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五年级下册2.6、空气的成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五年级下册2.6、空气的成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1 14: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的成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材分析】
空气的成分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单元第6课。教材呈现了学 生猜想空气成分、制订探究方案的交流场景图,还呈现了两个实验场 景图,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猜想,通过讨论、 交流、实验,明确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成分构成的混合气体。 教材还呈现了氮气瓶的图片和有关氮气不同用途的图片,目的是引导
学生了解氮气在医疗、农业及食品保护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将 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 生们会在动手操作实验、讨论、汇报中解决问题,推理归纳出空气的 成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空气不是单一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验证。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空气的成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氮气。
难点:能通过实验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准备】
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 、体验感受,趣味导入
谈话: 一 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清爽的早晨,和老师一起走进大 自然,风柔草青、沁人心脾。孩子们请展开双臂,深呼吸,你感受到 了什么 我们吸进去的是什么 看来空气中有使我们神清气爽的成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 (板书:空气的成分)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大自然视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暗示着清新的空气对于生命的意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空气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 师生互动,揭秘空气成分
(一)魔术引入,提出猜想
谈话:为了清楚的了解空气的成分,老师设计了一个小魔术,请 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老师带来了哪些道具 请你上台把蜡烛点燃,我们要想熄灭蜡烛,但是不用嘴吹,你想到什么办法
预设:把去掉底的空瓶子罩在蜡烛上。 (生操作)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追问:罩瓶子的蜡烛是立刻就熄灭了吗 不罩瓶子的这根蜡烛为什么会燃烧
预设1.瓶子里的空气都消耗完了。
预设2.我觉得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
教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小结:有的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有的同学认 为消耗了所有空气。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我们的猜想需要进行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小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点燃 三支蜡烛,两支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去底塑料瓶, 一支暴露在空气中,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是和空气有关的,为后面探究“蜡烛熄灭
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的实验做铺垫。】
(二)探究活动一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成分--氧气
1.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那怎样才能知道消耗了多少空气呢
预设: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消耗的空气,去占据消耗空气的空间。
追问:大家觉得可以用什么代替消耗的空气 能不能具体说一 说 如果消耗了全部会看到什么现象 如果消耗了一部分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预设:消耗了全部会看到水灌满了瓶子,消耗了一部分水会上升
一部分。
提出问题:水也是无色透明的,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怎样做
预设:给水加点颜色,我们可以滴上几滴红墨水,给水染色。
2.做这个实验除了水以外,学生手中还有其他的实验材料,放手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实验报告单如下:
实验报告单一
探究一: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的空气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将固定好的蜡烛放在水槽中央。 (2)将剪掉底的矿泉水瓶扣在蜡烛上面。 (3)观察蜡烛的燃
烧情况和瓶内水位的变化。
3.注意事项。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呢 有没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老师也有一些温馨提示。
4.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全班 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谈话: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实验现象。 水为什么会上升 上升了多少 这说明了什么 蜡烛燃烧只消耗了一少部分的空气。
6.小结: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 燃烧的,这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我们叫它氧气。空气中还剩下了其他的气体。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怎样知道消耗多少空气,这个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用水来占据消耗空气的空间,突破这一难点
后学生后面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验证就容易多了。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不断追问“水为什么会上升 上升了多少 这说明了什么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解决问题。】
(三)探究活动二: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成分——其他气体
1.谈话:瓶中剩下的气体还支不支持燃烧呢 怎样验证 小组讨
论交流。
预设:可以点燃纸条放进矿泉水瓶里,看纸条是否继续燃烧。 预设:可以点燃木条放进矿泉水瓶里,看木条是否继续燃烧。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给学生准备了木条。
提出疑问:直接打开盖子把点燃的木条放进去可以吗 生自由说,
师点评。
师操作验证。再次提出问题: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向哪里流动
瓶内的空气有什么变化 大家想个办法打开瓶盖时怎样做才能防止
水向下流,新的空气不能进入瓶内
预设:向水槽中倒入水,使塑料瓶外面的水高于瓶里面的。
2. 总结实验步骤。实验报告单如下:
实验报告单二
探究二:剩下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生汇报,得出实验结论:剩下的气
体不支持燃烧。
3.小结: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不支持燃烧的主要是氮气
(书)还有一些占比非常少的其他气体。播放视频认识空气的成分。
4.回顾总结实验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一实验
验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探究剩下的气体支不支持燃烧这个实验,难点是怎 样防止外面的空气进入,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 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了解 空气的成分的发现过程,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探究生活,揭秘认知
微视频介绍氮气的作用。
谈话:老师带来了包装鼓鼓的小食品,里面充满了氮气。比较拆开前后的变化(学生拆食品包装袋做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了解空气中氮气的作用。实物 展示,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空气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 总结收获,共同进步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学习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梳理 知识,优化认知,感悟学习方法,从学会走向会学,不但收获了知识
和方法,还收获了能力和自信。】
【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支持燃烧——> 氧气
7 氮气
不支持燃烧
其他气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尽可能简单明了的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一 目了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