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1 10: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
协调观
结合资料,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景观的差异。
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
实践力
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城乡景观与当地地域文化的联系。
一、地域文化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
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等
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感受地域文化
自然景观
景观
人文景观
二、地域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到人类的影响。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道路
雕塑
村落
农田
建筑
矿山
人文景观: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贾湖酒文化园
贾湖遗址公园
七音骨笛
贾湖契刻符号
篇章一:地域文化看漯河
临颍县西北15公里的繁城镇魏文帝庙 “三绝碑”
小商桥
许慎文化园 《说文解字》
郾城区龙城镇的化身台兴国寺
陈星聚纪念馆
受降亭
沙河国家湿地公园
黄龙湿地公园
神州鸟园
沙澧河风景区
南街村景区
胡桥景区
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中国、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
文化具有地域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地域性
地域性
篇章二:地域文化看中国
朝鲜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
维吾尔族服饰
地域文化看中国--衣
苗族服饰
满族服饰
藏族服饰
北方
南方
地域文化看中国--食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彝族火把节
地域文化看中国--节日
川剧
京剧
豫剧
地域文化看中国--戏曲
黄土高原窑洞
地域文化看中国--住
内蒙古蒙古包
云南吊脚楼
北京四合院
福建永定土楼
安徽宏村
(1)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
(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性格?
(3)从气候角度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1)客家土楼的主要职 能是什么
(2)土楼选址及原因?
(3)土楼反映的地域文
化特点?
(1)宏村村落布局的核心是?
(2)这一核心起到什么作用?
(3)白墙黑瓦的建筑反映的 地域文化?
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客家人由于居住地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而且豺狼虎豹、盗贼较多,加上惧怕盗匪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出“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永定土楼中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八十米,高四五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楼还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一层、二层不开窗户,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
(1)客家土楼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土楼选址及原因?
(3)土楼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居住、军事防御。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
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
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
客家人为躲避毒蛇猛兽和战乱的袭扰;受地形的限制,只能选择在山区小平地建屋,土楼可以多住人少占地;聚族而居,既有利族人和睦又能共同抵御外来入侵。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图2.36)。
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
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1)以宏村代表的徽州文化村落,其整个村落布局的核心是?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什么文化?
(2)这一核心在村落中起到什么作用?
(3)建筑大都是粉墙黛瓦的,这反映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村落布局的核心是水;耕读文化
水系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日常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还能调节气温,关键时刻还可用做消防用水。
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白墙黑瓦色调素雅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下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有A.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C.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D.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2.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A.防震 B.防火
C.防风 D.祈福
3.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A.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顶积雪B.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C.造型美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业D.青瓦白墙,和当地时常的蓝天白云相协调
B
A
C
飞檐是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不但可以扩大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
A .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 .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 .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 .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南方的飞檐呈现高挑状态,北方的飞檐则较短且平直,出现这种差异
主要是考虑到 ( )
A .南方飞檐高翘更利于雨水排泄 B .北方人们性格豪爽,偏爱平直的设计
C .南方飞檐高翘更利于减少积雪 D .北方飞檐短且平更有利于纳凉
A
B
北京四合院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在全国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1、分析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
2、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3、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角度,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体现了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房屋坐北朝南,可以保温防寒、多接受太阳光照;大门开在东南角还能避风沙。
明清北京城以皇城居中,城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东西两市为商业区。
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建设思路。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四周,代表“天南地北,日东月西”。都城建设挖池筑丘,营造了广阔的水面和生动的天际轮廓线,体现依山傍水、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尊重自然、追求社会公平、增加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Q1:山上超过一定海拔高度保留了一大片森林,有何作用?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只有保证足够面积的森林,梯田的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体现了人地和谐的思想。
Q2:根据气候特征,思考梯田农业面临的困难?解决措施为何?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修建沟渠连接梯田,分水官负责调配水量。
生产活动: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用水、用地制度: 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
价值观、审美情趣: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存在千年,延绵不绝,说明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但伴随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适应新时代要求。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但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审美情趣,值得在不同地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