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5小题,共45分。)
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FAST射电望远镜发现了多颗脉冲星,其中一颗距地球4100光年。下图示意天体系统的层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脉冲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地球几乎每天都有小行星光顾,但依然非常安全,主要原因是( )
A.高纬度地区人口少 B.太阳活动影响轨迹 C.人类探测技术进步 D.地球大气层较厚
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
C.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D.纬度低,晴朗天气多
4.青藏地区除太阳能外,其它能源也很丰富。下列选项中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B.藏南谷地的地热
C.青藏地区北部的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地球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地震预警,主要是利用了甲波和乙波之间传播速度的差异
C.乙波在地下2900千米处,由于能量快速消失,速度降为零
D.甲波的传播速度快,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
6.关于地球各圈层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地幔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处于熔融状态,乙波不能通过
B.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海洋地震震源比较浅,大陆地震震源比较深
C.根据地震波变化可知,内核是一个固体金属球,地球磁场由固体金属球产生
D.岩石圈漂移在上地幔软流层之上
下图是我国摄影爱好者今年夏至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照片中的“银河”没有从属关系的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8.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可能在( )
A.北京中科院天文所 B.北极黄河科考站
C.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D.南极昆仑科考站
9.直接导致极光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风 B.日珥 C.耀斑 D.黑子
丹东黄椅山森林公园分布于火山之上,该火山历经三次岩浆喷发形成,已有800万年的历史。左图示意该森林公园局部景观,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景观图中体现的地球圈层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从火山口喷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日落时可以映照出九个落日的倒影。下图为开都河上的落日倒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
A.以风力堆积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C.石灰岩广布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
13.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
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 D.U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下图示意河流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按照河流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15.①阶段河流( )
A.以下切侵蚀为主 B.以侧蚀为主 C.以溯源侵蚀为主 D.落差大,流速快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个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下图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情况。
(1)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并指出此次四川泸定地震的震源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4分)
(2)指出b的名称,并分析n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6分)
(3)推测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身体感受及原因。(4分)
17.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年际变化有____。(1分)
(2)不同纬度带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两者呈负相关的是( )(2分)
A.图A B.图B
(3)图上的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____层上,在黑子数目增多的时期,也是____和____出现频繁的时期,周期大约为____年。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____。(5分)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3分)
18.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5分)
(1)指出图a地貌类型,并说明图a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6分)
(2)结合图b和图c,分别指出图中河流的甲、乙、丙三段的河谷特征和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9分)
19.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的流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①处河流地貌类型是____,其两侧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2分)
(2)河流入海口形成了众多的沙洲,简述其成因:____(4分)
(3)②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是____,(2分)附近的旧河道废弃常形成牛轭湖。如果沿着河床做剖面,以下能够正确表示的是____(2分)
(4)在夏季,指出对②处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是____,(2分)并分析其成因。____
(3分)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脉冲星距地球4100光年,而银河系的最小半径为3万光年,故该脉冲星没有超出银河系,但已经超出太阳系范围,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图中甲是地月系,乙是太阳系,丙是银河系,丁是总星系,故该脉冲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丙、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地球是八大行星里面大气层厚度较大的星球,导致靠近地球的小行星受到摩擦,进而分解、燃尽,能到达地球表面的小行星少而又少,D正确;小行星不一定都光顾高纬度地区,A错误;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传输影响较大,但对小行星移动影响不大,B错误;人类现在掌握的探测技术暂时无法改变小行星移动轨迹,C错误。故选D。
【点睛】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3.A 4.B
【解析】3.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A正确;青藏高原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云层较薄,BC错误;西藏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也是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但由于我国比西藏地区纬度更低的地方太阳辐射并不强,因此纬度较低和太阳高度角较大不是西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D错误。所以选A。
4.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是地质时期生物能固定的太阳能转化而来,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A不符合题意;藏南谷地的地热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B符合题意;青藏地区北部的风能和雅鲁藏布江的水能来源于大气运动和水循环,而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因此这些能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C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5.B 6.D
【解析】5.读图分析,图中①是地壳和地幔,②是外核,③是内核,A错误;图中甲波传播速度快,是纵波,乙波传播速度慢,是横波,地震预警,主要利用甲波和乙波之间传播速度的差异,B正确;乙波为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在2900千米处由于物质组成的变化,外核为液态物质,因此横波消失,C错误;甲波为纵波,传播速度快,但对地表物体造成的破坏较小,横波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D错误。故选B。
6.上地幔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源地,乙波横波可以通过,A错误;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海洋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大陆地震的震源比较浅,B错误;地球的内核是一个由压缩铁合金组成的固体球,地球的磁场是通过外核中的液态铁合金的对流产生的,C错误;岩石圈漂移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之上,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由固体岩石组成,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7.C 8.D 9.A
