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梅兰芳蓄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0: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梅兰芳蓄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梅兰芳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演戏天资并不见佳,可他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千方百计地扬长避短,终成一代名家。梅兰芳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除演戏之外,他还是一位满腔热枕的爱国者。
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优秀的艺术形式之一。京剧里面有4种人物类型,也叫四大行当,他们分别是生、
旦、净、丑。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贵妃醉酒
梅兰芳剧照
初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在文中找出写“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段落,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是留着胡须的。
蓄须 被迫 租界 纠缠 邀请 扰乱
拒绝 签订 宁可 要求 妄想
认读词语

要求 要挟(yāo)
只要 重要(yào)

宁静、息事宁人(níng)
宁可、宁死不屈(nìng)
多音字
时间 日本人的做法 梅兰芳想到的办法 梅兰芳遇到的困难
时间+· 日本人的做法 梅兰芳想到的办法 梅兰芳遇到的困难
1937- 1938 纠缠 藏身租借 远避香港 不能演出
不能登台
1941.12 逼迫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要求 打针装病 差点丢了性命
梅兰芳拒演的决心越来越强,
遇 到的危险也在不断升级。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品读句段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命、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因为他是一位爱国者,他不想给侵略者演出。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处境艰难,选择“蓄须明志”突出他的民族气节。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梅兰芳也没有向敌人低头,也没有丧失爱国情怀。
用“无论……都……”“宁可……也不……”写句子。
无论 都 。
准时到校上课
刮风还是下雨,他
宁可 也不 。
吃垃圾食品
饿着肚子,

关联词语
表现了他视国家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要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迫害
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无法维持
设法生病,忍受痛苦,险些丧命
遇到危险和困难
梅兰芳
高超的表演艺术
高尚的民族气节
喜爱 敬佩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从事业到生活,再到生命,梅兰芳始终把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言行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民族气节。难怪人们这样说——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品读句段
怎么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呢?用上这些词语,尝试加上原因,将拒演方法、困难和危险连起来说一说。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用上:“不惜 甚至 直到 宁可……也不……”
例: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藏身租界,深居简出,不惜蓄须明志,宁可卖房度日,也不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甚至自伤身体,差点丢了性命。直到抗战胜利,他才重回舞台。充分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
我们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学习第四单元,知道了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大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总结
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




扩展题目法
摘句归纳法
理清起因、
经过、结果
段意串联法
方法总结
自主阅读
《难忘的一课》中的台湾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呢?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我”看到年轻的台湾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年轻的台湾教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体会课文中深厚的爱国之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唐·杜牧《泊秦淮》
爱国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