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北山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永川北山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1 12:44:29

文档简介

高2023级半期物理试题
答案和解析
1.A
2.A
3.A
4.C
5.B
6.B
7.C8.D
9.BD
10.BC
11.AD
12.(6分)
1
【答案】①B;(2分)
(②-mghB(2分)
2m242
(2分)
13.(9分)【答案】(1)B
(2分)
(2)A
(2分)
(3)1.93(3分)
(4)C(2分)
14.(8分)【答案】(1)810N
(2)
5m/s
解析:(1)以滑板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FNCOSO =mg (1
(1分)
FNsin0=F2(1分)
G
由①)、(②联立,得:F=810N,(2分)
即水平牵引力的大小810N。
(2)由①式FN=
mg
cose
(2分)
mg
G
根据题意FN=ko得:v=
kcos6=5m/s,(2分)
即滑板的速率为5m/s。
15.(12分)【答案】(1)a=4m/s2
(2)f=150N
(3)x'=48.4m
解析:(1)滑雪者沿山坡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得:x=ot+2at2
(1分)
代入数据解得a=4m/s2;(2分)
(2)对滑雪者进行受力分析:滑雪者在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mg、山坡的支持力Fw以及阻力f的共同作
用,以滑雪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沿山坡向下方向有:ngsin0-f=ma(2分)
垂直于山坡方向有:FN一ngcos0=0(1分)》
代入数据解得:f=150N;(2分)
(3)设滑雪者滑到斜坡底时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vo+at=2m/s+4×5m/s=22m/s,(1分)
滑雪者在水平冰道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α',
由牛顿运动定律:-u2mg=ma'(1分)解得:a'=-5m/s2
由运动学公式:0-v2=2a'x',(1分)
解得滑雪者在冰道上滑行距离为:x'=48.4m。(1分)
第2页,共3页
16.(18分)【答案】(1)
R=0.2m
F'=F=30N
(2)
t=3s
E,=2m6=2×1×41=8/
(3)的取值范围是0.125≤4<0.75或=1
解析:(1)滑块从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mv2-0
代入数据得:R=0.2m.(2分)
滑块在B点,轨道的支持力F与滑块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R
代入数据解得:F=30N,(2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圆弧的压力大小F'=F=30N(1分)
(2)已知u=0,滑块在CD间运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0=ma
代入数据解得,加速度大小:a=6m/s2(1分)
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L=t+t2
代入数据解得:t=s(1分)
滑块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p=v+at=(2+6×)m/s=4m/s(1分)
滑块的速度为零时弹簧弹簧势能最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弹簧最大弹性势能Ep=mv=2×1×41=8/(2分)
(3)最终滑块停在D点有两种可能
a、滑块恰好能从C下滑到D,由动能定理得:mgLsint0-41 ngcos(0×L=0-m2(1分)
代入数据解得:1=1(1分)
b、滑块在斜面CD和水平地面间多次反复运动,最终静止于D点
当滑块恰好能返回C时,由动能定理得:-42 mgcos0×2L=0-mv2(1分)
代入数据解得:2=0.125(1分)
当滑块恰好静止在斜面上,则有:mgsn6=43 ngcos8(1分)
代入数据解得:3=0.75(1分)
则当0.125≤u<0.75时,滑块在CD和水平地面间多次反复运动,最终静止于D点.(1分)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0.125≤4<0.75或μ=1(1分)
第2页,共3页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质量监测
高 2023 级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
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
不予记分。
第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1. 关于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伽利路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B.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C. 伽利略提出在同一地点所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D.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推演 和谐地结合起来
2. “套圈圈”是小孩喜爱的一种游戏,游戏规则是:游戏者站在界线外从手中水平抛出一个
圆形圈圈,落下后套中前方的物体,所套即所得如图所示,小孩站立抛出圈圈并套取了前
方一物体,若小孩还想套取后方的另一物体,忽略
空气阻力,则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 小孩站在同样的位置,以更大的速度抛出圈圈
B. 小孩站在同样的位置,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圈圈
C. 小孩下蹲,以等大的速度抛出圈圈
D. 小孩退后一步,以等大的速度抛出圈圈
3. 大雾天气,司机以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向前行驶,
突然发现汽车已开到一个丁字路口,前面 处是一条小河,
司机可采用紧急刹车或紧急转弯两种方法避险。已知车与地
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滑动摩擦力,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紧急刹车 B. 紧急转弯 C. 两种都可以 D. 两种都不可以
第 1 页,共 7 页
4. 中国高速铁路最高运行时速 ,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几年前一位来中国
旅行的瑞典人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放了一
枚直立的硬币,如图所示。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硬币始终直立在列
车窗台上,直到列车转弯的时候,硬币才倒下。这一视频证明了中国
高铁极好的稳定性。关于这枚硬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硬币直立过程中,列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硬币直立过程中,一定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
C. 硬币直立过程中,可能受到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D. 列车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硬币都可能受到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5. 2022 年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总质
量约为 。返回舱在距地面 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为 后在大气
中保持这个速度竖直降落。快到地面时,返回舱的四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舱体再
次减速,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 0,返回舱降落过的最后一秒的 图像如图,重力加
速度取 ,对这一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最后一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 返回舱距离地面 时,缓冲发动机启动
C. 返回舱减速过程中,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D. 四台缓冲发动机共对返回舱提供约为 的作用力
6. 如图所示,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
落,到最低点时未接触水面,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可视为
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动能一直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势能一直变大
C. 运动员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重力所做的功
D. 运动员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第 2 页,共 7 页
7. 2021 年 6 月 12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对接过程如图所示,
天和核心舱处于半径为 的圆轨道Ⅲ;神舟十二号飞船处于半径为 的圆轨道Ⅰ,运行
周期为 ,当经过 A 点时,通过变轨操作后,沿椭圆轨道Ⅱ运动到 处与核心舱对接,
则神舟十二号飞船( )
A. 沿轨道Ⅰ运动到 A 点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运动到 A 点
