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22 16:27:23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参考答案(评分细则)
高二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2.D 3.A 4.A 5.C
6.C 7.D 8.C 9.B 10.D
11.A 12.C 13.B 14.C 15.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ABC 17.ACD 18.AC 19.D 20.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道小题,共55分)
21.(每空2分共12分)(1) 消化系统 CO2(等气体) (2) 降低(或下降) NaHCO3(或缓冲物质或HCO3-)
(3)3.9—6.1 mmol/L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2.(每空2分,共10分) ④ ① C A B
2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 (特异性)受体 神经(或负反馈) (2)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3) 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4)①②③( 答全2分,不全不给分)
24.(每空2分共12分)(1) 体液免疫 b c e ( 答全2分,不全不给分)
(2)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 图2
(3)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答全2分,不全不给分)
25.(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 ) 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 )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 )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病 (1 分 )
答案第2页,共2页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二年级试题
生 物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2.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坚持素食 ③小蛔虫进入淋巴管 ④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D.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4.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当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迅速眨眼,这是由大脑中的中枢参与的眨眼反射,不需要脑干参与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D.一般而言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5.多巴胺是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使人产生兴奋愉悦的情绪,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由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而吸食毒品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而导致机体持续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
B.多巴胺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可卡因可与多巴胺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可卡因占据多巴胺的运载体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含量增加
6.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膜的Cl-通道打开
B.增大离体神经细胞外液K+ 浓度静息电位变小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
D.Na+和Cl-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7.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控制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C.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
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W区出现问题
8.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9.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
①水盐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性腺发育迟缓 ④生长发育迟缓 ⑤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
10.如图是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点时,激素乙的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B.人体血糖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M点时,激素甲的分泌量增加,以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D.人体中,与维持机体血糖稳定有关的激素只有激素甲与激素乙两种
11.人在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不自主颤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有关
C.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人体不自主颤抖以增加产热
D.该过程垂体通过下丘脑促使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1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B细胞、T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但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如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等
D.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13.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分枝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分枝杆菌进入宿主细胞后引起体液免疫
B.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免疫防御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T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天然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作为疫苗
14.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B.过敏反应中浆细胞产生的组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的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C.过敏反应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
D.抗原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
15.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细胞毒性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胰岛B细胞 肝细胞 胰岛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
A.A B.B C.C D.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胰蛋白酶、激素、尿素、CO2等
B.正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一般是不相同的
C.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主要途径是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的量是不相等的
17.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未体现体液调节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18.病原体侵入机体后,B细胞的活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活化需要①②两个信号的刺激
B.辅助性T细胞只能特异性识别B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
C.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较发达
D.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分泌抗体来与病原体结合
19.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B.图中②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C.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D.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③
20.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有(  )
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道小题,共55分)
21.(每空2分,共12分)人体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图为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体液,Ⅰ、Ⅱ、Ⅲ表示参与内环境稳态的四大系统,①②③表示体内外物质交换的几类物质,A表示有关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I表示______,物质①表示______。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血糖正常值一般是______。
(4)若某人在夏天晴朗的中午,由于长时间高温作业,导致中暑昏迷,说明______。
22.(每空2分,共10分)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①~④中,若给______处适宜刺激,______处发生反应,则说明反射弧完整。
(2)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______(选填“A”“B”或“C”)。经改正后,表示向大脑皮层传递信号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2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
(4)下丘脑中细胞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______(填序号)。(2分)
①合成并分泌有关激素 ②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③代谢中产生水也消耗水
24.(每空2分,共12分)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特异性免疫类型是______,图中能够进行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填字母)。
(2)图2表示的特异性免疫类型是______,图中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主要与______(填“图1”或“图2”)过程有关。
(3)在抗原、细胞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
25.(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4)免疫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并列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使用______治疗,这类疾病属于哪一类免疫失调病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同课章节目录