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理)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燃料是
A.煤 B.油 C.天然气 D.氢气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A.温度和压强 B.反应物的浓度 C.反应物的性质 D.催化剂
3.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4.当可逆反应2SO2+O2 2SO3达到一定限度后通入18O2,过一段时间18O存在于
A. SO3 和O2 中 B. SO3 和SO2 中 C. SO3, SO2和O2 中 D. SO2 和O2 中
5.按下列实验方法能够达到要求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出25.20gNaCl晶体
C.用pH试纸测得某碱溶液的pH为12.7 D.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出14.08mLNaOH溶液
6.足量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由于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并不影响氢气产生的总量,可以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MgO B.NaOH C.K2CO3 D.CH3COONa
7.已知H-H、Cl-Cl和H-Cl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243 kJ·mol-1和431 kJ·mol-1,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2mol H-Cl 时的热效应△H等于 A.-183 kJ·mol-1 B. -91.5kJ·mol-1 C. +183kJ·mol-1 D. + 91.5kJ·mol-1
8.下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H2SO4
KNO3
BaSO4
HClO4
弱电解质
CaCO3
HClO
HClO
NH3
非电解质
NH3
SO2
H2O
C2H5OH
9.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热可表示为:H+(aq) + OH-(aq)H2O(l) ΔH= 一57.3kJ/mol
以下4个化学方程式中,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②H2SO4(aq)+Ba(OH)2(aq)=BaSO4(aq)+2H2O(l)
③NH3·H2O(aq)+HCl=NH4Cl(aq)+H2O(l)
④NH3·H2O(aq)+CH3COOH(aq)=CH3COONH4(aq)+H2O(l)
其中反应热为57.3kJ/mol的是
A.①② B.③ C.④ D.均不符合
1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A.2H2(g)+O2(g)= =2H2O(l);△H1 2H2(g)+O2(g)==2H2O(g);△H2
B.S(g)+O2(g)==SO2 (1);△H1 S(s)+O2(g)==SO2(1);△H2
C.C(s)+O2(g)==CO(g);△H1 C(s)+O2(g) ==CO2(g);△H2
D.H2(g)+Cl2(g)==2HCl(g);△H1 H2(g)+Cl2(g)==2HCl(g);△H2
12.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
B.常温下,测得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4
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4
D.常温下,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
1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 + NO2 CO2 + NO 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1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pH = 4.5的番茄汁中c(H+)是pH = 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1.0×10-3mol/L盐酸的pH = 3.0,1.0×10-8mol/L盐酸的pH =8.0
D.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溶液的pH =11
16.已知4NH3 +5 O2 ====4NO + 6H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
则正确的关系是
A.4/5v(NH3) === v(O2) B. 5/6v(O2) === v(H2O)
C. 2/3v(NH3) === v(H2O) D. 4/5 v(O2) === v(NO)
17.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2NH3(g) ΔH=-92.6 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①
1
3
0
放出热量:23.15kJ
②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 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
温度
T K
(T+10) K
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
t5
c(A)/mol·L-1
6
3
2
2
2.2
c(B)/mol·L-1
5
3.5
3
3
3.1
c(C)/mol·L-1
1
2.5
3
3
2.9
18.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9.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向3KSCN+FeCl3Fe(SCN)3+3KCl的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颜色变浅
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常温下,反应为熵增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20.有相同pH的三种酸HX、HY、HZ的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pH的变化值依次增大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X、HY、HZ B.HZ、HY、HX
C.HX、HZ、HY D.HY、HZ、HX
21. 25℃时1体积pH=2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 9 B. 10 C. 11 D. 12
22.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在pH = 12的溶液中,、Cl-、、可以大量共存
B.在pH= 0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C.由0.1 mo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
D.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c( OH-)= c(H+)
23.已知:Fe2O3(s)+C(s)=CO2(g)+2Fe(s)△H=+234.1 kJ·mol-1
C(s)+O2(g)=CO2(g)△H=-393.5 kJ·mol-1,则2 Fe(s)+O2(g)=
Fe2O3(s)的△H是
A.-824.4 kJ·mol-1 B.-627.6 kJ·mol-1
C.-744.7 kJ·mol-1 D.-169.4 kJ ·mol-1
2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在温度为T K和(T+10) K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
B.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增大
C.在t3时刻,若增大压强,则A的转化率减小
D.在t2~t3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s)
高二理科班化学科期中考试答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共七道题 )
25(5分)(1).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滴定管:
(2)下图是某些仪器的一部分,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填写序号(A、B、C):
A B C
中和热的测定: ;量取9.2ml液体: ;NaOH浓度的测定:
26.(10分)已知反应A(g)+B(g) C(g) + D(g) △H<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 __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的是否有影响?
