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通过前秦与东晋文化冲突和孝文帝选择汉化改革的意义思索,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选择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
2. 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归纳或描述材料内容等,突出史料实证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描述的能力。
3.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及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的分析,知道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培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通过对孝文帝个人的介绍和迁都汉化措施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品格,如自小胸怀大志,敢于创新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新知讲解
◎建康
◎洛阳
◎长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洛阳
◎长安
◎建康
新知讲解
前秦的统治
1. 时间
公元350年
2. 人物
苻坚
3. 统一北方
苻坚
370年,前秦灭前燕,371年,灭仇池氐杨氏;376年,灭前凉张氏
4. 统治措施
重用汉人王猛,实行抑制氐族贵族豪强、扩大皇权的政策,“举异才,修废职”,注重教育,以期培养人才,改善社会风气
视频:淝水之战
新知讲解
淝水之战
1. 背景
公元383年
2. 时间
前秦(氐族) 基本统一北方,试图南下吞并东晋
3. 参战兵力
东晋北府兵8万人、前秦嫡系兵30万,其他兵力50万
4. 结果
前秦嫡系部队被全灭,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新知讲解
前秦苻坚
东晋谢安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骄傲自大
害怕畏惧
前秦87万拼凑军
军心不齐
东晋8万精兵
团结一致
战术失误
东山再起
运筹帷幄
用计得当
阅读课本93页到94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
影响: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视频:北魏的建立
新知讲解
北魏的建立
1. 背景
公元386年
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
2. 时间
3. 人物
拓跋珪
平城(今大同)
4. 都城
5. 意义
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
新知讲解
鲜卑族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地区进入北朝时期。
鲜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视频:孝文帝迁都
新知讲解
北魏迁都
讨论: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1. 地理环境
3. 民族融合
2. 巩固政权
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减少改革阻力
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1.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影响
2.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广大
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新知讲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2.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北魏文官俑
孝文帝的服饰
视频:孝文帝汉化措施
新知讲解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3.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迁都的第三年,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拓跋氏改姓元氏,独孤氏改姓刘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孝文帝带头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木兰辞》的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4.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新知讲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
5.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北魏初年的官制是汉、鲜卑杂用,孝文帝厘定官制,在模仿两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官制中的鲜卑成分
6.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影响
新知讲解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洛阳伽蓝记》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起到怎样的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新知讲解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你的看法呢?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新知讲解
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人民的迁徙。
一是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
二是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灾害向江南迁徙
所谓“五胡乱华”,实际上是西部和北部的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为主的十六个北方政权的相继建立和衰亡。由于政权更迭迅速,战乱频繁,对北方的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北方民族和西方民族与
中原民族出现大融合,已经很难区分民族之间的界限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族名 国名
前赵(汉)、北凉、夏
前燕、后燕、西秦、前凉、南燕
羯 后赵
前秦、后凉、成汉
羌 后秦
汉 前凉、西凉、北燕
五胡十六国
填一填
匈奴
氐
鲜卑
少数民族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加速了民族融合
新知讲解
视频:民族大融合
新知讲解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衣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新知讲解
食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胡萝卜
胡桃(核桃)
胡椒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胡瓜(黄瓜)
视频:魏晋南北朝服饰的融合
新知讲解
住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方凳
胡床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分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南唐《韩熙载夜宴图》
新知讲解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生产方式
《采桑图》
《扬场图》
《耕耙图》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生产方式与中原融合
新知讲解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阅读课本95-96页,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
民族交融领域
民 族 交 融 的 表 现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民族心理
相互学习
实行君主专制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板书设计
淝水之战
前秦衰败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族大交融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用汉制
北魏统一北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