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月光曲》第一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月光曲》第一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1 21: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3 月 光 曲
(第一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播放乐曲 导入课题
学习任务一
导入新课
大家听了这首乐曲,最想知道什么?
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关于它的创作,有一个传说。
关于贝多芬,你们有哪些了解?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1778年第一次登台演出,1792年定居维也纳。1796年起听觉衰弱,晚年两耳失聪,只能通过笔谈与人交流。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交流资料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二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说说课文大致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lái

yīn

máng

chún

jiàn



táo
检查字词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注意点的写法
注意竖弯钩的写法
“阝”不要写成“卩”
请大家认真摘抄课文中描写月亮的短语,并试着选择一两个短语写一两句话。
认真摘抄
请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创作《月光曲》
的故事是传说
( )
1
为穷兄妹俩
演奏钢琴曲( )
2~7
即兴创作
《月光曲》( )
8~9
奔回客店记录
《月光曲》
( )
10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根据思维导图,请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聚焦对话 交流体会
学习任务三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 ”画出人物的三次对话,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盲姑娘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特别热爱音乐
体会到盲姑娘善解人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热爱音乐的无奈和淡淡的凄楚。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通过对话,联系上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穷兄妹俩的手足之情深深感动了贝多芬。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人民非常同情,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惊讶、吃惊
真诚、同情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哇
感情多深哪
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弹奏技巧的高超。
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情感表现得充分。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表示猜想,语调稍长一些。
表示肯定,语调急促一些。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如果你是贝多芬,你此时此刻会怎么想?为什么贝多芬愿意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一个盲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不就是知音吗?知音难得啊!贝多芬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于是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就这样,从被琴声触动,到被兄妹俩感动,最后激动地创作,《月光曲》诞生了,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音乐的魅力。
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认真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完成分层作业单。
自主作业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