城市垃圾过多带来的危害。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_______能。
②下列与垃圾有关的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有_______(选填字母)。
A.垃圾发电厂可以有效地处理所有垃圾,并且没有任何污染
B.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对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C.生活中的垃圾可以随意丢弃,因为它们很快都能被自然界分解
D.垃圾中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白色污染
6.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区别羊毛纤维、棉花纤维,用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的灰烬进行区分
B.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
C. 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
D. 可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
2.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铝表面致密氧化膜防止铝制品被酸腐蚀
C.指甲、羊毛里含有蛋白质 D.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3.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在8克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该有机物可能是C2H2
C.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1.6克
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84”消毒液进行防护。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科学中的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2)医用口罩原料主要是聚丙烯,N95口罩实际上就是用聚丙烯无纺布SMMMS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
请回答: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_性。
(3)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氢能源的优点是____(答出一点即可)。
(5)现通过生物法制得的氢气中混有CO2、O2和水蒸气等(氧气的体积分数通常为60%90%),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Cu丝和干燥装置。该除杂方案是否正确?__,理由是____。
6.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________。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析】
A. 明信片的塑料封套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纪念章的铁质内芯,是一种金属材料,此选项符合题意;
C. 文化衫的纤维布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纪念围巾的羊毛(含蛋白质)面料,蛋白质是一种有机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例2、①②④ 延展 有机
【解析】
(1)图中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铁螺丝钉、铝箔反光片、铜制插头;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3)聚苯乙烯的化学式(C8H8)n,这一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例3、 防止空气中的在被吸收从而干扰实验 C C、H
【解析】
(1)A装置中能产生氧气,且反应物为固液组合,故a试剂为;
(2)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在被吸收从而干扰实验;
(3)B装置用来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若去掉B装置时,氧气中的水蒸气会被D装置吸收,导致测定的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会对氢、氧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对碳元素的测量结果无影响;
(4)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4g+3.52g-1.12g=3.84g,
1.44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氧元素质量为:1.44g-0.16g=1.28g,
3.52g中碳元素质量为:,氧元素质量为:3.52g-0.96g=2.56g,
该物质中氧元素质量为:1.28g+2.56g-3.84g=0,
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一定来自于该物质,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碳元素和氢元素。
1.C
【解析】
A.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颗粒大小即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碳纳米管属于碳的一种单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纳米是长度单位,碳纳米管中碳颗粒直径1nm 100nm,故C正确。
D.在碳纳米管顶部镀了一层铜薄膜,铜只是性质发生变化,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D错误。
2.B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A废弃塑料在自然界很难降解,因此会带来“白色污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玻璃钢不含金属元素,不具备金属特性,因此不属于金属材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故D正确不合题意。
3.C
【解析】
A、根据α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构成α一丙氨酸的分子是由C、H、O、N四种原子构成,不是物质有四种原子构成,故A说法错误;
B、α一丙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
C、根据α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α一丙氨酸的分子由3个C原子、7个H原子、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3H7O2N,故C正确;
D、根据α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其化学式为:C3H7O2N,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可知:构成α一丙氨酸的分子的C、H、O、N四种原子中,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4.D
【解析】A、棉花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不是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日常生活中所用合金比纯金属广泛,不符合题意;
C、蚕丝成分为蛋白质,不是合成纤维,不符合题意;
D、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符合题意;
5. 抗腐蚀性强 可回收 有机 减小 空气 a 化学 AC
【解析】
(1)①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抗腐蚀性强、质轻等;
②空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
(2)①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知,单位体积的丁烷燃烧需要氧气比单位体积甲烷多,改为沼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减小,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空气的进气量;
③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图中a位置的安装是正确的。
(3)①垃圾焚烧发电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化学能;
②A、垃圾焚烧发电或供热属于废物的再利用,且减小环境污染,并不是没有任何污染,故A错误;
B、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小污染,故B正确;
C、生活中的垃圾随意丢弃可以造成环境污染,故C错误;
D、垃圾中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白色污染,故D正确。
6.HCl;验证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O;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解析】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实验探究】B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是检验是否有氯化氢生成,D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氯化氢气体生成。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实验结论】因塑料燃烧后没有氯化氢生成,说明不含氯元素,所以通过实验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⑵因气体从溶液中通过时会带一部分水,所以BC交换,则无法确定水是否是燃烧生成的。
1. C
【解析】A、根据蛋白质的性质分析;B、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分析;C、根据焚烧橡胶类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分析;D、根据乙炔焰可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分析。
【解答】A、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灼烧法区别 羊毛和棉花,不符合题意;
B、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C、 废旧轮胎 属于合成橡胶,不能焚烧处理,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可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A.废弃塑料在自然界很难分解,因此会带来“白色污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铝表面致密氧化膜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然后里面的铝会继续与酸反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指甲、羊毛里含有蛋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正确不合题意。
3.B
【解析】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用水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再将二者相加,与氧气的质量相比即可。
【解答】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8.8g×=6.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8g×=1.6g;
那么氧元素的总质量为:6.4g+1.6g=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只含有碳和氢元素;那么可能是C2H2。
4.过滤 有机物 NaHCO3
【解析】
(1)口罩能将飞沫与空气分离,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则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过滤相似。
(2)聚丙烯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钠、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6、8、7、7,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钠、氯原子个数分别为0、4、2、5、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HCO3。
5.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导电 b 2H2+O22H2O 热值高或无污染 不正确 通过灼热的Cu丝时,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解析】
(1)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导电性;
(3)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c;
(4)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氢气作为理想燃料优点是本身无毒,热值高,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5)将混有CO2、O2和水蒸气等的氢气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Cu丝和干燥装置时,在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时会因氢气中混有氧气而发生爆炸,不能达到净化氢气的目的,所以该除杂方案不正确。
6.(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D
(3)2:5
(4)偏大
【解析】(1)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其对应操作的目的即可;
(2)考虑不同装置开始加热带来的影响及后续装置需要测量的量即可得出;
(3)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商的比值;
(4)分析不同装置的作用,及交换后可能产生的额外影响,即可知道交换后产生的误差;
【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学式的,而空气中含有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装置内充满了氧气,开始实验后装置的氧气受热膨胀会进入E中,影响实验,所以先加热D,利用受热的铜来吸收氧气;
(3)浓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
(4)当BC互换后,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额外的水,导致水的质量偏大,则测量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期末专题复习(十一)
常见的有机物
考点过关
典型例题
课内精练
课后提分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课内精练
课后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