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史实与小说《三国演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由证来”的方法;培养其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阅读材料等方法,在教师引导之下,通过同学讨论与自身思考,能够概括历史概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通过对汉末三国历史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国历史的兴衰变迁,了解事业的成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导向,不断的坚持努力,方能达成目标。要求学生不能以现代视角片面地去评判曹操等历史人物,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全面正确评价。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全面、正确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与事件
新知讲解
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人民流亡死伤,土地失耕,尤其是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困难。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如何壮大自身势力?
政治上: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上:采用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
视频:若曹操不挟天子令诸侯,能称霸天下吗?
新知讲解
官渡之战
1. 时间
以曹操获胜告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公元200年
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
2. 性质
曹操率兵与袁绍大军在官渡激战,曹操派兵偷袭袁绍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大败。
3. 过程
4. 结果
袁曹双方力量发生转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5. 意义
新知讲解
思考: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有何原因?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许攸 ),重视贤才 (如出迎许攸),以诚待人、能宽容人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听别人意见(如许攸),指挥失当
材料:曹操曾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达过《求贤令》。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对联
猜猜他是谁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新知讲解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三分天下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前出师表》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新知讲解
曹操有什么抱负
曹 操
统一全国
视频:火烧赤壁
新知讲解
赤壁之战
1. 时间
公元208年
曹操大军、孙刘联军
2. 交战双方
曹军将战船首尾相连,联军采用火攻方法。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才勉强通过
3. 过程
4. 结果
孙刘联军胜利(以少胜多)
新知讲解
思考:官渡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摔倒)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指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三国志·诸葛亮传)
1. 刘备重视贤才,善于用人
2. 孙刘结盟,战术得当,地理优势明显
3.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战术失误
诶,经历了赤壁之战,我不敢轻易南下了,先退回北方吧。
新知讲解
三足鼎立的形成
魏
蜀
吴
魏
公元220年
1. 建立时间:
曹丕
3. 都城:
2. 建立者:
洛阳
4. 势力范围:
东北
蜀
1. 建立时间:
2. 建立者:
3. 都城:
4. 势力范围: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
荆州、益州
吴
2. 建立者:
1. 建立时间:
3. 都城:
4. 势力范围:
公元222年
孙权
建业
江东
视频:中国历史年表东汉三国
新知讲解
三国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发展,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恢复并发展。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① 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发展海外贸易。
②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马钧改进龙骨水车
诸葛亮南蛮平叛
卫温抵达夷洲
思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新知讲解
魏国生产业的发展
修水利
曹魏重视农耕
——
广屯田
翻车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蜀国生产业的发展
新知讲解
——
诸葛亮治蜀
三国时期,诸葛亮也十分注重农桑,设“锦官”管理织锦产业,使蜀锦有了很大发展,提出“决敌之资,唯养锦耳”。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 诸葛亮在南征时又把蜀锦织造技艺传授给各地百姓,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织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
“沟洫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左思《蜀都赋》
吴国生产业的发展
新知讲解
——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富强之国。” ——《吴书》
吴-青瓷羊
问题辨析
资料二: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的进步。
资料一: 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对三国鼎立要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一方面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进步,因为它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魏、蜀、吴三地的局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阅读材料,人们对三国鼎立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脸,勾本眉、细眼窝及脸纹,代表人物性格奸诈、狡滑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思考: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人物评价
方法: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有何作用和贡献,而不应该抓其一点、不计其余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板书设计
为天下统一
奠定基础
壮大势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人才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基
赤壁之战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
促进局部统一、交融与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