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作品阅读之叙事特色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作品阅读之叙事特色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1 21:4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文学类作品阅读之叙事特色
高考答题错因分析
萧红《呼兰河传(节选)》
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答题情况:
1.乱凑答案,答非所问;
2.答案不全面,或仅答出一个要点,或只笼统地回答“叙
述上特色鲜明,使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
使故事显得真实,顺序清楚、流畅”等。
错因分析:
1.不清楚“叙述特征”概念;
2.不会利用已知、已学、已考内容。
(应当联系必修教材的小说、《外国小说欣赏》专题知识、
高考题模拟题)
萧红《呼兰河传(节选)》
参考答案: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通过
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按照时
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注重场景的
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概念分析与答题方向
“叙述特征”又称叙事特色、叙事技巧等,有些试卷直接问
“小说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这涉及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作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英国
作家格雷厄姆说:“对于小说家来说,如何开头常常比如何结
尾更难把握。”因为开头就意味着作家确定讲故事的方式,涉
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余华曾说,当他费尽心机写下《活着》第
一句,他才确定了写作的把握性。
《活着》开头第一句:“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
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
这一句确定了什么?
(1)第一人称限知视角(2)叙事者身份(3)回忆(4)叙述腔调
答题方向
(一)叙事人称
(二)叙事角度
(三)叙事顺序
(四)情节安排技巧
(五)呈现故事的形式
叙事人称与视角
小说的叙事角度决定了故事的讲述方式和进程。
常见的叙事角度包括: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第三人称限
知叙事、第二人称叙事、主要人物第一人称叙事、次
要人物第一人称叙事,以及上述叙事方式的组合体。
难在讲故事对于读者非常重要,因为叙事的角度限制
了读者对于小说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一)叙述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
距离;便于抒发感情、发表评论、描写心理。但只能局限于叙
述人的所见所闻。如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
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比较少见,如严歌苓《扶桑》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
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流行小说多数采用。
4、两种人称,故事套故事: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活
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