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1 23: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裂为三大派系,其中不包括( )
A.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B.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C.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 D.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2、孙中山为捍卫共和进行艰辛努力,但大都失败,其中护法运动失败给孙中山的教训是( )
A.利用军阀打军阀的革命不会成功
B.反封建军阀与反帝同步进行
C.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
D.封建军阀是民主革命的斗争对象
3、“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第一个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
A. 香港海员大罢工 B.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是1924-1927年,由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的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阶段。
国民革命
1.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
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民族危机
封建统治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思考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中共方面
国民党方面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
②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团结同盟者的重要性。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2.中共三大召开
阅读课文完成中共三大召开的表格:
时间
1923年6月12日到20日
地点
广州
内容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及共产
国际的代表近40人出席
了中共三大。
③革



工人
农民
小资
民族
资产
共产党员以个人
身份加入国民党
②国共合作方式:
3.国民党一大召开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召开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目标) 三大政策(方法手段)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对外反帝国主义;对内反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主自由权利,“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平均地权(使其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1
2
3
4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第二次
护法运动
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
4.黄埔军校的建立
阅读课文,完成黄埔军校建立的表格: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
周恩来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升官发财请往它处
革命者来
“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语(1924.6.16,58岁)
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军人。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合影
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六期学生入学及毕业人数表
作用:
①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 (1866-1925.3.12)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和平 奋斗 救中国”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七个字。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的葬礼
1929年6月1日,中华民国
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
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
京钟山。
南京中山陵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除了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其目的之一还有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植树造林愿望。这一设定被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沿用到现在。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主席:汪精卫),黄埔军校的学生和粤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山东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领导机构
北伐时间
北伐对象
目的
总司令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先锋部队
主要战绩
广州国民政府
1926年7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蒋介石
湖南、湖北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1.北伐战争
二 、北伐胜利进军
胜利进军:
1926年7月,北伐开始
广州
长沙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叶挺
第四独立军
占领武昌城
1927年1月,迁都武汉。武昌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1、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在江西和福建消灭孙传芳主力
3、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震动全国。
攻占南京
进入浙江、上海
2.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周恩来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成功,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07

200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3万
20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计划在消灭吴佩孚的主力以后,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的军队。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的部队。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受攻打武昌任务后,全营官兵都很高兴。第一营大部分官兵都自动给家里写信,留下自己的物品。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铁军的秘密》
材料五: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结合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军正确的作战方针
3、北洋军阀不得民心,各自为战
5、广大北伐官兵浴血奋战
4、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论从史出
国民党左派指的是以廖仲恺、宋庆龄等为代表。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利益。
国民党右派又名国民党反动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目
的、反共目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右派
1927年3月-4月,蒋介石在上海与帮会组织、帝国主义列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右派势力密商暴力"清党"事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宋庆龄
蒋介石
名词解释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
查禁工人集会,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1927.4.12蒋介石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国民政府建都南京纪念摄影
李大钊遇害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右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
材料三: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实践经验,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成功与失败?
成功
失败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教训: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小结
北伐战争
国民党一大召开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黄埔军校成立
北伐战争开展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反革命政变发生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的三个历史时期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12.4.1
1912.1.1
1949
1928
1916.6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