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评估
六年级生物试题
( 时间:2022年10月 分值:100分 )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其中普查内容主要是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情况等,请问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2.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3.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下列不能作为科学探究问题的是( )
A.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校园中哪种植物最漂亮 D.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
4.为了解某种激素对小龙虾行为反应的影响,下列有关操作不恰当的是( )
A.将小龙虾按性别分成两组,雄性组注射该激素,雌性组作为对照
B.将小龙虾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两组的性别比例大致相同
C.实验组注射适量该激素溶液,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 盐水
D.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饲养
5. 图中a是某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以代表的是( )
A.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种生物
B.被鹰捕食的某种鸟类的数量变化情况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变化情况
D.鹰的某天敌的数量变化情况
6. 小瑞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小瑞对实验结果持怀疑态度,想进一步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将鼠妇都置于暗处 B.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
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
7.鱼是一种生物实验常用的动物,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夏天的鲫鱼呼吸频率要快些,于是他们探究了鲫鱼在不同温度水中的呼吸情况,记录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与该次实验探究无关的问题是( )
A.温度对鲫鱼的呼吸有影响吗
B.鲫鱼的呼吸频率与水温有关系吗
C.鲫鱼对不同的水温有不同适应能力吗
D.鲫鱼呼吸频率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吗
8. 对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沙漠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相同
9. 某草场采用“牧鸡治蝗”的方法能有效控制草原蝗虫的泛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在蝗虫的若虫期放养牧鸡治蝗效果更明显
B.“牧鸡治蝗”利用了牧鸡与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
C.蝗虫→牧鸡是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D.若草场被重金属污染,则牧鸡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蝗虫
10.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说明植物( )
①需要营养 ②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古诗词的认知中错误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鹊、蝉的应激性
C.“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影响“我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每年秋季,香山红叶都会吸引来大量游客。在日最低平均温度低于8 ℃、昼夜温差大于13 ℃时,叶片变色效果最佳。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土壤
13.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复合体,藻类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那么真菌和藻类的关系是( )
A.寄生 B.腐生 C.共生 D.竞争
14.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植物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相似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15. “蛟龙号”可下潜到深海海底,在约7千米深处发现了一些未知生物。推测这些生物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获取营养 D.生长繁殖
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7.下列有关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松球果生有许多鳞片利于保护种子 B.油松的叶呈针状利于接受阳光
C.毛白杨的果实表面生有毛利于种子传播 D.小麦花的花粉多而轻利于传粉
18.中国空间站真的来了!2022年建成的我国空间站可以住6位宇航员。为了维持宇航员生命活动,最起码要带上的物质应包括( )
A.氧气、水、食物 B.食物、饮料、土壤
C.水、氧气、维生素 D.食物、水、照明灯
19. “垃圾分类,文明社会”,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一些小区还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变“废”为“肥”,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腐生微生物 D.病毒
20.同学们按照简图制备生态瓶,要使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选择透明的瓶子
B.瓶中的池水要装满
C.水草数量比鱼多
D.放在光照充足环境
2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
A.人吃蘑菇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长颈鹿吃桉树叶 D.细菌分解落叶
22.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乙是分解者
B.图中的丙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23.自然界中碳循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是生产者,生产者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食物链中,碳元素是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的
C.A、B、C、D构成一条食物链,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B.物质循环只与①④有关
C.生态平衡只与②③有关
D.生物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5.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无机物
B.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C.阳光→草→鼠→猫头鹰→细菌是一条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二、非选择题(没空1分,合计50分)
