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暨线上课程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暨线上课程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1 14: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隆回二中2022下学期期中暨线上课程摸底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B项,“说明古人对‘通感’的认识还存有分歧”于文无据。
2.D【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3.A【解析】A项,“表明作家写作时不能凭想象,要亲自体察”错,曲解文意,原文是“朱自清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
4.①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论证了观点;②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观点,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解析】材料二中引用的朱自清的观点有:第一处引用是“又有两回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体现了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和发掘大自然“诗”的自觉追求。第二处是,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山水田园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第三处是,《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体现了艺术家语言艺术实践与其写作理论相统一。
材料三中的引用是:朱自清自己曾表示“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使读者的解读更贴近作家本意,揭示心理和艺术的奥秘。
这些引用在材料中起着论据的作用,能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5.①艺术手法方面,《荷塘月色》采用多种手法营造了诗意的意境;②创作意识方面,《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③语言方面,《荷塘月色》语言自然新颖;④抒情方面,《荷塘月色》融情入景,以景衬情,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6.C【解析】C.“深厚的武学渊源和不俗身份”错误,于文无据。结合文中“等你看过了他卓尔不群的饮酒情状,你就会相信这是个独一无二的老头。他的衣着过分随便,走路的姿态也不慎重”可知,他卓尔不群的饮酒情状和不算慎重的走路姿态;而“暗示着他深厚的武学渊源和不俗身份”文中未提及。
7.C【解析】C.“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错误。从文中“我知道他是到东南角的高墙下去唱歌”“这开头的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角落去恭维小姐”的交代看,小伙子只是在东南角的高墙下唱歌。本句的真实意图是写小伙子唱得有声势,声音高亢、传播极远。
8.①一是选材精当,人物各具特色。作者选择不同年龄、身份、职业和有不同爱好做派的人进行介绍,素材没有雷同,人物特色鲜明,不觉堆砌。②二是剪裁合理,详略得当。中年夫妇、爱唱歌的小伙子和长跑家叙述较为详细,“饮者”和捕鸟的汉子较为简略,篇幅有疏有密,不觉繁冗。
【解析】本文介绍了园中的很多人,却并未给读者带来堆砌繁冗之感,题目要求从选材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作答时可以从人物特点和人物安排方式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由文中“十五年前,这对老人还只能算是中年夫妇……他们总是在薄暮时分来园中散步”“曾有过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他也是每天都到这园中来,来唱歌”“有一个老头,算得一个真正的饮者”“还有一个捕鸟的汉子”“还有一个人,是我的朋友,他是个最有天赋的长跑家”等可知,作者选择不同年龄、身份、职业和有不同爱好做派的人进行介绍,范围广泛,素材没有雷同,从人物特点看,特色鲜明,选材精当;
9.①夫妻情深、互相依赖和扶持、与世无争平和度日的生活状态。②有人生追求并能执着为之而坚持努力的生活状态。③有独特的爱好并能在其中白得其乐的生活状态。④虽命运坎坷,却能勇敢面对磨难的生活状态。
【解析】文尾作者说“试着活一活看”,题目要求结合园中人分析是哪几种生活状态带给人“活”的希望。作答时综合文中中年夫妇(后来的老年夫妇)、爱唱歌的小伙子、饮酒的老头、捕鸟的人和长跑家等几种人的生活境况、生活态度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10.B【解析】“愈言我奉佛太过”,“太过”补充说明“奉佛”的程度,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至……以后”为固定搭配,“自……以来”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而且“天子”是下一句的主语,主语前面要断开。
11.A【解析】A项,“还包括……陆游”错误,“陆游”不在“八大家”之列,应该是“曾巩”。
12.D【解析】D项,“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错误。由原文“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可知,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由此可知,穆宗只是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并没有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13.(1)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贷他,以招引群臣进谏。
(2)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然”,然而,但是;“至忠”,极大的忠诚;“安”,怎么;“愿”,希望;“宽假”,宽容;“以”,来。第二句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或”,有的;“不”,同“否”;“小学”,古今异义,小的方面学习。
14.①指出王廷凑之才本为天子看重并赐予节杖,不该造反(晓之以理)。②待人苛刻的前节度使田弘正及家人已被叛军残害,再无继续作乱的理由。(动之以情)。③以前叛乱的将领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此警告王廷凑(明之利害)。④暗示与神策军对抗没有好结果(示之以威)。(结合原文陈述出大概事实即可,答出3点记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是晓之以理。由原文“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可知,天子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接着动之以情。由原文“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可知,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残害了他一家,算是报仇雪恨了,再也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然后明之利害。由原文“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可知,前节度使田弘等归顺朝廷受到重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此警告王廷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最后示之以威。由原文“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愈曰:‘若尔,则无事矣。’”可知,韩愈是暗示王廷凑神策军兵多将广,与神策军对抗没有好结果,促使王廷凑答应放过神策军首领牛元翼。
