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8页,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很大,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下左图为太阳大气层的温度变化图,右表为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某时段太阳活动综述,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太阳黑子位于太阳的( )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2.左图中太阳大气层的温度( )
A.从里向外降低 B.光球层持续升高 C.色球层变化最大 D.日冕层底部变化最大
3.右表太阳活动综述反映出该时段( )
A.太阳黑子活动增多 B.海轮上指南针指向失准
C.太阳耀斑强烈爆发 D.地球上短波通信受干扰小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
读下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蓝巨星属于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5.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条件差 ②宇宙环境不安全 ③体积太小 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天象可能是月全食(红月亮)巧遇超级月亮。2021年5月26日10时,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的最近点,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月亮;当天19时14分,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月全食。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月全食”天文景观涉及的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 )
A.恒星、行星、行星 B.恒星、行星、卫星
C.卫星、行星、行星 D.恒星、卫星、行星
7.图示天体( )
A.均位于地月系 B.均位于太阳系
C.地球质量最大 D.自身发光的是太阳和月球
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下列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
A.重庆 B.郑州 C.广州 D.北京
9.贵阳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
C.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D.纬度低,晴朗天气多
下图为某海岸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图示海岸地貌中,最早形成的是( )
A.海蚀柱 B.海蚀崖 C.海蚀拱桥 D.海蚀平台
11.图中海蚀拱桥最终会坍塌,主要是由于( )
A.岩石硬度小 B.冰川侵蚀强 C.受台风影响 D.不断被海浪侵蚀
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13.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面四幅为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图示地貌依次为( )
A.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
B.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
C.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
D.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
15.造成丙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图左为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右为该河流某处横截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图左河流地貌的塑造,主要源于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堆积作用④溶蚀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图右所示横截面与图左河流地貌对应合理的是( )
A.T一甲一凹岸 B.T一乙一凸岸 C.P一丁一凹岸 D.P一丙一凸岸
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河谷割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河漫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19.河流阶地( )
A.由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 B.洪水期淹没,枯水期出露
C.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 D.对称分布在河谷两侧
2019年,《中国机长》在各大电影院热映。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驾驶的飞机在大气层中发生的一系列状况。据此完成下面20-23小题。
20.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21.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22.下列关于高层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气密度很大②空气中有若干电离层③海拔高度在12~50km④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若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说明此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
A.高层大气 B.臭氧层 C.对流层 D.平流层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24-25小题。
24.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5.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下图示意),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域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室内的问题探究。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
(3)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表现为:_______。
(4)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变
27.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7年10月28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
C.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________
28.(12分)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按东、西半球部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___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
(4)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
29.(14分)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
(3)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4)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____。
地理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D 6.B 7.B 8.A 9.C 10.B 11.D 12.B 13.D
14.C 15.D 16.C 17.A 18.D 19.C 20.B 21.C 22.D 23.C 24.C 25.A
26. (古)生物化石 沉积 古生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海洋 陆地
27. 热岛 由郊区吹向城区 A 城区(气温高)空气做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28.(1) 西 6
(2) 北 60゜E
(3)11
(4)69゜
29.(1) 土星 地球
(2)中生
(3) 日冕 黑子
(4) 地壳 古登堡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