26、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列的谚语或诗句,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含的食物链补充完整:树→________。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成百上千个个体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而有利于生存。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6)“沧海桑田”是指________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界变化很大。
27、如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调查人:李明 调查地点:校园 调查时间:9月5日 天气状况: 晴朗
生物名称 雪松 柳树 麻雀 草 睡莲 蜘蛛 苍蝇
数量 10棵 7棵 3只 很多 很多 2 只 5只
生活环境 操场 教学楼前 草坪 草坪 水池 围墙角 垃圾箱旁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 ,制订合理的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可以按照 特点,将生物划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 和 等;还可以按照 ,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3)如果按照形态结构特点来划分,题表中可与雪松归为一类的生物有 。
28.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已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其他植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
材料二:2019年7月,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森林火灾,原来引以为傲的天空变成了噩梦,大火已经烧死了近30亿动物,烧掉了一个“韩国”面积的森林。随后,该国东部又迎来了一场大暴雨,部分区域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又让澳大利亚处于“水火两重天”的悲惨境地。就在澳大利亚认为这场大雨对灭火比较有利之际,该国部分干旱地区又遭到了沙尘暴和蝗灾的袭击。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的范围包括 、 和岩石圈的表面。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 。
(2)在材料一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因素。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
能 环境。
(3)澳大利亚的原有植物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共生 D.寄生
(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 。
A.吸引昆虫传粉
B.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适应干旱的环境
D.以上情况都不是
(5)请写出这个资料一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29.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著名的黄河口湿地保护区成为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请 回答:
(1)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 。
(2)草、鼠、蛇、鹰四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中,蛇处于第 营养级。鹰作为最高级消费者,它属于 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 。
(3)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图中的 (填序号)垃圾箱里。
(4)通过生态治理,黄河口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
30.春天来了,西海子公园湖水碧绿,生活着许多单细胞生物衣藻、眼虫、变形虫、硅藻、钟虫等。湖内芦苇、水葱、蒲草倒映在水中,红色、白色、金色的鲤鱼追逐嬉戏。公园里不时有黄腹山雀、戴胜、北京雨燕等鸟类从空中飞过,或者看见麻雀在草丛中跳跃寻找小草的种子,灰喜鹊则捕捉菜粉蝶等昆虫,兼食一些植物的果实以及种子。改建后的公园加大生物天敌的投放力度,提高天敌昆虫的投放种类和区域面积。例如:花绒寄甲寄生在光肩星天牛体内,减少光肩星天牛对树木的危害。
(1)西海子公园可以看做是一个 ,从组成成分看,公园湖中的芦苇、水葱、蒲草属于 ,红色、白色、金色的鲤鱼属于 。
(2)衣藻(如图)是水体中常见的单细胞藻类,
是使湖水变绿的常见藻类之一。改造前的西海子公园内湖水被严重污染,浮萍铺满湖面。过多的浮萍阻挡阳光,影响了衣藻的 作用, 水中的衣藻数量。
(3)在进行公园改造的过程中,湖内种植荷花、芦苇等植物,可以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无机盐,还可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这体现了生物可以 环境。
(4)依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
(5)相比投放化学药物,利用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这种“利用天敌昆虫”的做法有什么优
点 (写出一点即可)。
31.如图甲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A、B、C、D指生态系统的成分,其中 (填序号)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成分,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2)图乙的生态系统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 ,蛇在食物网中属于第 营养级。
(3)“万物生长靠太阳”,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草的能量能流入猫头鹰的途径有 条。
(4)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及生活环境。
(5)有些时候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这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评估
六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B 2.D 3.C 4.A 5.B 6.A 7.C 8.C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A 16.A 17.B 18.A 19.C 20.B 21.C 22.A 23.D 24.D 25.D
二、非选择题答案
26. (7分)(1)蝉→螳螂→黄雀;减少
(2)捕食
(3)水分(或风)
(4)分工合作
(5)分解者
(6)海洋
27. (9分)(1)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样本 记录
(2)形态结构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用途
(3) 柳树、草、睡莲
28.(12分)(1)生物 环境 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2)生物 影响
(3)B
(4)C
(5)仙人掌→昆虫
29. (6分)(1)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三 三级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①
(4)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30.(8分)(1)生态系统 生产者 消费者
(2)光合 降低(或减少)
(3)影响
(4)草→麻雀
(5)没有污染、节约人工等(合理即可)
31.(8分)(1)B
(2) 捕食 四、五
(3)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
(4)生物圈
(5)生物影响环境
第1页 /共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