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4:30: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梅岭三章》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说起陈毅元帅,大家会想到什么?
陈毅同志,1901年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49年以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1972年1月4日因病逝世。
陈毅同志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还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便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也是他宁折不弯、坚韧不拔、品德高尚、遇挫弥坚的化身。
设计意图:对于陈毅的身份介绍,教师可自行补充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陈毅其人,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夯实基础
1.背景简介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
2.理解标题、小序
(1)理解标题
“梅岭”,即大庾岭,是诗人当时被围困之地。“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2)你从小序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序具体交待了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缘由等——《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在最艰难困苦、“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的一组绝命诗。“得诗”说明作者从容、镇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通读诗歌,读懂诗意。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三首诗歌,说一说三首诗歌的大意。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诗歌,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根据注释和日常积累,翻译全诗,揣摩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3)试着将每一首诗的大意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3.成果展示
(1)朗读诗歌,教师相机点拨字音字义:
丛莽(mǎng) 旌(jīng)旗 阎(yán)罗
当(dàng)纸钱 即(jí)为(wéi)家
(2)概括大意: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教师点拨: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三首诗共用同一诗题,形式上相对完整独立;内容上相互关联,围绕“断头”构想,扣住“意如何”展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从自己写到战友,诗意层层深化、拓展。三首诗共同组成了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的组诗。
设计意图:了解诗意,形成整体认识,为后续的研读诗歌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一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诗歌,诗歌的艺术,重在意象的选择和字词的选用,以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感。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探究任务
从意象和词语中,品读诗歌情感。
2.探究过程
(1)全班分为4/6组,奇数组进行意象探究,偶数组进行炼字探究。
(2)自由朗读课文,根据小组探究任务,圈画相对应的关键词,并批注其含义或表达效果。
(3)小组内分享交流,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汇报展示。
3.成果展示
(1)意象:
第一章:泉台、旧部、旌旗、阎罗——表现了诗人对敌人的仇恨,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精神。
第二章:捷报、纸钱——对战友们的嘱咐,寄希望于后继者们,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
“捷报”、“纸钱”,反映了诗人即使面临死亡,也依然要勉励自己的后继者们,继续投身革命,将胜利的消息当作纸钱烧给他,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陆游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三章:自由花——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信心。
遍种的“自由花”这个意象,更是反映出了诗人内心对战争必胜的信念,也体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炼字:
①“招”:招集,表现出把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的气概,空间广阔、声势浩大。
②“斩”: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强烈表现了诗人对“阎罗”的憎恨。
③“正”:从时间和程度上反映了往日斗争的漫长、艰苦,也流露出一个革命者回顾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
④“须”: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即使牺牲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也丝毫不会改变。
⑤“多”:表达了对同志、战友的无限希望。
⑥“飞”:想象捷报的多与快,描绘出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期盼与坚信表达得淋漓尽致。
⑦“遍”:表示到处都有。处处开花,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的境界,也是诗人最终希望达到的革命胜利的愿景。
4.活动小结
(1)意象选择:
①旧词新用。“泉台”“阎罗”都是旧时的说法,虽不存在,但为人们所熟知。“阎罗”,让人想到面目狰狞、残暴凶恶的阴间之王,诗人引用它来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泉台”指地下,传说中人死后居住之处,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即使死了也要集合旧部“斩”掉像“阎罗”一样的反动者,想象奇伟,感情强烈。
②旧诗新用。旧体诗在创作时,常模仿前人诗句,或化用前人诗意。本诗首章三、四句与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相似;次章后两句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
③用典。“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中“头悬国门”的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借用伍子胥头悬国门,表现诗人不亲眼看到敌人彻底灭亡而死不瞑目的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中也有用典。《论语》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舍生而取义”。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前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意思都是为信仰献出生命。诗人赋予“取义成仁”以崭新的内容: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④借代。诗中借“旌旗”代指军队,借“烽烟”代指战争。
教师点拨:本组诗意象的选择有何特点?
想象丰富。如“斩阎罗”“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等,想象奇伟,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2)炼字:含蓄精练。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品味诗歌中的语言,感受诗歌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合作探究二
这样一首饱含革命豪情壮志的诗歌,你能读出它的情感吗?
美读诗歌,读出情味。
1.探究任务
设计朗读脚本,读出诗歌情感。
2.探究过程
(1)全班分为3/6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
(2)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计朗读脚本,并说明设计理由。
(3)小组内选出2名同学,一名进行朗读展示,一名分享设计的脚本。
3.成果展示
第一章,“断头”读得坚定,显示诗人遇险时的镇定从容。“招”需要重读,读出感召力。重读“斩”,读出诗人对反动派的憎恨,立志杀敌的痛快和居高临下的气势。
第二章,“正十年”语速放慢,读出革命征程的漫长感。第四句语速加快,读出诗人对革命胜利的期盼,想象胜利的喜讯来得又多又快。“捷报”重读,以强调革命必胜,体现作者坚定的革命到底的决心。“当”字重读,表达出诗人虽“死”犹喜的豪壮。
第三章,“应有涯”重读,表明诗人坚信革命必胜;“遍种”和“自由花”之间稍停顿,并重读“遍”“自由花”,展现无畏生死、取义成仁的革命者形象及坚信革命必胜的美好景愿。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用词和情感,提高阅读和朗诵水平。
四、课堂小结
此诗以“旧体”写“新意”,展现了一个革命者身陷绝境时从容镇定的英雄本色,表达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这组诗歌,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崭新的,语言上则文白相间,一向被看作以旧诗形式抒写革命情怀的成功之作。我们在体会诗人崇高的精神的同时,也应以实际行动回应诗中的爱国主义感召,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前进,奋发向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熏陶。
五、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创作背景:1917年9月,青年周恩来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与几个好友告别,写下这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言绝句。
翻译:唱罢豪放雄壮的歌曲毅然掉转身躯向东而去,这是为了精心研究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面壁钻研十年希望能像破壁而飞的巨龙那样,即使理想难以实现投海而死也不失为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类文进行对比阅读,拓展视野。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
(1)当堂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2)对比阅读:《大江歌罢掉头东》与《梅岭三章》有何共同点?
参考答案:
形式相同:它们都是七言绝句,都是以旧体写新意。
情感相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不屈的救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2.课后作业
拓展阅读:课下阅读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郭沫若《赠陈毅同志》等诗。
(1)基础作业:摘抄其中你最有感触的诗句,并做批注。
(2)综合演练:结合几首诗歌及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自选角度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意,并进行知识积累。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陈毅
通读晓意 品读知味 美读见情
必战 必胜 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