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13 13: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哪两次会议,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这种新秩序叫什么?1924—1929年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胡佛“大危机”与“新政”1、20年代美国的繁荣景象一、“美国的悲剧” 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增长55%……材料反映的问题? 美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美国繁荣经济的背后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一、“美国的悲剧”2、繁荣的背后“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德莱塞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的爆发首先在美国爆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
导火线:美国股市崩盘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
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
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3、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在资本家的掌握之中,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他们盲目地扩大生产,造成生产的“过剩”,危机就出现。 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袋咖啡。 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 而不去救济贫民?减少产品,维持价格,保持利润这说明了资本家什么本性?唯利是图5、经济危机的特点(1)时间长
(2)范围特别广
(3)破坏性特别大4、时间:1929——1933年倒 闭全国5000多家银行倒闭。
近9万家商号暂停营业。
国民生产总值从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工 业美国钢铁公司,开工率只有危机前的19%。
美国机车公司20年代平均每年生产600台机车,可1932年一整年只卖出了一台。
航空公司7成多的座位都是空的。
农 业农民一车燕麦不到4元,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1.5元。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1.1元,售价却不足1元。
密西西比州1/4的农场倒闭了城市里的多数人却买不起农产品,买不起的原因是失业人数太多,有工作的人工资也低的惊人。
在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失业者的队伍越来越大。1933年初,完全失业的工人总数达到1500至1700万人。此外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为了找到职业,失业者通宵达旦等侯在职业介绍所门前。他们忍着饥饿、寒冷,希望找到一份工作。但找工作谈何容易,他们往往不能如愿。本图根据摄自当时美国街头的一幅照片绘制。失 业工 资 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只有16元。15岁的童工每周只有2.7元。女工每周工作50小时,报酬是2.39元。 1932年,美国财富杂志统计,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接近人口的1/3,这一统计数字并不包括1100万农村人口。生活男人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因为只要1角钱。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2分妇女们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表 6、经济危机的影响:A.经济上: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
B.政治上:引发资本主义各国政局动荡
C.国际关系上:加剧各国的矛盾与冲突,引出一连串关税战、倾销战与货币战三、罗斯福新政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1、背景:三、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2、目的:
(1)直接目的:
(2)根本目的:3、主要内容:(3)整顿金融业 (1)调整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的基础和核心)(4)调整农业(2)兴办公共工程摆脱经济危机,复兴经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人尽其责以工代赈4.新政的特点:
5.实质:
6.历史影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三、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节(1)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2)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局限性:积极作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一次自我调节,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的主要功绩: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课堂拓展罗斯福新政给我国建设的启示:1、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要遵循客观规律
2、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感悟提升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背景:5.核心:6.特点:7.实质:3. 直接目的:
1.爆发:2.特点:3.影响:小结8.影 响:(作用、局限性)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4、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1929年10月 美国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经济危机引发各国的社会危机,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起各国政局动荡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摆脱经济危机调整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国家加强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节2、时间:1933年1、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③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大量商品被销毁
⑤破坏性特别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巩固练习C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C.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整顿金融业A3、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明资本主义( )
A、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
B、市场经济的削弱
C、资本主义制度还有生命力,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D、需要消除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C4、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
A、降价抛售 B、销毁商品 C、囤积商品 D、运销海外 B5、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学说中指出:“我们最重要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实行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整顿农业
C、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D、兴建公共工程D6、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显著效果是
①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
②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得到加强
③从根本上克服了经济危机
④使美国放弃市场调节转向计划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7、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D.允许工人与雇主集体谈判
8、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再次遭受自由放任的时市场经济之苦——经济低迷、公司倒闭、失业增加……这与1929~1933年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的美国靠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困境。以史为鉴,罗斯福新政可供奥巴马政府战胜当前危机借鉴的内容有
①政府直接参与的经营管理活动 ②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④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C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经济危机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调整工业,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