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3.3 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湘教版 必修一】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能结合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通过城市热岛环流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协调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关(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能结合不同区域的下垫面状况、等压面特征,认识不同区域的热力环流。
3.在生活中寻找热力环流的现象,解释其形成过程。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原理设计节能建筑。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产生压力--百帕(hPa)
数值=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 的垂直空气柱的重力。
PA > PB
【垂直】: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
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C
A
PA < PC
B
大气上界
气压
比较:AB气压
AC气压
【水平】:同一高度,
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 低压
受热
地面
E高压
F低压
D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B A C
气压:图中高压是否一定比低压高; 比较 ACDE气压
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 (风向)、高空
冷却
冷却
3同一水平面气压差
1 冷 热
高空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大气垂直运动
4 大气水平运动-风
4 大气水平运动-风
3同一水平面气压差
5气:
天气
气温
气流(垂直)
气压
气流(风)
1000
900
800
700
P/hpa
d/km
理想:地表性质 均匀,【受热 均匀 】,等压面特点?
P/hpa
d/km
气压值相同点构成的面
等压面
假设一个分子代表5 hPa 的大气压,
说出空气分子运动后,A、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数值,
画出等压面。
等压面的变化
高空--等压面与
近地面凹凸
相反
845
1005
995
1005
1005
等高线
855
凸高
低
凹
845
845
太
阳
辐
射
地
表
冷
热
不
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对流)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
大气
(水平)
运动
(风)
根本 原因
热力环流 总结
注意:气流 垂直运动 --- 热力因素
水平方向----动力因素。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气温 气流 气压 气流
5气:
(天气)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空气 多 天气 ;
冷却的是 ,空气 多 天气。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
画近地面的等压面
5
(2)用“→”画图中热力环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谷风
山谷风
增温快
(热源)
增温快
(热源)
增温慢
(冷源)
降温快(冷源)
降温快(冷源)
降温慢(热源)
山风
巴山 夜雨涨秋池
谷底秋冬夜间易--冻害
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1.比较图中 甲、乙地 气温
2.比较图中 甲、乙 地 气压
3.此图出现时间是(白天、晚上)
4. 此时段吹的风为(山风、谷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白天在海边拍照为使头发不被吹乱,
应该是面向海洋还是背向海洋?
低
高
高
低
高
低
低
高
分析夏季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陆风共同作用使得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海陆风——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昼夜风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上升气流
市区
郊区
郊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城市风下沉距离
甲
乙
城市热岛环流
思考:在城市规划时,会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图中甲处还是乙处?为什么?
乙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重市中心的空气污染。
气温高
气温低
气温低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
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
1.成因
2.城市规划
3.缓解措施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空气____;冷却的是____,空气_______。
B
上升
A
下沉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
4
5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
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
说明判断的依据。
(3)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课堂反馈】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 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南朝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下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
(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使热力环流效果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