15. A【解析】 A项,“第一首从吴江、白云写到斜阳下孤独的楼台,借助深秋之景渲染了羁旅愁情”说法错误。“孤独的楼台”曲解原意,“独”修饰的是倚楼看景的作者。
16. ①“孤身”与“万里”,“寸心”与“千古”,“风帆无数”与 “独倚楼”,都形成了形象鲜明的对比映衬关系。②突出表现了作者面对苍茫天地、悠远历史和纷纭世态的心境。③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愁绪万千、孤独难耐的悲凉情怀。
【解析】“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是说我一个人在万里之外孤独地游历,区区之心盛满了千古之愁,这里,“孤身”与“万里”“寸心”与“千古”的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作者面对苍茫天地、悠远历史和纷纭世态的心境,以及远离家乡、愁绪万千的情怀;“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意思是有无数的归舟,扬起了风帆,可惜啊,我却无法回家,只好一个人,在夕阳中独倚高楼,“风帆无数”与“独倚楼”形成对比,表达了孤独无依、欲归不得的乡思客愁。
17.(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8.C【解析】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尤其:表示更进一步。天南海北: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奥妙:指秘诀,深奥微妙。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19.A【解析】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反语,C表示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
20.①原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成片的叶子随风舞动的状态比作此起彼伏的波涛,更加生动形象。②原文与前文句式一致,更加协调严谨。③改句不适合做段落的结尾,原句强调看到庄稼、听到玉米拔节声的感受,更符合原文的逻辑。(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示例)①论词作 ②竟在流放中度过 ③如果没有他
【解析】第①处,所填语句在结构上应与“论散文”“论诗作”“论书法”“论绘画”相同,在内容上应与“苏辛”的文学常识相关,由此可推知,此处应填“论词作”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由前文的“仕途多舛,几次被贬”可以推知,此处应填“竟在流放中度过”之类的内容。第③处,从空缺后的“北宋乃至中国文化将会失去多少光彩”看,此处应填一个假设句,根据两句的逻辑关系可知,应填“如果没有他”之类的内容。
22.【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屏”阅读方便快捷,能使人有效利用零星时间;“书”阅读系统、深刻,受到相当比例成年国民的青睐。读书是人的天性追求,要不要仪式感?如何让读书人随时随地想读就读?“屏”阅读与“书”阅读到底要不要平分秋色?材料给出的讨论空间很开阔,考生只要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围绕“读屏读书”的话题展开讨论,均符合题意。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既要关注任务限制,又要开放思维;既要理性有度,合理兼顾,又要立意高远,取舍得体。
【参考立意】
1.以“屏”观世,以“书”修心
2.闲时读书,忙时读屏
3.掌上阅读,“屏”分秋色
4.让“屏”读与“平”读比翼双飞
5.处处屏读琐碎,时时卷墨留香
【例文】 以“屏”观世,以“书”修心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阅读的方式一如初盛之花,绽放新意。“读屏”与“读书”是否一定有优劣之分呢?我认为不然。大数据时代需要有“读屏”的快捷广阔,亦不可缺“读书”的纯净修心。
有人说快节奏的生活,哪有时间细品文字,不如手机一搜来的方便。
不错,读“屏”的确方便快捷,但读“书”更如醇香美酒、清香甘茗,其氤氲之气,可以陶冶心神,岂可弃如敝履?观古之圣人,不乏潜心阅读之辈:孔子博览群书,韦编三绝,终成一代圣贤;宋濂勤学好问,精益求精,收获一身才学。览近代大师,心浮气躁的鲜矣,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焚膏继晷,徜徉文学之海;钱钟书先生匿于一室,品读群书,养学者之风……由此观之,生活不应只有面包,还应有书籍。读书,犹如于深幽处点亮明灯,于沮丧地注入活力,于洪流中静修己心。以书修心大体若此矣。
于内我们当以书修心,于外我们当以“屏”观世。
整日埋身题海,何以迅速了解世界形势?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何以快速把握时代脉搏?读“屏”,这时便像一个骄傲的孩子,举起小手高喊:我能!的确,读“屏”,能带给我们从俄罗斯到澳大利亚,从西欧到中亚的穿越体验。于吃饭休息时,一搜,便可以了解世界动态,偷得片刻休闲;一点,便可解心中疑惑。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深读当读书,沉潜而又系统;观世,可借助“读屏”,快速洞悉世界,更好地规划前行。相比古人抄书千卷、负箧曳屣,确实又轻松快捷,其观世之用,好处之多,无需赘述。尤其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用之得当,将大有裨益。
读“屏”与读“书”反映的正是现代科技与传统的碰撞,科技与传统有机结合,所带来的盛景比比皆是。第12版《新华字典》的问世,记录传统词汇的同时,输入“点赞”等新生词汇,外附二维码辨真伪,老字典焕发新活力;让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鸡肋般的课间操,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敦煌舞、蒙古风令人叹为观止。亦无需将读“屏”与读“书”一决高下,何不妨以“书”修心,以“屏”观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同学们,读“屏”观世莫浮于表面,生浮躁之气;读书修心,非固守传统,不思变通。让我们以“屏”拓展眼界,以“书”修养身心,瞻望美好明天!
【参考译文】韩愈,宇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枢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韩愈重新担任博士。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上书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贷他,以招引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韩愈到了,王廷凑部署军队迎接他,让兵士穿上铠甲站立堂上。大家坐下后,王延凑说:“变乱发生,就是这些士卒闹的。”韩愈大声喝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兵上前激愤地说:“先太师为国家抗击朱滔,血衣还在,我们的军队哪里对不起朝廷了,却说我们是叛贼?”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还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众人说:“没有。”韩愈说:“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悟、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众人说:“田弘正很刻薄,所以,这里的兵士不能安身立命。”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众兵士都说:“好吧。”王廷凑担心军心摇动,赶忙叫他们都出去。于是对韩愈说:“您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们,为什么呢?”王延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韩愈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正逢牛元翼突围出来,王延凑也就不再追赶。韩愈回朝报告皇上,皇上很高兴。(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