【解析】7.照片中的银河其实就是众多恒星组成的银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普通恒星—行星系统。总星系是指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众多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恒星系,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8.极光只有两极附近地区的夜间才可以看到,D正确;北京南京纬度较低,不处于极光地区。AC错误;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光地区但在夏至日出现极昼现象,看不到极光,B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
9.极光的发生是由于太阳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使地球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使得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银河不是银河系,而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星系(古称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银汉等),是一个包含太阳系的棒旋星系,直径介于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大约拥有1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并可能有1000亿颗行星。 太阳系距离银河中心约26000光年,在有着浓密气体和尘埃,被称为猎户臂的螺旋臂的内侧边缘。在太阳的位置,公转周期大约是2亿4000万年。从地球看,因为是从盘状结构的内部向外观看,因此银河系呈天球上环绕一圈的带状。
10.C 11.B
【解析】10.据图可知,图中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C选项正确。
11.据图可知,①圈层为地壳,②圈层为地幔,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为内核。岩浆主要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B选项正确。
【点睛】岩浆主要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12.D 13.A
【解析】12.“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A错误;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B错误;石灰岩广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景观主要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和干谷等,C错误。故选D。
13.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观察地貌时,首先应注意观察的顾序:从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其次要注意观察的内容:如高度、坡度、坡向以及形状、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等。
14.A 15.B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发育前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横剖面呈V形;河流发育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拓宽;河流发育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进一步拓宽,横剖面呈U形。因此,按照河流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15.根据上题分析及图示信息可知,①阶段河流弯曲度大,流速较慢,以侧蚀作用为主,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发育过程:前期——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侧蚀为辅,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横剖面呈V形;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后期——侧蚀为主,河谷进一步拓宽,横剖面呈U形。
16.(1)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地壳(或岩石圈)。
(2)b为古登堡界面。原因: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2900km处物质形态发生改变,n波无法通过。
(3)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前后(左右)摇晃。原因: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
【分析】本大题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地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和地震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上至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根据图片判读可知,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根据材料可知,泸定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而大陆地壳厚度为39-41km,可知震源所在地球内部圈层为地壳(或岩石圈)。
(2)结合材料可知,n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m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则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b处深度为2900km,横波n消失,而m纵波传播速度减慢,可知该深度物质形态发生了改变,使横波n无法通过。故b处应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即古登堡界面。
(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穿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故地震发生时先感觉到纵波的影响,后是横波,故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前后(左右)晃动。
17.(1)相关性
(2) B
(3) 光球 耀斑 日珥 11 太阳黑子
(4) 气候(降水、灾害) 电离层(通讯)极光 磁暴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图片,太阳黑子数的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有时同步升降,有时此升彼降,具有相关性。
(2)图A中,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变化基本同步;图B中两者之间大致此升彼降。故选B。
(3)太阳光球层中发生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现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和日珥爆发的年份,太阳黑子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及其影响下地球降水量的变化周期大约是11年。
(4)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会影响地球的降水等气候条件;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会使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18.(1)冲积扇;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山口前方。
(2)①甲:河谷呈深切的“V”形河谷;下蚀;②乙:河谷展宽,河床(河槽)依然呈现“V”形;下蚀和侧蚀;③丙:河谷宽广,呈“U”形槽谷;侧蚀。
【分析】本题以图片为材料,考查冲积扇、河谷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读图可知,a处地貌位于山前河流出山口处,所以为冲积扇。冲积扇为河流沉积地貌,沉积地貌的形成要从沉积物质来源和沉积条件两个方面分析,沉积物质来源: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条件: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2)甲乙丙三处均为河谷,均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不同河段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同,甲处位于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作用明显,形成V形谷;乙处河谷已经展宽,但依然呈V形,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同在;丙处位于河流中游,侧蚀作用明显,河谷展宽,呈U形。
【点睛】
19.(1) V形谷(峡谷) 滑坡
(2)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变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有利于泥沙堆积。
(3) 河曲 D
(4) 洪涝灾害。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地区流域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及成因、洪涝灾害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读图①处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强烈,形成V形谷;其两侧由于山高坡陡,容易出现滑坡地质灾害。
(2)河流入海口处众多沙洲是由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变慢,河流作用以沉积为主,再加上靠近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影响,使河流流速变得更慢,更有利于泥沙堆积,最终形成多个沙洲。
(3)读图看出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由于河水流速减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得很明显,使河道变得很弯曲,形成河曲地貌;根据所学,河曲处,凹岸受河水侵蚀明显,水体深度较深,凸岸处沉积为主,水体较浅,读图E是凹岸,F是凸岸,因此D正确。
(4)②处属于河曲,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是我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再加位于平原地区,河道弯曲(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洪水渲泄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