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2-14 05: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理)试题
总分 100分 时间 60分钟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有关地理区域基本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区域是地理环境差异的客观反映
B. 区域都有一定范围,形状和明确的界线
C. 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一样
D. 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2——3题。
地 区
总人口
(万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9613
0.638
0.603
6163.2

1625
0.595
-0.054
5408.8

3837
0.721
1.075
1180.0

267
0.607
1.276
159.7
2..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4.制约西北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环境恶化 C.水源不足 D.交通不便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6.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旅游业开发 C.疏通河道 D.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7.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因素是:( ) ①夏季多暴雨 ②黄土土质疏松 ③植被破坏严重 ④春季多大风 ⑤本区地壳大面积的升降运动 ⑥全年降水丰沛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⑤⑥ 9、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B、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在黄河上游 C、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D、治理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措施是工程措施 10、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地形区主要为高原和平原 C、多泥石流破坏公路道路 D、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1、下列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黑吉内云 B、渝贵粤鲁 C、黑鄂湘皖 D、苏沪浙闽 1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
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13-15题
13. 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 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A .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14.“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A .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5.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区分别是( )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
b
156.7
42.3
-----
18.2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清初,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种种原因,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退缩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据此完成16-17题。
16. 洞庭湖区面积不断缩小,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缩小的速度加快。引起该湖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 ③南水北调; ④围湖造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针对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的现状,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下列措施不属于洞庭湖区正确治理措施的是
A. 退湖还田 B. 退耕还林 C. 移民建镇 D. 疏浚河道
18.为缓解能源问题,保障能源供应,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 ( )
A.东部加大开发,实现能源自给 B.中部稳定生产量,提高消费量
C.西部提高生产量,加大输出量 D.引导产业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
19、“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B.不利于扩大相关产业
C.有利于水污染的治理 D.不利于提高经济收入
20.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
B.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接收地
C.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D.不发达地区接收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 (40分)
21.(12分)材料一: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中国的“制造业之都”,产品远销国内外。石龙镇面积13.83平方千米,有生产企业1000多家,是东莞制造业的标志性地区之一。近年来,小五金、玩具、服装、制鞋、皮革等企业大量外迁,惠州等地成为主要迁入地。
材料二:2007年东莞与惠州相关数据比较

人口
(万人)
面积
(万平方千米)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最低工资标准
(元/人·月)
工业用地最低出让金
(元/平方米·年)
东莞
1751
0.25
3151
770
384
惠州
350
1.12
1085
600
144
(1)从区位因素角度,说明东莞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产业转移对其迁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3)列举迁入地为吸引产业向其转移应采取的措施。(4分)


22..读图和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中美两国签订了农业协定,中国首次同意从美国进口小麦,这个历史性文件的签订曾经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美国是一个盛产小麦的国家,小麦生产量可达6 000 7)"吨,其中一半要出口。
(1)美国小麦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
图中所示的代号中主要种植冬小麦的是 ,
主要种植春小麦的是 。(3分)
(2)图中字母B是 (农业带);
字母G是 带,该作物分布在此的原因
是 (3分)。
(3)A. B. C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H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分)
(4)问答:从地形、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8分)
答:① ;
② ;
③ ;
④ 。
23. 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
天然气
优点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4分)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 ) (双项选择)(2分)
增加就业机会 B. 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C. 改善生态环境 D. 减少财政收入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哪些?(2分)
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 方面考虑?(4分)
一、选择题答案:(60分)

题号









10
答案
A
B
B
C
A
A
C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B
D
A
D
A
D
二、综合题(40分)
22.(16分)
(1)温蒂大陆性气候区 C A
(2)玉米带 棉花带 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夏季降水较少
(3)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 4)地形: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
土壤:黑土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最求经济效益,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