(4)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 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反应的活化能 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7.(10分)(1)25℃时,0.05mol/LH2SO4溶液的pH=___ _ _;
0.5mol/LBa(OH)2溶液中pH=___ _。
(2)在温度T时,某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3,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10-4mol/L,则溶液中c(OH-)= mol/L;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mol/L。
28.(8分)某学生用物质的量的浓度为a mol/L的标准NaOH去测定V mL HCl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眼睛 ;
(2)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是: ;
(3) 下图是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
c (HCl) =
(4)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的HCl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是
A、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
B、滴定终点后溶液颜色迅速变回原来的颜色;
C、滴定前仰视,滴定终了平视;
D、实验前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E、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
29.(6分)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
A、B、C、D、E、F的起始加入量分别为2mol、1mol、0mol、Xmol、Ymol、Zmol,两边反应达平衡后,隔板恰好在正中间位置。
(1)恒温时,若向左边容器中充入0.3molHe,则右边容器内的平衡向 _ ____ 移动(填“左”、“右”或“不”)。
(2)恒温时,若向左边容器中通入的不是He,而是2molA和1molB的气体,与原平衡相比,C的体积分数_ 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右边容器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
__ __ 。
30、(6分)(1)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当1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4kJ,试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现有0.2 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且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三.计算题(共7分)
31.(7分)某温度下将1mol A 和2.5mol B的混合气体通入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A的物质的量为0.2mol。求:(1)平衡时A的转化率。(2)此温度下反应A (g) + 3 B (g) 2 C (g)的平衡常数。
20. 在4 L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 2C(g)+xD(g) ,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D的浓度为
0.5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3 B.A的转化率为50% C.平衡时B的浓度为1.5 mol·L-122. 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中,前者一定小于后者的是
A.纯水在25℃和100℃时的pH
B.在相同温度时,10mL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0mL 0.01mol?L-1的醋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
C.用溶液分别中和pH、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所消耗 溶液的体积
D.相同温度下,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常数
(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 2Fe(s)+3CO2(g) △H=—24.8 kJ·mol-1
3Fe2O3 (s)+ CO(g)==2Fe3O4(s)+ CO2(g) △H=—47.4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 kJ·mol-1
写出CO(g)还原FeO(s)得到Fe (s)体和CO2(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3.(5分)已知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量,请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又已知1mol液态水变成气态时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6.(6分)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mol H2,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
合成氨反应,2 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40%,求:
(1)用H2表示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2)NH3的平衡浓度
27.(14分)I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温度/℃
25
t1
t2
Kw
1×10-14
a
1×10-12
(1)若25< t1< t2,则a 1×10-14(填“<”、“>”或 “=”)。
(2)在t1℃下,pH=10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为 。
(3)在t2℃下,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硫酸溶液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溶液的pH=2,则V1︰V2 =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3.(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研究。
请回答:
(1)用上述装置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 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 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以生成9.0 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t1>t2。
序号
V(H2SO4)/mL
c(H2SO4)/mol·L-1
t/s
Ⅰ
40
1
t1
Ⅱ
40
4
t2
比较实验Ⅰ和Ⅱ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③ 若将锌片换成含粗锌片,且控制其他条件使其与上述实验完全一致,所测得的反应速率均大于上述实验的数据。粗锌片中所含杂质可能是(填序号) 。
a.石墨 b.银 c.铜 d.沙粒(二氧化硅)
(2)用上述装置验证生铁在潮湿空气中会发生吸氧腐蚀。生铁放在烧瓶中,则
① 圆底烧瓶中的试剂可选用(填序号) 。
a.NaOH溶液 b.C2H5OH c.NaCl溶液 d.稀硫酸
② 能证明生铁在潮湿空气中会发生吸氧腐蚀的现象是 。
23.下列变化为放热反应的是( )
A. H2O(g)=H2O(l) △H= -44.0 KJ/mol
B. 2HI(g)=H2(g)+I2(g) △H= +14.9 KJ/mol
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3、25℃和1.01×105 Pa时,反应2N2O5(g)= 4NO2(g)+O2(g); △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13.有相同pH的三种酸HX、HY、HZ的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pH的变化值依次增大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Y、HZ B.HZ、HY、HX
C.HX、HZ、HY D.HY、HZ、HX
14.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
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
B.常温下,测得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4
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4
D.常温下,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
15.已知4NH3 +5 O2 ====4NO + 6H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4/5v(NH3) === v(O2) B. 5/6v(O2) === v(H2O)
C. 2/3v(NH3) === v(H2O) D. 4/5 v(O2) === v(NO)
16.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 、v(C)表示。已知v(A)、v(B) 、v(C)之间有以下关系2 v(B)=3 v(A),3 v(C)=2 v(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2A+3B=2C B.A+3B=2C
C. 3A+B=2C D.A+B=C
1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逆(NH3)=3v正(H2O)
19.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H2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H2
C.两者产生等量的H2 D.无法比较产生H2的量
20.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NH4+ SO42- NO3
18.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5%
C.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5、放热反应一定是( )
反应物总能量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关系应视具体反应而定
7.在反应3H2 + N2 2NH3 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 / 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 / (L.s),则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
A、0.44s B、1s C、0.33s D、2s
11.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反应A+B==2C+2D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最快的是( )
A.V(A)==0.15 mol·L-1·S-1 B.V(B)==0.6 mol·L-1·S-1
C.V(C) ==0.4 mol·L-1·S-1 D.V(D)==0.45 mol·L-1·S-1
16.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7.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3.(14分) 反应aA(g)+bB(g)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
(3)第一次平衡时的平衡平衡常数为KI,其值是 。(保留二位小数)?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
(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
24(13分)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0)为0.50 mol/L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则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二位小数)
(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已知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CCl4,并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则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ΔH=+50.5 kJ/mol,活化能Ea=90.4 kJ/mol。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
(4)该反应的ΔS 0(填“>”、“<”或“=”)。在 (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5)通过比色分析得到30℃时(t-Bu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