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跟踪精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酒精燃烧其质量减少——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大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了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4、(双选)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制气
C. 收集
D. 检验二氧化碳
5、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④人们用澄清石灰水保鲜鸡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7、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有关操作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档案多用碳素墨汁书写,档案保存完好是利用了碳的( )
A.吸附性 B.常温下的稳定性 C.还原性 D.在水中的不溶性
10、(双选)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合理的是( )
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快速得到二氧化碳,可采用此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可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可制得二氧化碳
D.因为石灰石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11、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12、小明同学参加盐城市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来到实验室,发现实验桌上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他抽到的实验考签是( )
A.氧气的制取 B.二氧化碳的制取
C.配制50g5%的NaCl溶液 D.探究某种盐的性质
13、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关于这四种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B.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碳原子结构不同
C.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D.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1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5、21世纪初某年的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6、自然界中存在一种非常漂亮的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受热可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1)孔雀石多在原始森林中,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在熊熊燃烧的树木中灼烧后,余烬里有一种红色光亮的金属显露出来,请用两个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说明这种变化_____;_____。
(2)铜绿分解生成44g二氧化碳的同时,生成CuO的质量_____。
17、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所示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此外,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18、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19、化学课外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小明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并轻轻振荡试管。
(1)描述上述实验产生的现象_____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该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 。
20、二氧化锰粉末与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3MnO2+4Al3Mn+2Al2O3,并放出大量的热.在工业上可用此法冶炼难熔金属锰.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看,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 (得到或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锰,发生了 反应.该反应中那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
21、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描述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 。
22、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23、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
三、简答题。
24、有人想在一块平整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刻蚀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简要说明这一方法的操作步骤。
四、实验题。
2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
(1)A中试管内的现象是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 。
(2)B中烧杯内的现象是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答案】(1)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 + 2CuO 2Cu + CO2↑ ;碳;氧化铜;氧化铜;碳;碳元素;铜元素;氧元素;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 H2O
26、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五、计算题。
27、(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跟踪精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酒精燃烧其质量减少——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大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了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2、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3、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答案】B
4、(双选)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制气
C. 收集
D. 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BD
5、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④人们用澄清石灰水保鲜鸡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6、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答案】C
7、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
【答案】B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有关操作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9、档案多用碳素墨汁书写,档案保存完好是利用了碳的( )
A.吸附性 B.常温下的稳定性 C.还原性 D.在水中的不溶性
【答案】B
10、(双选)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合理的是( )
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快速得到二氧化碳,可采用此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可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可制得二氧化碳
D.因为石灰石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答案】BD
11、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答案】D
12、小明同学参加盐城市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来到实验室,发现实验桌上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他抽到的实验考签是( )
A.氧气的制取 B.二氧化碳的制取
C.配制50g5%的NaCl溶液 D.探究某种盐的性质
【答案】B
13、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关于这四种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B.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碳原子结构不同
C.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D.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B
1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D
15、21世纪初某年的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答案】D
二、填空题。
16、自然界中存在一种非常漂亮的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受热可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1)孔雀石多在原始森林中,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在熊熊燃烧的树木中灼烧后,余烬里有一种红色光亮的金属显露出来,请用两个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说明这种变化_____;_____。
(2)铜绿分解生成44g二氧化碳的同时,生成CuO的质量_____。
【答案】
160g
17、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所示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此外,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答案】(1)酒精灯;试管;
(2)B;D;
(3)2KMnO4K2MnO4+MnO2+O2↑;A;C或D;
2H2O22H2O+O2↑;B.
18、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气泡产生 片刻后蜡烛熄灭 不支持燃烧 灭火
19、化学课外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小明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并轻轻振荡试管。
(1)描述上述实验产生的现象_____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该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 。
【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20、二氧化锰粉末与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3MnO2+4Al3Mn+2Al2O3,并放出大量的热.在工业上可用此法冶炼难熔金属锰.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看,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 (得到或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锰,发生了 反应.该反应中那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
【答案】失去;还原;Al.
21、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描述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 。
【答案】(1)CaCO3CaO+CO2↑;
(2)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使大理石和硫酸隔绝,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2、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23、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CO2+H2O═H2CO3
(3)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瓶口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简答题。
24、有人想在一块平整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刻蚀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简要说明这一方法的操作步骤。
【答案】CaCO3+2HCl====CaCl2+CO2↑+H2O 先在大理石上用石蜡写上“热爱祖国”四个字,接着在大理石板上均匀地倒上稀盐酸,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水冲洗石板,再将石蜡刮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四、实验题。
2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
(1)A中试管内的现象是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 。
(2)B中烧杯内的现象是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答案】(1)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 + 2CuO 2Cu + CO2↑ ;碳;氧化铜;氧化铜;碳;碳元素;铜元素;氧元素;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 H2O
26、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答案】(1)①②③④ ⑤⑥ (2)振荡, 对比.
(3)反应物的种类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五、计算题。
27、(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8g; (2)Cu2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