的加速度
B. 在轨道Ⅰ上的速度小于沿轨道Ⅱ运动经过 B 点的速度
C.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为
D. 沿轨道Ⅱ从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
8. 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 A 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
固定在物体 A 上,另一端绕过滑轮 、 固定在 C 处。轻质滑轮 下悬挂物体 B,定
滑轮与物体 A 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做以下调整后,系统仍处于静止
状态,且调整过程中斜面与物体 A 位置不变,不计细线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物体 B 的质量 增大,斜劈对物体 A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 若物体 B 的质量 增大,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不变
C. 若将悬点 C 上移,斜劈对物体 A 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 若将右边的固定杆向左平移一点,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减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9. 质量为 的物块 A 和质量为 的物块 B 相互接触放
在水平面上,如图。若对 A 施加水平推力 F,使两物块
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 A 对 B 的作用力,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7 页
A.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 A 对 B 的作用力大小为 F
B.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 A 对 B 的作用力大小为
C. 若物块 A 与水平面、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则物块 A 对 B 的作用力大小为
D. 若物块 A 与水平面、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则物块 A 对 B 的作用力大小为
10.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运动员穿戴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悬崖绝壁等
高处一跃而下,运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最后打开降落伞落地。若某次无动力翼装
飞行从 到 的运动过程可认为是在竖直平面内的匀速圆
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从 到 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B. 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C. 运动员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D. 运动员所受重力的功率不变
11. 有一辆新型电动汽车,总质量为 。行驶中,该车速度在 范围内
保持恒定功率 不变。一位同学坐在驾驶员旁边观察车内里程表和速度表,记录了该
车在位移 范围内做直线运动时的一组数据如下表,设汽车在上述范围内受到
的阻力大小不变,则( )
A. 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
B. 该车速度在 范围内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位移 过程牵引力所做的功约为
D. 位移 过程经历时间约为
第 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12 题 6分,13题 9分,共 15分)
第 4 页,共 7 页
12. 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
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下落。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
A.应选择质量大、体积大的重物进行实验
B.释放纸带之前,纸带必须处于竖直状态
C.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2)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 A、B、C,测得
它们到起始点 点与下一点的间距接近 的距离分别为 、 、 。已知当地
重力加速度为 g,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 T。设重物质量为 。从打 O 点到 B 点的过
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 ________,动能变化量 ________。 用已知
字母表示
13. 实验: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 与力 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弹
簧测力计固定在墙上.
第 5 页,共 7 页
(1)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
A、等效替代法 、控制变量法 、直接比较法 、理想模型法
(2)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
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根据纸带的数据求出
加速度 ,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B.改变小车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C.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在实验中,有同学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取打点清晰部分做如下标记,如图 2 所示,已
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 ,则小车加速度
的大小为 ______ 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4)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 图象,可
能是图 3 中的图线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小题,14 题 8分,15 题 12分,16 题 18 分,共 38分)
14. 滑板运动时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
力的方向垂直于板面,大小为 ,其中 为滑板的速度大小 水可视为静止 。 为常数,
且 。如图所示,人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与滑板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滑板
和水平面的夹角 ,若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 ,不计空气阻力, ,
, ,求:
(1)人受到的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度大小。
15. “霸王级”寒潮来啦 同学,你穿秋裤了吗?近日,重庆市气象局官方号发布消息:中央
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茶山竹海,会下雪吗?我们
有机会感受赏雪的乐趣吗?让我们先通过计算体验滑雪的魅力吧。一位滑雪者,人与装备
的总质量为 ,以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直线滑下,山坡倾角为
,经 后下滑到水平冰面(斜面与水平冰面平滑相连)。在 内下滑的路
第 6 页,共 7 页
程为 。 , ,
求:(1)滑雪者在斜坡上的加速度 的大小;
(2)滑雪者在斜坡上受到的阻力 大小;
(3)如果下滑到水平冰面后,滑雪者在运动方向上只受到冰面提供的摩擦阻力,且滑雪者与
水平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那么滑雪者在冰面上再滑行多远才会停下来?
16. 如图,质量为 的小滑块 视为质点 在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的最高点
A,由静止开始释放,它运动到 B 点时速度为 当滑块经过 B 后立即将圆弧轨道
撤去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通过换向轨道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由 C
点过渡到倾角为 、长 的斜面 CD 上,CD 之间铺了一层匀质特殊材料,其
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可在 之间调节斜面底部 D 点与光滑地面平滑相连,地
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 O 点,自然状态下另一端恰好在 D 点认为滑块在 C、D 两处
换向时速度大小均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 ,
,不计空气阻力.
求光滑圆弧的半径 R 以及滑块经过圆弧 B 点时对圆弧的压力大小;
若设置 ,求滑块从 C 第一次运动到 D 的时间及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若最终滑块停在 D 点,求 的取值范围。
第 7 页,共 7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