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1 22: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说课人:XXXX 单位:XXXX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地形和地势
第一节
01
说课标
02
说教材
03
说学情
04
说教法
05
说程序
06
说训练
07
说反思
01
说课标
01
地位与作用
教材内容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地位与作用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02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地理实践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
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02
说教材
01
教材处理
教材内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整合教材的两部分内容,以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为授课的第一个环节。结合新课标的理解,采取生活事例贯穿课程始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0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依据课标的理解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03
说学情
心理特征
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记忆力
抓住学生该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观察力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想象力
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注意力
知识储备
生理特征
认知水平
学情分析
01
学情分析
04
说教法
01
教法学法
讲授
自主学习
读图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讨论
多媒体
图表分析
启发
合作探究
引导
教法学法
05
说程序
01
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播放我国大好河山风光视频,并带领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
所学习的地形类型的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我国大好河山,并思考我的地形类型情况。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既是以前知识的复习,同时也是为新知识的学习
做了铺垫。
02
识图新知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我国地形图,并提出相关问题,我国有哪些地形,举
出一些名称,指出它们的位置。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出示的地形图,开始相应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活动即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类型多样,又
可以让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具体分布。
03
深入探究
探究1: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直观的了解我国各种地形的特点。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巫山
太行山脉
大兴安岭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03
深入探究
探究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并在“我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我国的地形和山脉分布,以动手实践的方式完成对本节课难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04
知识小结
教师活动:
展示饼状图,请学生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提出问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并总结相关知识点
设计意图:
通过此项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况能力。使学生自
然而然的学会了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特征。
04
实践探究
活动内容:
小组讨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
此项活动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是对我国地形分布知识的详细分析,
所以我采取了头脑风暴的方式,学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完成,这不仅本节
课知识得到了内化,同时也无形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06
说训练
01
训练设计
A
B
D
C
设计
devise
必答题
选答题
学生自做题
小组合作题
07
说反思
首先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其次
课标理解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01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