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以一二·九运动为例,认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
高涨。
3、了解西安事变的基本概况,探究西安事变和平
解决的历史作用。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世界
日本的“大陆政策”
(1)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4)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小日本,大野心!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1.背景: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剿共!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沈
阳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3.蒋介石态度: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柳条湖
无论日本人做什么,都不抵抗!
攘外必先安内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共产党威胁更大
寄希望于国联
以损失东北换取今后的安宁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年8月16日)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2、九一八事变过程: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策动者:日本关东军
(3)过程:借口:制造柳条湖事件;
①日军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
②日军扩大侵略占领东三省
③1932年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5.影响: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1-1937:局部抗战
1937-1945:全面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4.结果:占领沈阳 . 东三省迅速沦陷
1931—1945
占领东三省
沈阳
●长春
占领沈阳
占领东三省
拿活人做实验
万人坑
刺杀幼童之后,
焚烧掩盖罪证
恶名昭彰的713部队
(1)表现:蒋介石令东北军撤出东北。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2)结果: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4个月内东北全部沦陷。
6、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3)伪满洲国的建立
日本美化侵略行径的伪满洲国宣传画
时间:1932年
地点:长春
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皇帝:溥仪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4)殖民统治
屠杀无辜人民
掠夺战略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日军屠杀东北人民
拿中国活人做解剖实验
拿中国活人做细菌实验
日军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
铁蹄践踏我东北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国民党:避免冲突,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共产党: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人民群众:1936年初,东北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7、局部抗战
“与城偕亡”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最终东北的结果是……
《松花江上》歌词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夹在关内 流浪……
1.建立伪满洲国
2.屠杀无辜人民
3.掠夺战略资源
4.进行奴化教育
5.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概括日军侵华罪行:
一二八事变
1.目的:1932.1.28 日本进攻上海,并迫使南京政府屈服
2.领导:蔡廷锴、蒋光鼐
3.结果:1932年5月,经英、美、法三国调停,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可在上海闸北驻军。7月中旬,日军全部撤离。
4.启示:九一八事变不是偶然,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
日军侵占区
1933年
侵占区
1935年
华北五省
自治区
1932年,一二八事变
进攻上海
1933年,热河事变
攻占山海关和热河。
1935年,华北事变
策划“华北自治运动”。
平津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长城抗战: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之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背景:①日本侵略伸向华北,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华北危机 ②国民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
2.时间:1935 12 9 (主力:学生)
3.口号:“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4.结果: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手举大旗标语,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反对华北自治”
2、华北危机(华北事变)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不抵抗,要剿共!
5.形式:示威游行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中国共产党:
1.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爱国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运动救国。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1935年8月《八一宣言》
1935年8月
《八一宣言》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6.影响: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②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本妥协的政策
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主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
词:田汉;曲:聂耳
1935年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性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直接:“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违背国情民意
(3)客观: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936年12月11日,再赴华清池向蒋介石哭谏,毫无结果。“我真怒了!你这个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张学良
(4)主观: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热忱。
1.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委员长,我们应该联共抗日。
激烈的争辩
苦口婆心的劝谏
声泪俱下的哭谏
“攘外必先安内”
“兵谏”
我不!你们不听我话是吧?那行,我去西安亲自盯着你们打!
①时 间:1936年12月12日
③目 的: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②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⑥结 果: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参与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性 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⑤经 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2.经过
兵谏亭(捉蒋亭)
日本
英美
何应钦:亲日派
宋美龄亲美派
各 方 态 度
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
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日本
讨伐张学良,至蒋介石于死地。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置蒋介石于死地,并取而代之。
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想办法争取放蒋。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抉择:是“杀蒋”?还是“放蒋”
国家内乱
日本进一步侵华
联共抗日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继续剿共
而非抗日
态度: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原因:中共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谈判代表: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毛泽东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3.意义: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蒋介石夫妇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合影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被软禁
解放战争后:继续被软禁
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
1995年:侨居美国
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后:被撤职,被迫出国
1937年12月:偷回国,被软禁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及其秘书、卫士和家人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
家国情怀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
课堂延伸:
国共关系
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已经有过两次大的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实践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当前,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期待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西安
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
制造者:日本关东军
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伪满洲国(溥仪)和局部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间:1935年12月9日; 地点:北平
意义: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经过: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周恩来)
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小结
国民党
剿共
共产党
武装反抗
国共矛盾为主
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急
“攘外必先安内”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2022·广西南宁·二模)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有35个师团部署在中国,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
B.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日本法西斯主义
C.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2019·广西·中考真题)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说:“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这场“民族解放斗争”的起点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D
A
3.(2022·广西贺州·模拟预测)下图是1936年8月,优秀共产党员赵一曼在黑龙江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前,写给未满8岁儿子的遗书——“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就义的背景是( )
A.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 B.七七事变爆发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百团大战胜利
4.(2021·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一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间接也影响到全世界的历史。”这里的“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指的是(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全国一致反对国民党统治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