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3 00: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 , 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 , 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 . 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2、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应( )
A. 大于100mm B. 略大于50mm C. 小于50mm D. 恰好等于50mm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2.5 cm B.10 cm C.7.5 cm D.4.5 cm
4、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5.3.2-10甲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那么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的可能是图乙中的( )
5、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
(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集邮爱好者观察集邮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1)(2) B.(2)(3) C.(1)(4) D.(2)(4)
6、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7、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8、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9、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
B. 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 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如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就是很厚的透镜 B. 凹透镜就是很薄的透镜
C. 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D. 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1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的做法是(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1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像形成于(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觉中枢
15、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是为了(  )
A. 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B. 可以增大物体的视觉,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宇宙世界
C. 可以增大物镜的焦距,能看清更远处的物体
D. 可以更美观
二、填空题。
16、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该眼镜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17、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   (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   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   ,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   (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18、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的装置,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
(1)蜡烛在10 cm刻度线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蜡烛在30 cm刻度线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蜡烛在40 cm刻度线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19、人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 __ ,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 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 __(填“实”或“虚”)像.
20、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又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镜片代替。
2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
(2)其中,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22、热爱科学的小华从舅舅那得到一个新年礼物,一个制作精美的透镜,爱不释手的她不舍得用手摸,她拿起透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到远处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哦!我知道了,这是一个   (凸/凹)透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    。
23、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移动。为了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以将蜡烛向 移动,或者将凸透镜向 移动。
三、作图题。
25、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2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a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或者将凸透镜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次所成的像比上一次要    (选填“大”或“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b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
五、计算类综合题。
27、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 , 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 , 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 . 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2、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应( )
A. 大于100mm B. 略大于50mm C. 小于50mm D. 恰好等于50mm
【答案】B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2.5 cm B.10 cm C.7.5 cm D.4.5 cm
【答案】D
4、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5.3.2-10甲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那么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的可能是图乙中的( )
【答案】A
5、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
(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集邮爱好者观察集邮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1)(2) B.(2)(3) C.(1)(4) D.(2)(4)
【答案】D
6、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C
7、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答案】D
8、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9、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
B. 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 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10、如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答案】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就是很厚的透镜 B. 凹透镜就是很薄的透镜
C. 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D. 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
【答案】D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1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的做法是(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答案】B
1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像形成于(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觉中枢
【答案】B
15、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是为了(  )
A. 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B. 可以增大物体的视觉,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宇宙世界
C. 可以增大物镜的焦距,能看清更远处的物体
D. 可以更美观
【答案】A
二、填空题。
16、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该眼镜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答案】凹;发散。
17、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   (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   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   ,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   (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答案】大于;缩小;大;凸。
18、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的装置,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
(1)蜡烛在10 cm刻度线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蜡烛在30 cm刻度线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蜡烛在40 cm刻度线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答案】缩小 放大 正立
19、人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 __ ,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 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 __(填“实”或“虚”)像.
【答案】凸透镜 会聚 实
20、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又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镜片代替。
【答案】倒立、缩小;1倍焦距以内;放大;远视镜
2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
(2)其中,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答案】(1)A (2)远视眼 (3)C
22、热爱科学的小华从舅舅那得到一个新年礼物,一个制作精美的透镜,爱不释手的她不舍得用手摸,她拿起透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到远处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哦!我知道了,这是一个   (凸/凹)透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    。
【答案】凸;靠近书上的字,看到字被放大了。
23、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方案】缩小;减小。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移动。为了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以将蜡烛向 移动,或者将凸透镜向 移动。
【答案】上 上 下
三、作图题。
25、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
【答案】如图:
四、实验探究题。
2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a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或者将凸透镜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次所成的像比上一次要    (选填“大”或“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b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
【答案】上;下;放大;左;小;左
五、计算类综合题。
27、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答案】(1)A; (2)C;
(3)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646m;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1h。
【解析】(1)由于放映机成像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要让像(即胶片)更亮一些,需要用到凹面镜聚光,故C、D是不对的;灯泡放在胶片的左侧,以使得胶片更亮,故A正确;
(2)由于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说明胶片放置时放反了,则随之而来的声音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声音了,C是不可能出现的,应该选C。
(3)①欲求胶片的总长度,则根据体积相等的原理可知胶片密绕时的总体积等于展开时的总体积,
即:HL×16mm=[π( )2﹣π( )2]×16mm,
将H=0.14mm代入解之得:L=646m。
②由于每幅画面是7.5mm,故正常放映的速度为:
v==180mm/s=0.18m/s,故这盘胶片正常连续放映的时间为:
t==3589s=59.8min≈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