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任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1分,共7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东皋(gǎo) 迤(yǐ)逦 央浼(měi) 少不更(gèng)事
B.讥诮(qiào) 蓬蒿(gāo) 细菌(jūn) 日薄(báo)西山
C.模(mú)样 踌(chóu)躇 付梓(zǐ) 咬文嚼(jiáo)字
D.刊载(zàì) 丧(sàng)葬 岑(cén)寂 不落言筌(q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烦躁 委曲 举案其眉 真知灼见
B.教诲 赦免 虎视耽耽 是非莫辨
C.箫鼓 料峭 分庭抗礼 浑然交融
D.憔悴 磋跎 震撼人心 吉凶倚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_____,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______、在空间上浩大的景物,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③最近几年,铁路交通发展迅速,到处兴建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快车”运行后,北京到天津的行驶时间______只需半小时。
④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他家境贫苦,对别人无法忍受的生活,他却能____________,自得其乐。孔子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A.生效 悠远 大概 随遇而安
B.奏效 悠远 大约 安之若素
C.生效 幽远 大概 安之若素
D.奏效 幽远 大约 随遇而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C.考试科目是否相对稳定,是关系到教育改革中的高考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中学教育能否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等。
D.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欢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佳节大典来临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向主人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B.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要睚眦必报。
C.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数代人的努力,儒学终得以延续和发展。
D.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站在电梯旁边,总是忘了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
B.《神曲》精深博大,包罗万象,内容涉及诸多知识、神话、宗教和文学典故等比比皆是。
C.“行啊,”小淦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你们全都放心吧……”
D.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央视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朱光潜认为三种“态度”对人生都有价值,“实用的态度”当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当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则以美为最高目的,各自功能不一样。
B.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取材于古代英国历史传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位刚愎专横的君主的人生转折。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无家可归、神志迷乱的李尔王奔向旷野,面对苍天呼喊出自己的悲愤,第一次意识到了千千万万底层人民的苦难。
C.《雷雨》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用“雷雨”这个标题形象地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D.范晔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班固的《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25分)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21世纪教育网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 李洪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 覆:埋伏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 羁縻:笼络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 御:治理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纠:纠正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3分)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 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 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 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人户籍,缴纳租税。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11.把教材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顾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5分)
(2)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注:常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配刀自刺。《苏武传》(7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4分)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6分)
14.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寓形宇内复几时?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2) ,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3)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4)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5) ,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那些年,他的灯总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他起初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鋐、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
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1957年,浦江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朱自清和浦江清被誉为“清华双清”,他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斗喜欢在图书馆过夜。
B浦江清精通国文、外文和诗文,深得吴梅、吴宓等学者的赏识,吴宓还将他推荐到清华国学院。
C浦江清曾师从吴宓陈寅恪、王国维等多位大师,并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这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大。
D浦江清洽学非常严谨,轻易不做学术文章,他在清华12年里只写过两篇论文,但这两篇论文却分别奠定了他学界高手和词学高手的地位。
E.当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时,浦江清毅然拖着病躯重泛清华,重新在清华执教。
(2).“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从文中看,浦江清的“厚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浦江清重返清华后“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湛”的原因。
四、作文(60分)
16.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在“让心灵在_________中憩息”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内容,构成题目,写一篇议
论文,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和套作。
(
任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参考答案
1.C A、gǎo-gāo;gèng-gēng.B、gāo-hāo;báo-bó; D、zài-zǎi; sàng-sāng.】
2.C A.举案齐眉 B.虎视眈眈 D.蹉跎
3.B “生效”指发生效力,“奏效”指发生预期的效果;“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大约”一般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估计,“大概”一般表示对情况的估计;“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4.B
5.B 睚眦必报-贬义。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A、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C、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D、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6.A
7.D.解析: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
8.D、解析:纠,检举
9.A(③是开山修路,④是构筑堡垒来对付山胡,⑥是说洪之不清廉,贪污受贿)
10.C(李洪之被赐死是因为他残暴和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场黑暗)
11.译文:(1)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
(2)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配刀来自杀。
12.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13.(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 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14.(8分)
(1)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既自以心为形役;悟以往之不谏。
(3)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4)落霞与孤鹜齐飞;声断衡阳之浦。
(5)臣欲奉诏奔驰;欲苟顺私情。
15.(1).A、(没有朱自清)D(无中生有 文中没有说是在清华)
(2).①做真学问:用功极勤,下笔有神,但论文只求质量,不求数量。
②事业心强:不顾离家多年,身体羸弱,依然返校救急。
(3).①说明浦江清离家时间之长;
②说明浦江清形体、容貌、神采变化之大;
③说明浦江清在治学上用功之深,已身心交瘁。
(4).①内因方面:
A自己的刻苦用功。(如“常在图书馆过夜”“灯总要在凌晨两三点才停歇”)
B博学多能。(如“掌握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不仅国文好、洋文好……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
②外因方面:
A得高层次实践机遇。(如协助陈寅恪,辅佐吴宓,同冯友兰赴欧)
B受大师垂青、引领。(如“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功力大进,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