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2-14 05: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文)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3年11月7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环渤海地区行业分工指数表(表格上数字为1997年,下数字为2001年),回答1、2题。
天津
河北
山东
辽宁
北京
0.393
0.684
0.785
0.528
0.437
0.908
0.938
0.753
天津
0.688
0.653
0.519
0.691
0.738
0.678
河北
0.387
0.463
0.519
0.530
山东
0.546
0.728
1.与北京产业结构最为相似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天津 B.河北 C.山东 D.辽宁
2.1997~2001年,分工指数的变化说明环渤海地区( )
A.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B.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C.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读我国东部部分省区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3、4题。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江苏
福建
山东
种植业比例



-+



林业比例
-+
·


·
·
·
牧业比例



+-
+-·
·

渔业比例






+·
农业结构变化率%
( 1978~2005年)
36.3
35.19
56.95
20.9
16.37
14.45
52.05
注:“+”代表上升“-”代表下降“·”代表稳定
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3.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具体表现为( )
A.北方农业结构的变化幅度小于南方 B.种植业、林业几乎都呈现下降趋势
C.牧业多为稳中有升 D.渔业比例变化不大
4.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工业、交通等发展占用耕地 B.城市化发展对农产品消费增加
C.大量开发荒山、滩涂等后备土地资源D.外向型农业发展,促进生产调整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6.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8.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9、10题。
9.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上升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0.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减少、退化,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1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恢复和扩大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适量迁移当地居民
C.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4.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①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为(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水电资源
16.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缩小地区差异,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B、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D、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18、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
A、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B、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C、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D、对管道途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19、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自然带分别为 ( )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温热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0、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
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D、我国的湿地仅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
2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北冰洋 B.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
C.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D.主汛期是5月到10月
22.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C.科技发达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23.在农业方面,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注重分析研究各地区特点,下列符合因地制宜生产的是:①坡地较多的地方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 ②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 ③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余热,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24、关于鲁尔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崛起于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 B.战后鲁尔区的所有工业部门都持续迅速发展
C.本地铁矿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发达
25、下列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的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发展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27—28题。
27.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
28、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29、在现代战争中,美军可以利用导航型GPS系统进行(  )
A.精确打击 B.搜寻目标
C.观测敌方工事 D.预报地震
30、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石齐学校2013年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地理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60分,每题2分,答案写到后面的答题卡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二卷 综合题(40分)
二、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31、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平均降水约1 300毫米)由于长期耕作,缺乏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该流域成为美国著名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布局该类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面实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规划后,将带来哪些综合效益?(4分)
 
32、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从该国的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属于_______带和________带(温度带)。
(2)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农业区(带)。
①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3)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海域名称。
⑥______________湾,⑦______________洋。
33、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14分)
材料一 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材料二 东北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和冻土层分布示意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3分)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重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试分析治理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的措施。(4分)
(3)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4)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怎样的?(3分)
 
34.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该地区90年代以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减少,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分析郊区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