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 塑 编 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传统工艺品的美感及陶艺技能独特发挥,用陶泥创作出不同的具有装饰美的古编钟。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泥板、示范步骤、培养合作精神,完成一套编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编钟的历史,感受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体会到陶泥的乐趣。
教学重点:编钟的造型
教学难点:纹样的装饰及美观
教学准备:陶泥、泥塑刀、手巾、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泥板游戏:播放音乐,让学生制作一块泥板,音乐停,就结束制作(规定大小厚度:在学生桌子上放了一块泥板模型)。做完的举起来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备选)
2、 欣赏与导入:
1、 导入课题
师:今天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教师亲切地,带有几分神秘)播放编钟演奏的古乐,提问这段音乐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回答。(是用古筝、扬琴等等)
或师:你们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答案吗?老师出示几张乐器图片(课件展示)让学生来选择,虽然学生叫不出名字,这段音乐的乐器就是编钟(出示课题:编钟)。同时老师又推出用陶泥制作的模型编钟。在我国古代的商朝时期就出现了,它是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因为它能奏出歌声般美妙的旋律,所以也被称为“歌钟”。
2、 欣赏古代的编钟(课件展示)
了解编钟在各个时期制作的材料、造型、纹样特点,尤其介绍编钟之王——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编钟,它有2400多年历史,被国外学者称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播放曾侯乙编钟的图片。
3、了解编钟的结构(课件展示)
(钟的各部位都有着特定的名称,上部称为钲,下部谓之鼓,钟口两角为铣,钟唇曰于,钟顶名舞。钟钲部突起的隆包,谓之钟乳或枚。
为了教学方便,把编钟分为两个部分:钟柄和钟身。
3、 编钟的纹饰特点(课件展示)
学生观察纹样并总结出来,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编钟的纹饰有兽面纹、龙纹、凤鸟纹、乳钉纹等,随朝代而变化,总的来说呈现出点和线的花纹,有的还有文字。)编钟纹饰强调。
四、示范用泥板制作编钟
师:我觉得编钟不但是伟大的乐器,还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所以老师就用雕塑泥作了一套编钟模型。
1、 制作过程
(1) 做钟身
揉泥——团泥——压泥(压成约0.5厘米的泥饼)——切割泥饼(观察编钟造型,将泥饼切割成梯形)——将梯形泥饼贴到易拉罐上塑型。
(2) 做钟柄
搓泥条——粘合泥条(可以做出一定造型)
(3) 添花纹
用叠加法和压刻法在钟身上添花纹。
欣赏不同花纹的泥编钟。
(4) 整理排序
按编钟大小整理排序。
2、明确任务
(1) 小组合作完成一套编钟。
(2) 抽签决定所做编钟的大小。
(3) 编钟的造型与花纹由组内成员自己创作。
五、展示与评价
1、把每组学生的作业拿到展架上展示
(展示自己的作品,互评自己喜欢的编钟)
2、教师点评
六、课后延生
告诉学生陶泥制作的“编钟”经烧制后会变硬,发出好听的声音,(教师敲击一个烧过的范作)经仔细辨别、排列后也可以试着演奏简单乐曲。(在学生中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都跃跃欲试)
自我评价:
本课是借鉴上教版美术自编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体验传统工艺的美感及纹样有序的排列,用陶泥创作出不同的具有装饰美的古编钟。上课的班级美术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比较喜欢了解美术方面的知识,很愿意吸收有关的美术信息,在上课时讨论发言也很积极。本节课上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青铜器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感到自豪。现在很多学生热忠于学艺术,包括画画(儿童画、素描)、弹钢琴等,能说出一些现代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但他们对中国传统的艺术了解得并不多,对中国古代的乐器、青铜器艺术更是了解甚少,而这些恰恰又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一页,值得咱们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为之骄傲。新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美术课程确定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可见美术课程极其注重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增加本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民族美术的学习,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礼仪、制度、经验、技艺、生产活动等情况,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去探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艺术品所属的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社会、性质、社会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并把自己的理解用在美术的形式创造性地予以表现。
同时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技的密切关系。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青铜器物造型之复杂,纹饰装璜之精美,都是世所罕见的。通过现代科学鉴定,在其制做工艺上,综合使用了浑铸、分铸、锡焊、铜焊、雕刻、镶嵌、铆接及溶模铸造技术。尤其是编钟铸造,为保证其乐钟的音响效果及综合性能,合金原料高纯铜及铝锡的科学配比以及钟壁厚度的科学设计,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这些都表明,当时我国金属冶炼和铸造的工艺水平,也达“世界之巅”。学生了解了这些以编钟等为代表的青铜器中蕴涵的科学技术、制造工艺,无不赞叹不已,感叹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激励着他们刻苦学习。
由于这堂课讲解是青铜器的知识,而对制作编钟采用了陶泥代替青铜材料是很好的选择,既让学生了解了青铜文化又让学生感受了泥塑制作技巧,这是本堂课中创新之处;这是一节研究课,我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这节课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地利用媒体教学,导入自然,脉络清晰,师生的配合较好,情景的交融使学生在仿制编钟时非常投入,提高学生的积极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