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32张PPT)+4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32张PPT)+4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2 09:13:11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能通过研读《齐民要术》引文、祖冲之《相关史事》掌握魏晋南北朝科技发展(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2. 能通过阅读史料,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思考与该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通过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及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第20 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了解这一时期重大成就。(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3. 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思考与该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
视频:北朝的文化成就
新知讲解
贾思勰《齐民要术》
贾思勰
《齐民要术》
该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齐民”指平民,“要术”是谋生的主要技术
食品史学家认为《齐民要术》在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等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技巧,为这方面的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古代的烹任百科全书”
明代王廷相称其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视频:郦道元与贾思勰
新知讲解
贾思勰(xié)
后魏高阳太守,齐郡益都人,撰《齐民要术》,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举凡五谷、瓜果、蔬菜、树木之栽培,牲畜、家禽、鱼类之饲养,酒、酱、醋、豉脯、羹、臛(肉羹)、葅(泡菜)、饼、饭、饴、糖之制作,及煮胶、造笔墨之法,皆有论述。
——《魏书.贾思勰传》
如今我搜集经传书籍,援引民间歌谣;向有经验的老成之士询问求教,并通过实践验证;从耕种田地之术到酿造、腌制之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无不都写在书里。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我们可以学习贾思勰的哪些精神?
新知讲解
贾思勰主张济世救民,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业。他每到一处,都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 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他不但吸收书本中的精华,同时还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积极向群众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获得了大量确切的第一手资料。他非常重视吸收前人的经验。在《齐民要术》中, 他引用的古书有一百五六十种。
思考:贾思勰成功有何原因?
以民为本;注重实践;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和前人成果
新知讲解
材料:羌煮(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的汤锅)
将新鲜鹿头煮熟。制作成两指长肉段。猪肉剁碎加水做成稀肉羹。锅内下两寸葱白,姜片及橘皮花椒少许;下苦酒、盐、豆豉适量。一个鹿头,用二斤猪肉做羹。”
——《齐民要术今释——羹臛(gēng huò)法第七十六》
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传播到中原地区
思考:据历史记载,《齐民要术》所述的羌煮,在汉族上层社会很受欢迎,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新知讲解
明代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齐民要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贾思勰“自序”所说:“花草之流……盖不足存”,因而在书中没有一句关于花色花香的记述。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的烹饪百科全书"
视频:祖冲之和圆周率
新知讲解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1. 圆周率
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成就领先了世界近一千年。
祖冲之
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一个是355/113(约等于3.1415927),称为“密率”.另一个是22/7(约等于3.14)称它为“约率”
新知讲解
祖冲之的成就
祖冲之写过《缀术》五卷,在当时是数学理论书籍中最难的一本.书中提出了“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是一项创举.在唐代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
2.《缀术》
《大明历》中他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只相差50秒钟
3. 天文学
4. 科学
祖冲之设计制造过一种千里船,史载“日行百余里”
祖冲之设计的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谷物,能同时舂米、磨面。
新知讲解
华罗庚:“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
新知讲解
后世纪念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祖冲之纪念银币发行年代为1986年,面值为5元,成色为90,发行量为30000枚。
1964年11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新知讲解
早期图画文字
晚期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成型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新知讲解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宣示表》
“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书法正传》
钟繇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新知讲解
胡昭(公元161年-公元250年),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国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胡昭善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钟胡"。
胡昭
昭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并有名。尺牍之迹,动见模楷。卫恒云:“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张华云:“胡昭善隶书。”卒年八十九。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书断》)
新知讲解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擅长行、草。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人物介绍
新知讲解
《兰亭序》摹本(局部)
王羲之作品
《黄庭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何特点?
历史故事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入木三分
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书成换鹅
新知讲解
“水墨画鼻祖”——顾恺之
顾恺之,江苏无锡人,中国东晋时代画家,顾恺之多才,工诗赋,精于绘画,曾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画线条连绵流畅,如“春蚕吐丝”, 时人称其“才绝、画绝、痴绝”。他还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摹拓妙法)》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理论。他的代表画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人物介绍
新知讲解
《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洛神赋图》全图
新知讲解
顾恺之《女史箴图》画卷,展示了真实的宫廷生活。画中人物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节奏匀和,形象端庄秀丽,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可以了解这些女子的身份和丰采
视频:北魏石窟
新知讲解
辉煌的石窟艺术——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石窟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新知讲解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辉煌的石窟艺术——龙门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新知讲解
辉煌的石窟艺术——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时期开始,从文成帝和平初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止,前后60多年
新知讲解
辉煌的石窟艺术——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
问题探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东晋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被当时的人们认为前所未有;云冈和龙门的石窟艺术,成为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民族间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南方经济的开发,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佛教的广泛传播对我国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动荡的社会促使一批特立独行的士人觉醒,他们冲破思想羁绊,在创造中任情宣泄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和审美追求,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板书设计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齐民要术》内容——民族互鉴交融
祖冲之的成就——中国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中国书法——对美孜孜不倦的追寻
中国书法的保存——碑刻、绘画(北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