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江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C 2.B 3.D 4.A 5.D 6.A 7.A 8.A 9.C 10.B
11.B 12.A 13.C 14.A 15.B 16.C 17.D 18.A 19.D 20.B
21.C 22.A 23.C 24.C 25.D 26.A 27.C 28.B 29.D 30.C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40分)
31. (1)冷热不均 下沉 低于 B B
(2)①>②>④>③。
(3)夜晚 海陆热力性质显著差异(夜晚,陆地的降温比海洋快,近地面气温低,上层空气下降,形成地面高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4)绿地 B
(5)增加绿地面积,增加湖沼面积,合理规划城市,增加透水砖或路面,建雨水花园等。
32.(1)太阳辐射 降水 蒸发 减少
(2)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3)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4)C灌江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张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将答案填涂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火星平均温度为-60 ℃,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大气层厚度仅为地球的0.7%,还没有发现任何的生命体。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着采集到的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的着陆区域安全着陆。据此完成1~3题。
1.与嫦娥五号凌晨发射相比,天问一号在中午时刻发射遇到的困难是( )
①耗能更多 ②不便运输 ③不便跟踪 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祝融号”在火星表面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
A.高温 B.严寒
C.光照过强 D.暴雨
3.与地球相比,在火星上还没有发现任何生命体的原因( )
①气温过低,缺少适宜的温度 ②质量和体积较大
③大气稀薄,缺少适合呼吸的大气 ④自转和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018年8月,国外某大学科研团队在月球永久阴影区中发现多处含有水冰的区域,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在月球发现水冰存在的直接证据。据此完成4~5题。
4.从天体类型看,月球属于( )
A.卫星 B.小行星
C.恒星 D.彗星
5.有关“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说明月球( )
A.目前适合人类生存 B.有厚厚的大气层
C.月面温度比较适宜 D.有水存在的迹象
下图1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图2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太阳黑子出现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太阳内部
7.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1957年 B.1975年
C.1985年 D.1995年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辐射总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辐射总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8-9题。
8.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 B.北纬20°
C.北纬40° D.北纬60°
9.影响“可能辐射总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纬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10.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鹦鹉螺( )
①出现在早古生代 ②出现在晚古生代 ③属于无脊椎动物 ④属于脊椎动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a、c之间的虚线是( )
A.生物圈下界
B.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
C.地下水位线
D.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
12.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
A.a+c B.b+c
C.c D.d
北京时间2020年5月6日21时53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发生7.2级强震,震源深度110千米,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
A.A层 B.B层 C.C层 D.A、B层
16.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反射
17.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17~18题。
18.为减少污染,排污烟囱高度最好不低于( )
A.300 m B.200 m C.100 m D.50 m
19.下列时段中,最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净化的是( )
A.19~22时 B.4~7时
C.7~10时 D.13~16时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19~20题。
20.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完成21~22题。
2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少了地面辐射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3.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23~24题。
24.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③④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25.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A.①⑤ B.④⑥ C.②⑦ D.③⑧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到达日本北海道沿岸,形成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为鄂霍次克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鄂霍次克海东部海域洋流的是( )
A. B.
C. D.
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 )
A.潮汐能 B.地球内能 C.太阳辐射能 D.波浪能
28.据图可知( )
A.①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 B.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
C.③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29.海水的密度( )
A.在赤道处最高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密度一定相等 D.在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下图为某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①⑤⑥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人工水循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40分)
3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______________形成的;图甲中,a处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温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B地。A、B两点相比,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气温日较差小的是________。(5分)
(2)请将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气压值按由大到小排序______________。(2分)
(3)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____(填“白天”或“夜晚”),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若甲图为城市风环流图,①处为________(填“绿地”或“城市”),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4分)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温、减湿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请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有效建议。(6分)
3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②的名称是____,③的名称是____,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⑧____(填“增大”或“减少”)。(8分)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环节(填名称);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名称)。(4分)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循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6分)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2分)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