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1 22: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1课时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
4、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方向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 录
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01
02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03
导入:3分钟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浙江省青田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地理要素?
自然要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丘陵为主)、水文(水稻田中的水流、山间河流等)、生物(水稻、鱼)、土壤(水稻土)等;
人文要素:农业(水稻种植与养鱼)、人口(农业劳动力\农户)等;
区域 的要素包括哪些?区域要素分类?区域要素之间的 关系,直接还是间接的?区域具有什么特性影响区域发展?
区域差异从哪些方面考虑?区域关联通过什么实现?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有什么关系?有哪些案例?你能举出身边的案例吗?
思:10分钟
活动一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案例1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要素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画区域关联图。
案例2区域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
三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议:5分钟
区域整体性
01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1)分类
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②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2)表现: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思考
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培田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1、地貌、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等
2、文化、建筑等
2.区域整体性表现
(1) 区域内各类要素是④___________的,有些是⑤_______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相互影响
直接
a.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b.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主要表现
间接影响
环境保护法控制了污染企业的数量和分布,污染物的排放
(2)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⑥___________,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⑦_______。
相互制约
发展
2.区域整体性表现
【案例】: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田共生系统。
【案例】: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或农业得以发展。

水稻
提供氧气有机物
鱼粪肥田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议展评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气候: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利用: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
分配:严格的用水制度。(按照食用——淋浴——洗衣、洗器皿——灌溉果园和农田顺序使用,避免浪费)
独特的农业灌溉系统:法拉吉--宝贵的水源---形成了独特布局---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思考
02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水平
文化习俗差异
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差异
自然要素差异
人文要素差异
区域间流动
区域关联
自然要素: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移,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流动。
人文要素: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域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3、区域要素决定方向
要素
种类
强度
改变生产方式
影响发展方向
方向
改变生活方式
案例1: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 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1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要素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画区域关联图。
市场需求
游客增多
收入提高
吸引民工回流
议展评
区域关联图
稻和渔
农户
稻鱼共生系
统的延续
家乡
收入提高
城市
需求增加
回流
市场
产品
务工
促进发展
体验农事活动增加
促进城市化
促进城市化
议展评
案例2:
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议展评
三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案例2:
北京全国中心--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创新
天津--制造基地
河北--物流 生态、试验区
2、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北京为河北天津提供产业与技术
天津为北京提供产品,为河北提供产业与技术
河北为北京天津提供医院、劳动力与农副产品
议展评
典型案例
不同地区采取的精准扶贫方式并不相同。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主要以易地搬迁扶贫为主,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就业扶贫为主。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14@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主体功能区差异 C.人口数量的差异 D.地理环境的差异

[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大巴山区附近,地形以山地为主,当地地理环境较恶劣,可通过易地搬迁促进经济发展;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地处平原地区,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与主体功能区差异、人口数量差异等关系不大;两地均为贫困区,经济水平差异不大。
2.巴中市巴州区精准扶贫方式主要为易地搬迁,新选址应优先考虑( @16@ )。
①地形地质 ②能源资源 ③交通及通信 ④市场规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大巴山区附近,地形以山地为主,当地地理环境较恶劣,可通过易地搬迁促进经济发展;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地处平原地区,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与主体功能区差异、人口数量差异等关系不大;两地均为贫困区,经济水平差异不大。

典型案例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2课时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
4、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方向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 录
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01
02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03
导入:3分钟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浙江省青田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地理要素?
自然要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丘陵为主)、水文(水稻田中的水流、山间河流等)、生物(水稻、鱼)、土壤(水稻土)等;
人文要素:农业(水稻种植与养鱼)、人口(农业劳动力\农户)等;
区域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哪些?需要研究哪些?
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相同点和差异分别有哪些?自然方面(气候、纬度位置、土壤、水系等)、农业、工业方面?区域怎么关联的能否画出区域关联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仓地位为什么下降了?粮仓地位让位给了哪个平原?
能举出自己周边有哪些与南方不同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思:10分钟
活动一 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1、两个地区的共同点是什么?
2、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哪些差异?
3、两个地方的人文方面有哪些差异(农业、工业)?
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5、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
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7、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可以为松嫩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帮助?松嫩平原可以为长江三角洲提供哪些发展资源?
议:5分钟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03
(1)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2)考虑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调整人类活动
1.区域发展要求——必须因地制宜
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
(1)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分析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3.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1、两个地区的共同点是什么?
2、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哪些差异?
3、两个地方的人文方面有哪些差异(农业、工业)?
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5、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
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7、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可以为松嫩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帮助?松嫩平原可以为长江三角洲提供哪些发展资源?
议展评
1、两个地区的共同点是什么?
①长三角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们的东部季风区
议展评
2、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哪些差异?
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耕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位于北纬30°~33°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然也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议展评
3、两个地方的人文方面有哪些差异?---农业
区域 农业生产
条 件 耕作业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其他部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水热条件良好,河湖水面广
水热条件相对较差;西部草原分布广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议展评
综合性
重化
3、两个地方的人文方面有哪些差异?---工业
议展评
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5、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纬度位置
长三角河网密布,耕地支离破碎,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粮仓地位下降,棉花基地下降
松嫩平原河网稀疏,耕地集中连片,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粮仓地位上升。
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较多,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长江三角洲各地的年降水量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既受季风影响,又受地形影响。
议展评
7、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可以为松嫩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帮助?松嫩平原可以为长江三角洲提供哪些发展资源?
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提供煤炭、钢铁、
粮食等
议展评
小结: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区域差异与关联
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16和图1.17)。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议展评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槽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面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北方:屋顶坡小,降水少;进深小,冬季需要光照
南方:坡大,降水多利于排水;利于通风、透气、散热
议展评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议展评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②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活动:我国南北方住宅楼的差异
①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②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议展评
知识总结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自然 条件 气候条件
耕地条件
矿产资源
农业 生产 耕作类型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工业 生产 发展方向
30°N ~ 33°N附近
43°N~48°N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贫乏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解析]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位于中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矿产资源缺乏,能源尤其短缺。

典型案例
4.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22@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①对;著名的侨乡,②对;国家政策支持,③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

典型案例
5.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 D.丁—黄土高原
6.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下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5-6题。


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