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C C A B C D C A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D C D B D B B D A
二、综合题(5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26.(13分)
(1)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获取的太阳辐射量大;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地广人稀),
光伏发电站修建成本低。(5分)
(2)不可以。理由: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层较厚,多阴雨天;地势较低,太阳辐射量较少。(4分)
(3)优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太阳能为可再生资源。缺点:资金、技术投人量大;受天气、
气候等因素影响大。(4分)
27.(11分)
(1)生物化石
(3)①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2分) ③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4)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
28.(13分)
(1)主要对G(地表径流)施加影响。该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涵养水源,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2分)
(2)降水强度小、降水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4分)
(3)城市化建设破坏地表植被,使蒸发、蒸腾减弱;地面硬化,降水之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4分)
(4)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
分。)
29.(13分)
(1)太阳辐射(1分)
(2)变小(1分)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故风力变小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变小,即材
料二的图中a、b之间气压差变小,故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变小。(2分)
(3)9--17时(1分) (画全对2分)
(4)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顺序不可调换)
(5)海风从海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3分)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等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 地球 B. 太阳 C. 月球 D. 哈雷彗星
2. 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A.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 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天气预报APP功能越来越贴心,很多平台为爱美女士增加了紫外线指数预报功能。读某日拉萨和杭州紫外线指数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3~4题。
3. 太阳紫外线只有近l%可达地面,与其最相关的是
A. 紫外光波长最长
B. 紫外光辐射能力最弱
C. 大部分被臭氧吸收
D. 大部分被云层反射
4. 造成图示拉萨和杭州紫外线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差异 B. 海拔差异
C. 天气状况 D. 海陆位置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 图示观测时段内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6.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讯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7~8题。
7. 太阳活动常对地球上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其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可能出现的
现象有
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②风力发电增多
③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④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8. 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 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A. 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 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 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 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10. 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 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 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 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在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9800米时突发事故,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所有人和飞机都安全返航,机长刘传健创造了比“萨利机长”更伟大的航空奇迹。据此完成11~12题。
11. 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爆裂时,飞机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12. 近万米高空自然环境恶劣,其主要表现是
①气温低 ②气压高 ③氧气稀少 ④多雷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某时刻等温面分布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 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夜晚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夜晚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4. 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A. 乙流向丙 B. 丁流向甲
C. 丙流向丁 D. 甲流向乙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读图回答15~16题。
15. 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最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因受图示热力环流影响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17~18题。
17. 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
B. 地形
C. 气候
D. 纬度
18. 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019年1月3日8时48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里氏5.3级地震,宜宾地震局提前了14秒发布预警。地震预警的原理是: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与面波。纵波、横波产生于震源,面波是纵、横波相遇后产生的。下图示意纵波、横波与面波的走势曲线。据此完成19~20题。
19. 图中甲、乙、丙三条线分别代表
A. 横波、纵波、面波
B. 面波、纵波、横波
C. 横波、面波、纵波
D. 面波、横波、纵波
20. 利用纵波、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时间差和特性,可以
①在地震发生前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
②在地震发生后检测到纵波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
③抓住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
④抓住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1~22题。
21. 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2. 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 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变小,减少树皮开裂
C. 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 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山谷风是局地性的大气运动,对小尺度区域的气候、农业影响较大。昆明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历经一年时间对附近山区进行山风与谷风的观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下图示意该中学附近山区某时刻旗子的飘向。据此完成23~25题。
23. 学习小组观测发现,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 阴雨天气 B. 晴朗天气
C. 降温天气 D. 大风天气
24. 图中旗子的飘向,说明此时该地区
A. 山风势力较强 B. 谷风势力较强
C. 大气对流显著 D. 受山谷风影响较小
25. 若该小组夜间在某山坡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二、综合题(50分)
26. (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30。
)格尔木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南端,海拔3000多米,降水稀少,植被短缺,人口稀少。该发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右图为光伏发电景观图
(1)指出柴达木盆地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优势条件。(5分)
(2)判断我国四川盆地是否可以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站,并说明理由。(4分)
(3)阐述太阳能光伏发电较煤炭发电的优缺点。(4分)
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则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等。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示意图(下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
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
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
气候、植被特点为 。
③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有两次重要的成煤期,按地质年代顺序主要成煤植物分别
是 、 。
(4)考察结论:
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填“抬升”“下沉”或“水平”)运动。
28.(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开源措施开发新水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就水循环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展开研学。
(1)研学发现集雨可明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
施加影响 该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2分)
(2)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4分)
(3)以城市化建设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4分)
(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至少
三点3分)
29.(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风能作为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和新能源,
其能量来源于 。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
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
(填“变大”或“变小”)了。请说明判断理由。(2分)
(3)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 时段。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
(
9
17
) 时的热力环流方向。(2分)
(
F
4
)(4)右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表示c处
的大气受力及风向情况,则箭头对应的含义是F1 、
F2 、F4 。
(5)简析夏季白昼大气热力环流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
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